孫鳴蔚
摘要: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很多,主要分為中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中長期因素主要包括: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率差異、利率差異、經濟增長率、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等。文章通過對中長期因素的分析來初步預測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人民幣;美元;匯率;趨勢預測
一、前言
2005年7月21日,我國政府開啟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轉而采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這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變動分析更加復雜。判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需要分析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從總體狀況來看,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主要分為中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中長期因素主要包括: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率差異、利率差異、宏觀經濟政策導向等。本文主要通過對中長期因素的分析來初步預測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
二、匯率趨勢分析
本文主要從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率水平以及利率水平等三個方面分析其對匯率的影響,并且結合2015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預測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變動狀況。
(一)國際收支狀況
2015年國家統計局的國際收支狀況數據顯示,我國經常賬戶出現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出現逆差。即與前幾年“雙順差”的狀況不同,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出現“一順一逆”的狀況。從前三季度的數據,可以發現,經常賬戶順差總計12881億人民幣,同時,資本與金融賬戶逆差為4703億人民幣。依據最新的國際標準,經常賬戶與資本和金融賬戶必然相對而符號相反。我國資本與金融賬戶逆差表明我國對外凈資產增加。預計今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格局。其中,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的順差。貨物貿易維持順差,我國國內需求會保持相對穩定,進口變化不大,進口規模仍會低于出口。而資本和金融賬戶將持續逆差,不同項目的跨境資本流動將呈現有進有出的局面。總之,預計我國2016年國際收支狀況將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總體可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水平將與2015年水平大致一樣。
(二)通貨膨脹率狀況
一般情況下,衡量通貨膨脹率的指標主要有CPI、PPI和RPI三大指標。在此,主要分析CPI的走勢。由圖1可以看出,自2015年10月份起,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上升,尤其是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間,CPI迅速上升。在2016年2月達到107.3%。其中,可以看到食品類價格指數是推動CPI的主要內因。從國家統計局了解到,2016年初由于強寒潮的來襲,鮮菜、鮮果的生產運輸上升,其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2%和4%。另外,寒假、春節出行人數增加,使交通和旅游價格上升。因此,在2016年初出現了CPI上升較明顯的趨勢。而CPI又是衡量物價水平的重要指標。但是,這一外因的影響是暫時性的。從基本面上看,去年,我國貨幣幣值總體保持穩健,居民收入穩中趨升,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并未明顯推升物價。另外,由于國際大宗商品表現低迷,輸入性因素制約了我國商品尤其是非食品商品價格的上漲。由此,可以預見2016年我國CPI漲幅較2015年微升,但仍能維持在較低的通脹水平。同時,由于近幾年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低于國內價格,進口大豆、稻谷、大米、小麥、玉米等糧食數量大幅增加,這對國內相關商品價格上漲也形成約束。食品類價格指數是CPI的主要影響因素,這也就奠定了2016年我國CPI基本維持穩定的基礎。
綜上,筆者預測, 2016年CPI同比增長比率將控制在2%以內,物價水平基本保持溫定,通脹水平較低。當一國出現通貨膨脹時,物價水平會上升,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進而外匯收入會小于外匯支出,從而本幣匯率下降。我國2016年通脹水平較低,也預示著我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走勢偏弱,但基本維持穩定。
(三)利率水平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利率變動會對匯率產生影響。兩種不同貨幣的利率差異應等同于市場預期的匯率變動的百分比。如果一國利率水平較高,將吸引國際資本流入,推動該國貨幣需求量上升,從而導致本幣匯率上揚。從圖2中可以看到,自1996年至2015年,我國央行的基準利率均高于美國聯邦基金基準利率。2015年,我國央行基準利率為5.25%,而美國基準利率為0.25%,可以看見,兩國之間利率相差5%。但是,圖2中反映,我國基準利率水平自2014年起有明顯下滑現象,央行自2014年11月22號開始實施了一系列降準降息的政策,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人民幣存款的基準利率。結合上文的CPI走勢分析,我國2016年人民幣預計還會有輕微的貶值趨勢,那么預計利率水平仍將保持下降趨勢。另一方面,從圖2中還能看到,美國聯邦基準利率2008年至2014年連續接近零利率水平,這是由于美國自次貸危機起連續實施了4輪量化寬松政策,而2015年美國利率水平回升,表明美國正結束量化寬松,預計2016年美國基準利率將上升至1.1%。綜上所述,中美兩國之間雖然存在利差,但是利率差異在縮小。在短期內,利率相對較高的國家,會吸引大量短期資本流入,使得外匯供給增加,那么本幣匯率會上升。那么從利率水平來分析,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有輕微上浮,但上浮空間不大。
(四)經濟增長率狀況
從長期來看,一國的經濟增長狀況對匯率水平有決定性影響。因為匯率反映了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而經濟實力奠定了匯率水平的基石,其中衡量國內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是GDP。由此可見,從長期看GDP與人民幣匯率有很大相關性。當一國的GDP指數逐年上升,并且GDP增長率較高時,則該國的貨幣匯率就叫高。相反,當一國為低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2005~2015年GDP數據表明我國GDP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5年我國GDP總量達到676708億元。GDP增長意味著我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在逐漸增加,居民需求不斷上升,對人民幣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這一方面來看,人民幣匯率有緩步上升的態勢。但是近十年GDP同比增速則顯示,自2011至2012年GDP增速急劇下降,2012年至今GDP增速呈現緩慢下降的態勢。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從需求方面看,我國存在需求不足現象。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全球出口增速十年見頂回落,過去三年持續零增長,中國較難獨善其身。同時我國低成本優勢不再,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已成態勢。其次,我國的產業結構存在低附加值產業、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產業、綠色低碳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產業的比重偏低的狀況。表現在消費領域中,即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供需錯配:國內消費增速持續下降與中國居民在海外瘋狂掃貨,國內航空客運增速緩慢下行與跨境出游卻持續高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我國的產能過剩行業圈占資源,不利于經濟的中長期發展。總而言之就是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疲軟,無力拉動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
近三年GDP同比增速分別為7.7%、7.3%和6.9%,這表明GDP增速在緩慢下降,其中2015年創1990年以來GDP增速最低點,因此筆者預測2016年GDP增速也會有緩慢下降的態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預計略微走弱。
(五)宏觀政策導向
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匯率政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往往會使一國貨幣匯率上升;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則可能使貨幣的匯率下降。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持續實施穩健偏松的貨幣政策,央行基準利率不斷下調。自2014年以來,央行不斷推出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比如SLO、SLF、MLF等,用于定向增加特定領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流動性。從2015年的狀況來看,央行采取持續降準降息的政策并且配合使用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總之,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一直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
在過去的一年,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政策,國民經濟運行出現了總體平穩的勢頭。一方面,政府積極推進改革,不斷加大改革力度。2015年起國家提出并實施“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旨在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同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助推“供給側”,政府同時提出“營改增”的戰略方針,并提出在2016年實現全面“營改增”。營改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補充戰略,已初步取得積極成效,今年五月份開展全面“營改增”后,營業稅將退出歷史的舞臺。“營改增”的直接作用是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從而基本消除了重復征稅,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這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分工協作,有力地支持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營改增”能夠減輕企業稅負,是財稅領域“降成本”的重要措施,其實質是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少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潛在增長,推動我國經濟向中高端水平發展。這些措施都有利于釋放改革紅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三、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預測
從圖3可以看出,201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持續偏弱,尤其是2015年7~8月期間,匯率降幅較大,這一現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人民幣匯率除了受到上述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狀況以及利率水平的影響外,還會受到市場預期等因素的影響。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退,導致企業結匯意愿減弱、留匯意愿增強。另一方面是美元升值國內企業和居民加快了海外資產的配置,國內銀行也增加了外匯頭寸。總之,過去幾個季度,我國面臨的資本流出的壓力加大,人民幣走貶。
2016年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勢不會大幅走弱。從國際收支分析,我國將繼續保持“一順一逆”態勢,跨境資本風險總體可控。而在物價方面也基本保持低通脹的水平,預計人民幣走貶壓力不會太大。從今年年初的匯率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匯率水平基本保持平穩并略有上浮。預計2016年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很小,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不會超過3%,匯率走勢會在保持基本穩定的態勢下略微走弱。
參考文獻:
[1]陳輝,博羅中.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因素及走勢分析[J].金融視線,2011(07).
[2]耿曉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因素及走勢[J].中國證券期貨,2012(11).
[3]張志柏人民幣對美元實際匯率的均值回復研究[J].商業時代2012(13).
[4]胡再勇. 人民幣對美元日匯率決定模型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4(04).
[5]崔紅宇,萬志宏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區間設定—基于貨幣沖擊視角[J].世界經濟研究,2016(04).
(作者單位:廣東金融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