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繁
摘 要:在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對社會和社會組織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針對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現狀,政府購買服務的提出則為社會工作組織和專業性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本文從政府購買服務對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促進作用和當前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現狀展開討論。
關鍵詞:政府購買;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發展
一、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背景及意義
1.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組織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社會工作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而最為突出的就是,社會工作組織發展過程中資金缺乏,這嚴重的影響到專業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各級民政和財政部門在責任感的驅使下,充分總結借鑒國內外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實踐經驗,以改革創新精神,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推進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以解決社會工作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緊張問題。
為解決社會工作發展中最為迫切的難題,國家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制度,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并出臺政策鼓勵發展社會工作。《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發〔2010〕6號)、《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國發〔2012〕29號)、《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組發〔2011〕25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都提出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這些都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意義
首先,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有利于政府的服務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良好的形象塑造。
在當前經濟社會轉型期,如何建設服務型、責任型、效率型政府是各級政府關注的首要問題。社會工作作為連接政府與公民的重要橋梁,在承擔社會服務、提高服務水平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政府轉變職能、創新管理、優化服務的有效途徑。
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是政府利用財政資金,采取市場化、契約化方式,面向具有專業資質的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建立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制度,深入推進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是創新公共財政投入方式、拓寬公共財政支持范圍、提高公共財政投入效益的重要舉措;是改進現代社會管理服務方式、豐富現代社會管理服務主體、完善現代社會管理服務體系的客觀需要;對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有效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社會服務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其次,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推動了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
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有利于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壯大。目前,我國的專業社工人才“缺口”大,中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只有40多萬人,僅占全國人口數的千分之0.29,較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占總數千分之三左右的比例還有很大差距[2]。而政府出資購買社工服務則能增加社會工作就業崗位,有利于培養一批專業的社工人才,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社會工作的需求的同時,也促進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
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有利于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促進社會工作教育事業的進步。當前我國社會工作教育面臨很多問題,社會工作沒有職業化、師資力量薄弱等。現在高校社會工作學生專業學生思考最多是怎樣就業的問題,教師也要經常面對學生的困惑。而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社會體制還沒有創造出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社會環境。雖然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工作解決,但是社會體制與機制還沒有創造出條件為社會工作人才解決問題提供平臺[3]。政府購買社工服務,不僅為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經濟支持,有利于高校加大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投入,培養更多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同時也能激勵高校加大對社會工作理論建設的投入力度,吸進更多的人才在社會工作領域的探索。
同時,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有利于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提升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社會工作服務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運用專業方法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包括困難救助、矛盾調處、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行為矯治、關系調適、資源協調、社會功能修復和促進個人與環境適應等在內的專業服務,是現代社會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4]。政府購買社工服務能促進社會工作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社會工作服務方法和技巧的改進,也要求相關從業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
二、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現狀
目前,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雖然有利于社會工作的發展,但政府并不是萬能的,政府購買社工服務仍存在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也阻礙了社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盡管,國家出臺一批法律條例,來促進社會工作的發展、支持政府購買社工服務,但總體來說,相關的法律條文還不夠完善,尤其在制度層面,仍然缺乏系統完善的法律體系。相關法律有《政府采購法》、《招標法》等,但這些法律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對政府采購的范圍要求過細、過窄,還有很多服務并未納入到采購范圍當中。
購買程序和范圍不夠規范。購買程序是保證購買服務水平與要求的基本內容,然而目前的政府購買程序仍有待完善,仍然存在公開招標為形式行私下中標之實的現象。
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模式存在弊端,服務質量評價和監督機制不完善。社會工作組織機構在承接政府的項目之后的后續項目進展、活動開展情況以及活動的有效性,很難準確的評估,國家也缺乏相應的監督,容易造成資金不合理利用現象。
三、對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建議
轉變政府包辦觀念,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大服務”的行政體制改革的既有思路,實現政府部分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明確購買服務項目、購買范圍和購買程序,排除不當交易的現象;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在購買服務后,承擔管理職責的政府部門必須履行監督責任,將購買服務事項納入專門部門統一管理,依法加強對購買服務項目質量、效果進行指導與監督,形成職責到 位、協調配合、違法必究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政部 財政部關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指導意見[z].2012-11-14
[2]李晉芳.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缺口”較大[N].山西日報,2014-09-21(3)
[3]石松平.論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池州師專學報,2005,19(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意見[Z].2011-11-08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