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傳統的同義詞辨析多依賴于內省的定性方法,教師和學習者往往依賴詞典或憑借經驗對比詞義差異,未對其語義區別的成因及用法差異進行明確闡釋。本文以Sinclair所提出的擴展意義單位為理論框架,采用語料庫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動詞permit和allow為例,具體探究此對近義詞的區別成因,為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操作做出啟示。
關鍵詞:同義詞辨析;語料庫;擴展意義單位
作為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英語詞匯量龐大、詞義表達紛繁復雜,因此同義詞占有很大比例。據統計,英語語言中同義詞、近義詞的數量約占總詞匯量的60%以上。J.Lyons 指出近義詞是意義相近但又不同的詞。英語同義詞的存在一方面為人們精確、形象地表達提供了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由于其意義的相近或重疊,其很容易讓語言使用者誤用乃至錯用。作為一門新興而獨立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語料庫可以用于近義詞之間的用法辨析。
Sinclair(2004)在成語原則基礎上提出了擴展意義單位(Extended units of meaning)的概念,即詞匯的意義實現體現在更大的交際單位內,將詞語的形式與意義綜合一體的最大路徑研究。擴展意義單位, 或稱詞項,由節點詞、核心搭配、類聯接、語義偏好、語義韻五個要素組成。擴展意義單位以節點詞為核心,在其周圍吸引其它詞語與之共現,并形成固定的型式。節點詞作為擴展和意義單位存在的依據,是不可變更的要素;核心搭配是與節點詞共現的詞語,是意義單位的核心;類聯接是與節點詞共現的其他語法項,是節點詞的語法表征;語義偏好是與節點詞搭配、來自特定語義場的短語單位所呈現出來的語義選擇趨向;語義韻決定了整個擴展意義單位的意義和功能,統領詞匯和語法項的選擇[7]。擴展意義單位理論中對語義韻的選擇處于最重要的位置,其它要素的選擇都要受到語義韻的支配。近年來,基于語料庫準確揭示動詞語義特征和語法、詞匯型式關系已經得到了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
1研究背景和方法
國內外很多的學者分別針對英語以及英語學習者的詞語搭配、類聯接或語義韻進行了研究(Firth1957;衛乃興2001,2002b,2002a;Kennedy 2003;等)。但只有幾位學者(Stubbs2001;衛乃興2002a)將擴展意義單位作為一個整體,以最大路徑進行詞語研究。以擴展意義單位為理論框架對詞語意義的辨析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從擴展意義單位概念出發,以英語中的同義詞permit和allow為例,研究方法參照Sinclair(2004:34-35)識別擴展意義單位的做法,對節點詞的語義選擇趨向和整個擴展意義單位的語義韻進行歸類和描述。具體步驟如下:①在語料庫中分別檢索節點詞,即allow和permit;②識別節點詞的類聯接模式;③概括節點詞的搭配模式;④根據語義對節點詞貢獻的搭配詞語分類,識別節點詞的語義選擇趨向;(5)總結擴展意義單位營造的語義韻。
研究所用語料庫為本族語者語料庫,選自英國國家語料庫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文章利用BNC語料庫在線查詢的方式對permit和allow兩詞進行檢索,提取檢索結果,隨機篩選各500例進行分析和對比。
2研究結果及討論
就本文來說,筆者按照Sinclair以及張繼東、劉萍提出的用語料庫分析近義詞異同的一般方法分別對allow和permit進行語域分布差異、高頻搭配詞及語義偏好差異和類聯接及語義韻差異的解讀。
2.1 allow和permit 在BNC語料庫不同語域中的詞頻分布差異
語域(Register)這個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雙語現象時提出來的。1964年,韓禮德(Halliday)等人在研究"語言規劃框架”(institutional linguistic framework)時,對語域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在實際的語言活動中,人們會出于交際的需要產生一種言語變體, 體現為語言中的不同語體風格、用語格調等等。對于allow和permit在不同語域中的頻數統計,本文參照BNC系統內部的頻數分布數據,按口語、小說、雜志、報紙、學術、非學術及其它七個主要語域以及在不考慮語域情況下出現的總數進行分類,并且根據各類的出現頻數和頻率制表如下:
為了更直觀的比較出allow和permit的分布區別,表1中七種語域頻數以及它們在BNC語料庫中出現的總頻數繪制成柱形圖1,進行比較說明。
從總體上看,allow和permit在BNC中出現的頻數相差很大,allow出現的總頻數為11113,permit出現的總頻數為1613,前者幾乎是后者出現頻數的7倍左右(11113/1613)。這說明allow在實際中的應用遠比permit要普遍、廣泛。從各個語域allow和permit出現頻數的差別來看,allow和permit在各語域中比例相差不大,這說明allow和permit兩詞整體差別不大,但也有一些顯著差異:在學術語域中,allow所占比例為19.66%,約達到整體的五分之一,而permit為27.60%更是達到四分之一以上,這說明了兩詞在學術語域中的高頻出現,具有學術用語傾向。
2.2.allow 和permit高頻搭配情況及語義偏好
詞語搭配(collocation)是詞與詞結伴使用的語言現象。搭配伙伴間相互吸引,相互期待,相互預見。搭配詞的不同是區分近義詞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而語義偏好(semantic preference)是一個詞目或詞形同一系列語義關聯對的詞語之間的關系。在隨機抽取的各五百條allow和permit語料中,作為主語的高頻搭配詞歸納如下:
由表2可知,allow和permit在主語的選擇上存在很大差異,在隨機選取的各500條語料中,permit主語選擇更加趨向于權力機關各法律條款,而allow的主語選擇明顯更傾向于非權力機構,如人稱代詞、小句等。在法律法規類主語選擇上,allow僅為34例,而permit則達到了183例,為前者的六倍左右(183/34);在權力機關類主語選擇上allow僅為53例,而permit則達到了141例,為前者的三倍左右(141/53)。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下列結論:相較于allow,permit的主語選擇更傾向于權力機關及法律條款類名詞。
在隨機抽取的各500條語料中,我們還對動詞前面的情態動詞進行了統計,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allow和permit的前置情態動詞的出現頻數存在很大的差異。從整體來看,allow的情態動詞出現總頻數為184,permit情態動詞總頻數僅為52,前者是后者的3.5倍(184/52),這說明allow的情態動詞的使用遠遠多于permit。在情態動詞的選擇上,可以看到allow和permit的一致性,即二者對情態動詞的選擇偏好從would到will, should, may依次遞減。正如大家所知,情態動詞(Modal verbs)表示說話人對這一動作或狀態的看法或主觀設想。由此可見,動詞allow有表示非正式語體的語義傾向。
2.3.allow和permit類聯接情況和語義韻
如果說搭配代表了詞匯與詞匯之間的公選關系,那么類聯接就代表了詞匯與語法的共選關系。搭配和類聯接都是短語化(phraseologism)的類型,區別在于搭配是在某一個語法形式下兩個或多個詞的反復出現,而類聯接是用來表示一個或一類詞所處的語法環境。
通過觀察allow和permit的左右搭配,我們可得出兩者常見的類聯接形式:___+sb.,___+sth.等。在隨機選取的allow 和permit各500條語料中,allow和permit的具體搭配情況如表4和表5所示:
如上表所示,兩者在類聯接方面有相似之處,但在具體用法方面又不盡相同。首先,兩者做及物動詞的用法占到了總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次,從整體來看,allow的結構搭配用法要比permit更為豐富多元,這說明,allow在實際使用中比較靈活,所受的局限較小,而permit只能限定在特定的句型中使用,適用范圍大大受限。
語義韻(semantic prosody)即節點詞的典型搭配詞在語境中營造的語義氛圍,是以節點詞為中心的多詞序列組合單位的語用功能總結。Stubbs 將語義韻分為積極(positive)、中性(neutral)、和消極(negative)三類。經過分析allow和permit的搭配詞,我們并未發現明顯的表示褒義或貶義的韻味,表明這兩個詞在語義韻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均屬于中性詞。
3. 總結
通過對allow和permit在語域分布、搭配、搭配詞的選擇和語義韻方面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allow使用更為靈活多樣,而permit則更為正式。由此可見,將語料庫應用于英語近義詞辨析中能對傳統的詞匯辨析起到行之有效的補充作用,也可為教師及學習者提供區分近義詞的可行方式和幫助。
參考文獻:
[1]賀曉東.英語同義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王春艷.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近義詞區分探討[I]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9.
作者簡介:
趙淑靜, 女,河南大學語言學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