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虹
摘 要:本文就區域地理的復習過程中如何進行知識網絡構建,復習策略指導進行探討。
關鍵詞:世界區域地理;復習策略;中考試題點擊
區域性、綜合性和思想性是地理學科的重要特征,區域地理恰恰也能夠最集中地體現地理學的這些特點。區域地理有助于學生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增進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能力和適應能力,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初步能力,有利于學生發展為活潑的、有責任感的公民。因此,在中考的試題中,區域地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綜合題當中,區域地理考查的分值約占三分之二,這些大題通常是以區域地理為載體,通過區域地理的背景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答區域地理的現象和成因,所以我們對于區域地理的復習應當是相當重要的。下面就對世界區域地理的復習策略提出一些看法,以饗同行商榷。
1 復習方法點擊
為了學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并提高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根據世界區域地理知識體系展開,將各個要點落實到各洲、各地區和國家,將其一一具體化。在這過程中應注重讀圖指導及各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闡述,做到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復習區域地理中,要熟悉區域地理的各種地圖,熟悉區域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基本特點和成因,掌握區域的分析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形成一定的習慣。
(1)掌握區域地理現象的文字描述的方法:從什么角度,從什么方面去描述。比如說明某地區或國家的地理位置時,一般要從它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三個方面進行描述;說明某地區氣候特點時,要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進行闡述;說明某區域人口特點時,要從人種、人口數量、人口增長速度、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方面進行描述;分析農業分布時,要從氣候、地形、河流、土壤、植被方面進行闡述,等等。
(2)掌握圖象分析法:出示一幅地圖,圖中有哪些信息?我們如何獲取那些信息?并能夠說明它產生的原因呢?
從圖1中我們可以讀出澳大利亞的海陸位置:四面環海,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特有的動物有袋鼠和鴯鹋,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畜牧業發達,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因為這里氣候溫和濕潤,有全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灌溉水源豐富,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工礦業發達,鐵礦、煤礦主要運往中國、日本、西歐地區,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等。
(3)掌握數據分析法:出示一組數據,如何通過數據的對比分析來反映它的區域特征呢?并能說明這些地方區域特征的成因,并提出解決辦法。
如:通過表1分析得出結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是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這種產品價格低廉,在經濟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應加快發展加工工業等民族產業。
2 綜合案例分析:以《歐洲西部》為例進行綜合描述
本節對應的課標要求:在地圖上找出某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運用地形圖歸納某地區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人類活動的關系;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舉例說出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以下活動師生都在邊讀圖邊闡述邊板練中完成知識框架復習。
2.1 自然環境特征
(1)地理位置及范圍(讀圖2)
范圍:指歐洲西半部
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東半球(東西半球界限:20°w,160°E);北半球(南北半球界限:赤道)。
②緯度位置(找特殊緯線):中緯度(30°—60°);北溫帶(復習五帶的劃分及各帶的天文特征)。
③海陸位置:亞歐大陸西岸,大西洋東岸,南臨地中海(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盛行西風。
要素相關性指導:地理位置對區域氣候形成的影響,即“這樣的緯度和海陸位置會形成什么樣的氣候呢?”
(2)氣候(能讀圖3分析氣候特點及分布)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氣溫年較差小,降水均勻。(指導讀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
要素相關性指導:氣候的分布又受地形的影響,地形與氣候又影響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
(3)地形(包括主要地形區、地形類型、地勢、山脈走向)
2.2 人文環境
(1)經濟
(2)城市: 主要的國家和首都
(3)人口:多為白色人種,人口稠密(區別于人口數量),人口增長慢(關聯復習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
2.3 隨堂練習
讀圖4“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圖”,回答問題:
(1)圖中穿過該區域北部的重要緯線是 。該緯線以北屬五帶中的 帶,夏至日時會出現 (極晝或極夜)現象。
(2)歐洲西部大部分地區屬于典型的 氣候,溫暖濕潤,草場廣布,有利于 業的發展。因此,歐洲人的餐桌上常見 、奶酪等乳畜產品。
(3)從伯明翰到華沙,由于距離 (海洋或陸地)越來越遠,氣候逐漸過渡到 氣候。
教師如果在課堂復習過程中,能配合精練,無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短時高效的效果。
3 中考試題點擊
(1)(2015·福州)四位同學根據手中卡片內容的因果關系,將他們放入圖5中的正確位置,其中選擇③號方框的同學是( )
以地圖為載體,考查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是地理中考命題的最大特色。其世界區域地理命題取向為:
強調空間定位和區域特征分析方法。能夠依據經緯網、輪廓、海陸位置、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區域自然或人文等要素的特征進行定位。如,通過找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確定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熱帶;強調基礎地理(自然與人文地理)原理在區域的具體應用。如,由于亞洲所跨的經緯度廣、范圍大,使得亞洲的氣候、地形復雜多樣,居民的生活習慣差異性很大;提供豐富的圖文信息供提取和分析,減少區域特征的死記硬背,考查空間定位、分布、聯系,判斷、比較、概括、綜合分析,以及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探討區域發展和保護,體現社會性、時代性。常以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或值得關注的熱點為切入點,探討區域發展條件或存在問題等。
(2)(2013·福州)讀“非洲氣候分布圖”“撒哈拉以南非洲某國主要商品占本國進出口商品百分比圖”回答問題中就要求學生:①根據南、北回歸線判斷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處于五帶中的熱帶,由于氣候炎熱,該區是黑人的故鄉。②經過觀察氣候分布特點概括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氣候類型以赤道為軸,呈南北對稱分布,并從圖中提取信息得出該區分布最廣的是熱帶草原氣候。(3)經過比較進出口商品的特點,發現該國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可可占出口商品的61%,進口商品比重最大的是交通設備及機械,經濟比較落后。請提出改變這種局面的合理化建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教師在學生初學世界區域地理時,能幫助學生構建區域地理知識體系,明確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養成一定的地理思維習慣,師生就能在中考復習過程中根據世界區域地理知識框架一一展開,結合中考典型試題訓練,輕松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