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博
【摘要】固結灌漿是防滲補強加固的一種重要手段。隨著防滲對加固工程的品質要求不斷增多,具有高性能與應用價值的漿液材料的開發與運用也尤其重要。本文基于目前灌漿材料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系統對其種類、性能和在水利水電工程固結方面進行簡要的描述。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固結;灌漿;漿液材料
引言
固結灌漿的對工程進行加固的方法最早出現于19世紀初,在以水利水電工程為代表的各類地質工程中,就是大量采用灌漿施工技術而實現防滲加固目的。灌漿施工主要依據液壓、氣壓或電動化學原理,把漿液灌入到結構的裂縫中,在含水巖層、混凝土或松散土層中凝結后,可以改善這些結構的力學等物理性能,從而達到防滲補強加固的目的。
1、常用灌漿材料的種類及其特點
灌漿材料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常見的分類方法按成分的不同一般可分為無機型、 有機型和有機-無機復合型三大類。
1.1 無機型灌漿材料。無機型灌漿材料具具有強度高, 耐久性好, 無毒, 無味, 材料來源方便, 價格低廉等優點。無機灌漿材料在固結工程方面的應用廣泛,包括超細水泥、改性水泥、堿性膠凝和水玻璃與水泥復合材料都是這種無機型材料運用的典范。其中以超細水泥灌漿材料(MFC-GM)最為常見。 最早的超細水泥是70年代初日本研制出的 MC-500產品,該產品主要是通過波特蘭水泥和粒化高爐礦渣( 4∶1 )混合而成的。其漿液穩定性好, 流動性好, 并在固結時很少析水,甚至不析水, 防滲水平高,可灌性可與化學漿液相比較,并且其結石強度大大高于化學漿液, 并還具有無污染, 不老化, 價格低的優點。 超細水泥的成分除了鈣、硅、鋁、鐵的氧化物外,,還復合了一定量的高分子添加劑。超細水泥的最大特點就是顆粒粒徑非常小,有的還能達到次納米級別。與一般水泥相比,超細水泥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流動性、滲透性和強度都有很大的突破。另外,與有機型灌漿漿液比,無機型漿液的強度高,持久性好,并且不會老化。
1.1.1 超細水泥灌漿材料的物理性能
下表列出了幾種品牌超細水泥灌漿材料的物理性能,其中列出了常見的MFC- GM9000、MFC- GM8000和MFC- GM7000三種型號超細水泥的相關數據。
1.1.2 MFC- GM 的強度性能
超細水泥與普通水泥在組成上的主要不同點是在制備過程中加入了一些性能調節劑。正是這行性能調節劑使得超細水泥具有普通水泥沒有的優點。其中,超細水泥在相同水灰比時較普通硅酸鹽水泥具有更高的強度。下表列出了超細水泥灌漿材料的強度性能。
1.2 有機型灌漿材料。有機型灌漿材料具有凝結緩慢的特點,所以有很好的穿透能力。但是,有機物也會給環境造成破壞,使用有機化學材料因而在很多國家遭到反對。因此,從生態環保的角度出發,低毒無害有機灌漿材料的研發和推廣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1.2.1 丙烯酰胺類灌漿材料。丙烯酰胺又名丙凝,美國名AM.9,日本名SS30R。這類材料的制作,是在主劑丙烯酰胺中,摻雜配合促進劑等助劑,混合配制成的防滲材料。這種漿液的優勢在于保證滲透性能和固結性能的同時,可由人工調控改善防滲性能和凝膠時間,也正因此,丙凝被業界認為是最好的防滲堵漏材料。
1.2.2 丙烯酸鹽類灌漿材料。丙烯酸鹽類灌漿材料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將丙烯酸鹽(鈣鹽和鎂鹽)等主劑,與交聯劑、引發劑等摻雜劑,混配成水溶性漿液。加入交聯劑后就生成不溶于水的聚合物。丙烯酸鹽灌漿材料主要有粘度低、可灌入細微裂隙、凝膠滲透系數低、不含顆粒成分、 膠凝時間可以控制、 抗擠出能力強等優點。 但是,這種材料凝膠強度較低,價格較高,而且穩定性也不好控制。
1.2.3 聚氨酯類灌漿材料。聚氨酯主要是由多羥基化合物與多異氰酸酯聚合而生成的一種高分子材料。,聚氨酯類灌漿材料對工程結構中的細縫起到防水堵漏作用,廣泛應用于水利水電、橋梁和礦井等結構中,是加固補強的好材料。 聚氨酯灌漿材料有兩種,包括水溶性聚氨酯和油溶性聚氨酯,其中,水溶性聚氨酯漿液的作用主要是防水堵漏,而油溶性聚氨酯漿液的作用則是加固補強。常用的水溶性聚氨酯有 Hw和Lw兩種。HW由氨酚脂、環氧乙烷及甘露醇聚醚603#或604#聚合而成,主要性能是強度較高、彈性差、黏度較低、可灌性較好。LW是由異氰酸脂、環氧乙烷及環氧丙烷聚合而成,具有較大的彈性及遇水膨脹的特性,缺點則是黏度較大。
2、結語
不同種類的灌漿材料具有不同特點,選擇合適的灌漿材料是水利水電工程等固結結構的關鍵因素。在選擇灌漿材料時,不僅要從性能上入手,還應該考慮到材料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應,灌漿材料的價格、毒性和污染等都是因素也很重要。此外,開發和推廣性能更加優良的新型灌漿材料,改善灌漿工藝,實現固結灌漿技術的信息化和標準化都將是未來工程固結技術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邱海濤,劉偉群.超細水泥灌漿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修補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07.9:209-211.
[2]馬哲,龐浩,楊元龍,徐宇亮.化學灌漿材料的研究進展綜述[J].廣州化學,2014.3:9-13.
[3]王紅霞,王星,何廷樹,李憲軍.灌漿材料的發展歷程及研究進展[J].混凝土,2008.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