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
摘 要:在以“民生優先”為導向的指引下,社區服務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在服務理念、管理體制和專業化方面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社會工作是一項充滿價值取向,致力于公共利益和社會服務的事業,其理念、目標和方式與社區服務本質相呼應,可以作為專業力量介入到社區服務中。
關鍵詞:社區服務;社會工作;專業化
一、我國社區服務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社區服務理念問題
“社區”這個概念是由德國社會學家騰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較早提出的,是指由同質人口組成的關系親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撫、富有人情味的社會團體。最初將“社區”概念引入國內的是我國學者費孝通,因此“社區”這個概念在國內外的涵義并不相同。在中國大陸,社區往往被作為行政單位劃分管轄的區域存在,尤其是在社會大眾眼中,社區甚至被等同于“我所生活在的這個小區”。因此,社區服務概念相對模糊。比起社區服務,社區管理似乎更容易被理解?!坝惺抡疑鐓^領導、找居委會”的觀念根深蒂固,但民眾并未將這種“事”看作是接受服務的過程,相反,社區服務不被看成是正式的、專業的、可依靠的服務。這種對社區服務理念的模糊化是阻礙我國發展社區服務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社區服務管理體制不暢
社區服務管理問題實際上涉及到的主要是管理權限的問題。出于社會管理和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政府以社區為單位,對社會實施管理,因此我國社區服務發展至今,一直都是自上而下的推動模式。“內地城市的社區服務是以‘法定性社區為基礎的。即:區政府轄區共同體、街道辦事處轄區共同體、居委會轄區共同體三級層次結構。這是按照區域劃分的。按功能劃分,城區一級的社區服務是社區服務的‘操作性整體,街道一級的社區服務是社區服務的單元,居委會一級的社區服務是社區服務的最基礎性環節?!边@樣的社區服務管理模式,實質上造成基礎性環節的社區服務并沒有相應的自主權限,社區服務還是體現為政府行為,無法廣泛調動起社區居民和社區組織的參與性,導致社區服務依賴問題較為突出,阻礙社區服務的進一步推動。
(三)社區服務專業化不足
由于國內早期社區服務建設大多依托居民委員會開展,社區從業人員并不是一個大眾眼中的“好差事”,并被認為是“誰都可以做的工作”,“中國城市居民職業聲望量表”的統計顯示,社區工作人員的職業聲望列排序為第53位,僅略高于殯儀館工人、保姆、建筑業民工等。因此社區服務工作人員主要由家庭婦女、離退休人員、下崗待業人員和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組成,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沒有參與過專業服務能力的培訓與學習,更不用說社會工作的系統訓練。隨著社區服務的深入發展,居民對服務要求的提高,現有社區服務隊伍整體素質與社區服務事業發展的要求愈發不適應,社區服務專業化問題顯得愈發突出。
二、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服務的必要性
從世界各國社會福利發展的一般規律看,社區服務與專業社會工作實質上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前者是一種既定的服務模式,后者則是以專業手法操作服務的運用過程。所謂社區服務模式應該是涵括理念、策略和目標三者在內的統一體,而服務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念的表達,不同的服務觀有著不同的服務目標,干預方法則是將理念和目標連接起來的中介。因此,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服務的必要性可從以下三點思考:
(一)理念:以服務促管理
總體而言,我國城市社區服務基本上還是以民政主管的方式為主,并形成了特有的“重管理輕服務”的現狀。如若從傳統的社區服務模式來看的話,社區服務載體基本上是以行政劃分的地域為依據,由社區街道辦或社區居委會才承接社區服務工作。這種模式下,社區居民需要主動去“載體”“要求被服務”,即辦事。因此,社區服務被稱為社區管理反而更為貼切。“人非社會不能生活,而社會生活則非一定秩序不能進行。任何一時一地之社會必有其所為組織構造者,形著于外而成其一種法制禮俗,是即其社會秩序也。于此一時一地,循之由之則治,違之離之則亂,是在古人謂曰治道。然而,社區服務中的“服務”二字才應該是體現價值觀念的核心要義。服務的理念,首先體現在利他主義的非營利性,其次體現在社區關懷上,關切社區的發展和社區居民的生活,最后體現在介入和互助上,最終構建成服務型社區。服務到位,恰恰能夠促進社區的和諧和穩定,也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相應的管理問題。
(二)目標:以增進福利為宗旨
只有確認社區服務目標,才能夠明確社區服務內容,才能夠解決社區服務本質性的問題。不論是以何種方式開展社區服務,都只是手段,探究其最終的意義和價值,是判斷應該與否的唯一標準。社區服務屬于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體系,社區服務的具體實踐決定社區服務的目標應該是以增進福利為宗旨,具體表現在:維護社區弱勢群體的最基本生活和權利;解決社區居民最直接最窘迫的問題;發動社區介入,密切社區關系,增進社區凝聚力和歸屬感。
(三)方式:多樣化與專業化相結合
作為將理念與目標連接起來的中介,社區服務的方式是貫徹服務理念,達致目標的重要手段。基于當前我國城市社區問題日益復雜和多樣化的程度,必然需要堅持多樣化和專業化的結合。多樣化體現在多元社區服務提供主體的打造,充分發揮政府、非營利組織、社區自組織、社區事業單位、社區企業、社區居民等社區各主體元素的作用。專業化體現在服務方式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系統性方面。接受過專業教育和培訓的社區服務人員,才能夠更好地去應對社區各種復雜的事物,同時,將增進社區福利的目標具體化和操作化,重視多樣化和專業化,才有可能達致社區服務發展的較好狀態,實現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許欣欣.從職業評價與擇業選擇取向看中國社會結構變遷[J].社會學研究,2000,(3).
[2]孫瑩.我國社區服務與專業社會工作的分離與組合[J].中國社會工作.
[3]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第五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375頁.
[4]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李秋寶《內地城市社區服務發展思考》.民政論壇,2000(3):18.
(作者單位:北華航天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