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本養老保險對保障我國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來以各種形式存在的逃費現象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造成嚴重影響,也間接影響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正常運行。本文針對養老保險逃費這種違法行為,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以減少甚至杜絕逃費現象的出現。
關鍵詞:基本養老保險;逃費對策
當前,逃費問題已成為影響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運行不可忽視的方面,它不僅加劇了養老保險保險基金的收支缺口,加大了政府的財政風險。更為嚴重的是,它使公眾對養老保險制度信心不足,動搖養老保險制度的根基,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1]。所以,無論是勞動者自身還是企業和政府,都應加強對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視,并采取相關有效的措施,減少甚至杜絕逃費行為。
首先是大力發展經濟,努力提高勞動者的收入,進而提高勞動者的參保積極性。經濟發展是減少甚至消除逃費現象的根本途徑。通過經濟發展和合理的分配政策,可以逐步提高勞動者特別是低收入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同時,必須建立和完善多支柱養老金體制的激勵機制,靈活確定相應的繳費年限,在保障較高收入人群利益的同時,照顧低收入群體的參保意愿,對無法滿足繳費年限規定的人員可享受按比例支付待遇[2]。
其次是完善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力求公平合理。公平合理的制度設計,可以給公眾一個穩定的制度預期,解決公眾對制度信心不足的問題,促使公眾自覺的遵守制度,從而達成制度共識。制度共識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無形力量,它能夠引導用人單位和職工成為養老保險制度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3]。具體的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其一是合理設計養老保險繳費率。養老保險制度繳費率是劃分企業和政府利益的劃分,繳費率越高則企業和個人承擔較大部分的養老保險責任,而政府則承擔較少的養老保險責任。因此政府不應只考慮自身的利益而扭曲養老保險制度社會再分配的制度功能[4]。政府及相關責任部門應當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不同企業的性質、盈利情況分類征收。其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養老金保值增值。由于養老金較其他投資產品的收益率較低,投入時間長,所以許多勞動者和企業選擇獲得現期收入投入其他投資產品。隨著養老金入市趨勢的加強,養老金可用來投資的產品范圍擴大,這將有利于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提高人們對養老金的收入預期,從而自覺繳費,減少逃費。其三是國家和政府可以對積極、按時、誠信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鼓勵,通過這種鼓勵促使企業和勞動者自覺繳費。
再次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由于基本養老保險是企業和個人自行申報,所以政府對企業的真實運行情況不能完全了解。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使得政府監督難以落實。政府相關部門要完善養老保險法律法規,加大逃費的懲戒力度,同時可以和其他部門,如財政部門、稅務部門,聯合進行監督,加強政府對企業的了解,從而對其繳費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另外,政府部門要劃清有力繳納和無力繳納的界限。對于有力繳納卻故意逃費的企業和勞動者要實施懲治,而對于由于企業經營情況或其他特殊原因暫時難以繳費的企業或勞動者實施緩繳政策。
最后是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的力量,加強宣傳,引導企業和勞動者自覺繳費。當前,許多民眾還停留在家庭養老的觀念上,沒有認識到社會養老對于自身的重要性,這是部分群體逃費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由于民眾的意識不足,所以對企業繳納養老保險的關注不夠,也間接促成了企業的逃費行為。針對這種現象,要整合各種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的發揮媒體在信息時代的作用,借助這種外界的力量來宣傳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和措施,使人們對該社會政策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促使民眾自覺繳費,同時也可以提高勞動者對企業繳費的重視程度,給企業繳費帶來一定的壓力。另外,新聞媒體也可以對逃費的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可以通過曝光部分逃費企業的形式,給逃費企業造成一定的外在壓力,從而做到按時足額繳費。
逃費是養老保險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制約轉軌成本、空賬及基金投資等問題的重要因素,直接關系到養老保險長期動態財務平衡目標的實現[5]。因此民眾、企業和政府都要重視養老保險的繳費,既要通過有效的措施促使繳費方自覺納費,又要通過一定的獎懲措施督促其按時繳費,保證養老保險費的征收,推動養老保險為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章萍.社會養老保險中企業逃費行為的制度成因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7(7):114.
[2]楊立雄.加強養老保險征繳管理的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0(9):36.
[3]胡芳.我國養老保險逃費問題的解決對策研究[J].財經界,2009(5):38.
[4]孫捷.我國企業逃避養老保險繳費問題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2. [5]陳洋.我國養老社會保險逃費行為的成因及對策研究[A].第十屆中國跨文化交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作者簡介:
董麗銳(1994—),女,河北邢臺人,河北大學管理學院2013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