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建 梁紅莉 劉亞輝
【摘要】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改變了人民的生活,為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例如,不法竊電行為越來越多,而且方式和方法越來越新穎,難以被發現。竊電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用電制度,給國家的經濟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本文主要介紹了竊電的類型和反竊電措施。
【關鍵詞】反竊電;技術;改進措施
電力系統直接影響我國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工作,電力收入也是我國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證電力系統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同時維護國家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失,需要采取反竊電措施。通過反竊電措施,盡可能的避免竊電行為,維護國家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竊電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究其根本主要是根據電能計量表的原理,拆解或者改裝電能計量表的結構。反竊電措施需要從竊電的根本入手,徹底杜絕竊電這種違法行為。
一、竊電的類型
根據我國相關電力使用法律法規對竊電行為做出的定義,竊電行為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
第一,在未取得電力主管部門或電力企業同意的情況下,在供電設施上擅自引線用電。
第二,在未取得電力主管部門或電力企業同意的情況下,不采用電力主管部門或電力企業提供的統一的計電裝置。
第三,在未取得電力主管部門或電力企業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改變電能計量表的內部結構,使得改動后的電能計量表計量不準。
第四,在未取得電力主管部門或電力企業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改變電能計量表的內部結構,使得改動后的電能計量表計量較正常電能計量表行走緩慢。
第五,在未取得電力主管部門或電力企業同意的情況下,故意破壞電能計量表。
從電能計量器工作原理的角度進行考慮,竊電方法包括:欠壓法竊電,欠流法竊電,移相法竊電,擴差發竊電,無表法竊電和電子卡表非法充值竊電等。下面主要介紹幾種常見的竊電方法。
第一,欠壓法。所謂欠壓法竊電主要是通過改變電能計量表電壓正常的接線方式,使得電能計量表的電壓回路受到影響,確切的說是使電能計量表的回路電壓降低,從而使得竊電用戶電能計量表顯示的用電量要小于實際使用的電量。
第二,欠流法。所謂欠流法竊電主要是通過改變電能計量表電流正常的接線方式,使得電能計量表的回路電流受到影響,確切的說是使電能計量表的回流電流流失,從而使得竊電用戶電能計量表顯示的用電量要小于實際使用的電量。
第三,移相法。所謂移相位法竊電主要是通過改變電能計量表正常的接線方式,將電能計量表與接入無電連接的電感等元器件,使得電能計量表的相位受到影響,將電能計量表計量的用電量降低,從而使得竊電用戶電能計量表顯示的用電量要小于實際使用的電量。
第四,擴差法。擴差法主要分為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拆開電能計量表,改變電能計量表原本的結構,造成電能計量表行走變慢。第二種方式,通過外力導致電能計量表的行走變慢,比較常見的是在電能計量表的附近安裝影響電能計量表行走的元器件。從而使得竊電用戶電能計量表顯示的用電量要小于實際使用的電量。
第五,無表法。所謂無表法是竊電者自作主張將用電設備或者用電引線連接到供電設備上,在沒有電能計量表的情況下使用電能。
第六,電子卡表非法充值竊電。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推行電子卡表供電正常,所謂電子卡表非法充值竊電是竊電者繞過網絡防火墻等技術屏障,通過黑客進入電子卡表網絡系統,擅自為其電子卡表進行充值。
二、反竊電技術改進措施
反竊電技術改進措施主要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別是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
2.1 技術措施
2.1.1 加強對電能計量表的保護
根據上面對竊電行為和竊電方法的介紹,我們知道,竊電主要是圍繞電能計量表進行的,所以加強對電能計量表的保護,目的就是要從根本上切斷竊電者接觸到電能計量表的機會。電能計量表的保護裝備需要具備足夠的強度防止竊電者破壞它之后損傷電能計量表,而電能計量表的保護裝置最為薄弱的位置是裝置門部位。加強對電能計量表的保護應該重點對電能計量表保護裝置的門部位進行是:對電能計量表保護裝置的門部位進行保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在防護裝置的門部位增加封?。灰坏└`電者企圖損壞防護裝置的門部位時,通常會在相應部位留下指紋,在防護裝置的門部位增加封印,與戶籍指紋系統聯網,當在封印上留下指紋時,可以第一時間找出竊電者。采用在防護裝置的門部位增加封印的方法優點是對竊電者的震懾力大,缺點是技術復雜,實施不容易。
第二,在防護裝置的門部位增加防盜裝置,通過增加防盜裝置竊電者不能開啟防護裝置的門。竊電者想要接觸電能計量表只能破壞保護裝置的主體部位,而主體部位的破壞難度往往是非常大的,所以起到保護電能計量表的目的。采用在防護裝置的門部位增加防盜裝置優點是比較容易實施,而且不會影響電力主管部門和電力企業正常維護電能計量表,缺點是如果竊電者是精通于防盜鎖開鎖的人,增加的防盜裝置則完全沒有價值。
第三,徹底去掉防護裝置中的門裝置,一旦電能計量表放入防護裝置后,將整個防護裝置封閉成一個沒有門的整體。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徹底打消竊電者破壞防護裝置的想法,起到保護電能計量表的目的。采用徹底去掉防護裝置中門裝置的做法優點是非??煽?,缺點是電力主管部門和電力企業維修電能計量表時,只能破壞防護裝置,增加成本。
2.1.2 變壓器低壓出線端與電能計量器的導體進行封閉
電壓器低壓出線端與電能計量器的導體進行封閉主要是為了避免沒有電能計量表而使用電的竊電行為。對欠壓法竊電和欠流法竊電等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變壓器低壓出線端與電能計量器的導體進行封閉措施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低壓計量柜通常用于大容量配變,電能計量表裝在低壓計量柜內,導體進行封閉實際上就是封閉配變的低壓出線端子和配變到低壓計量柜的導體。
第二,計量箱通常用于小容量配變,對于計量箱的導體進行封閉可以借鑒第一種做法,互感器到電能計量表的導線封閉可以采用普通絕緣材料。
第三,不同于上面的兩種情況,當處在環境因素限制不能對導線排封閉的情況時,可以采用在導線排上加設絕緣物質的做法。加設的絕緣物質最好能夠采用不能的顏色進行區分,方便電力主管部門和電力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反竊電偵查。
2.1.3 優化傳統電能計量表的性能
針對上面介紹的竊電方法,可以有針對性的對電能計量表進行優化,使得電能計量表在發生欠壓,失流,相位不準,異常遠程充值電費卡等不正常情況時,能夠及時做出相應的響應。將電能計量表與計算機網絡緊密結合,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遠程控制電能計量表。當出現異常時,通過網絡終端及時采取措施。通過網絡監控用戶使用電能的情況,一方面能夠客觀的將用戶的用電情況反映出來,另一方面,能夠科學有效的防止竊電等不法行為。
2.1.4 個性化設置電能計量表
針許不同電力主管企業和電力部門對各自負責的電能計量表進行個性化設計。充分利用方位標識標記,增加竊電者竊電的難度。通常如果采用統一的設計標準,一旦一個電能計量器被破譯后,其他的電能計量器幾乎同時會被破譯。強調個性化設計之后,不同的電力主管企業和電力部門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客觀的環境情況自行設計電能計量表,并且,為了確保電能計量表的正常有序的使用,需要同時建立一套與其個性化設計相對應的管理措施。
2.2 組織措施
組織措施是解決竊電的最為重要的措施,通過組織措施實現反竊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2.2.1 加強對線纜的管理
電力主管部門和電力企業要建立健全加強線纜管理的規章制度,明確維護線纜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范圍,更為重要的,明確相關負責人的責任。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賞罰分明,從而加強對線纜的維護工作。
2.2.2 加強對抄表工作的監管
電力主管部門和電力企業內的抄表工作人員是能夠最直接看出電能計量表是否有問題的人員之一,加強對抄表工作的監管,確保抄表人員記錄的電量能夠如實反映用戶真實的用電量。抄表工作人員不僅要定期進行抄表,也需要不定期隨機的對電能計量表進行抽查,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相關負責人反映,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加強監督,抄表人員施行異地抄表制度,防止內部人員與竊電者串通,合伙危害國家利益。
2.2.3 成立反竊電專項工作部門
反竊電專項工作部門負責所屬區域內全網進行檢查與維護,在反竊電專項工作部門內部明確責任制度,獎罰分明,對于在反竊電工作中取得突出業績的工作人員,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充分給予獎勵,對于在在反竊電工作中疏于執行相關工作的人員,進行批評教育,必要時罷免其職務。
2.2.4 加強對用電群眾的相關教育
通過定期對用電群眾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使用電群眾意識到電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能源,需要節約用電,合理正確的選擇用電設備和用電方式,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另一方面,使得用電群眾意識到竊電行為的嚴重性,竊電不僅不符合道德規范,對國家的經濟收入造成嚴重危害,而且使得竊電自身也存在安全隱患,得不償失。
三、總結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高,電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能源,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茖W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竊電行為和竊電方式越來越多,給國家的經濟收入造成嚴重影響。本文主要比較系統的介紹了竊電行為和竊電方法,竊電行為主要包括在供電設施上擅自引線用電、不采用電力主管部門或電力企業提供的統一的計電裝置、擅自改變電能計量表的內部結構和故意破壞電能計量表等。竊電方法主要包括欠壓法竊電、欠流法竊電、移相法竊電、擴差發竊電、無表法竊電和電子卡表非法充值竊電等,根據比較常見的竊電行為和竊電方法,提出了反竊電改進措施,改進措施主要包括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其中,技術措施包括加強對電能計量表的保護、變壓器低壓出線端與電能計量器的導體進行封閉、優化傳統電能計量表的性能和個性化設置電能計量表。組織措施包括加強對線纜的管理、加強對抄表工作的監管、成立反竊電專項工作部門和加強對用電群眾的相關教育。通過提出反竊電技術改進措施,遏制不法竊電行為的發生,維護正常有序的用電環境,保護國家的電能財產不受損失,維護國家的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李國勝,主編.電能計量及用電檢查實用技術[M].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2004.
[2]杜夢祥,毛幸遠,主編.電能計量[M].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4.
[3]陳向群,主編.電能計量技能考核訓練教材[M].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
[4]《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7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