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賀 劉雪梅


摘 要: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業的發展也日新月異。但在發展的同時汽車業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汽車行業中的縱向限制問題。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市場,我國需要在借鑒其他國家汽車業治理經驗的同時,找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治理之路。選擇從經濟視角與法律視角的角度來看我國汽車業中的縱向限制問題,結合我國汽車業發展的現狀,論述我國汽車業在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選擇,以及縱向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制。
關鍵詞:汽車業;縱向限制;競爭政策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3-0047-03
一、中國汽車業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前讓人覺得難以觸及的汽車現在就像普通生活物品一般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上升,汽車行業也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在2003年,我國汽車產量僅占全球產量的7.3%,但到了2009年,我國汽車產量在全球占比中大幅增加,從2003年僅占全球產量的7.3%上升到22.6%。2009年對我國汽車業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一年,當年我國汽車產量占全球汽車產量的1/4還多,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下圖給出了我國從2003—2014年間的汽車產量占全球產量的百分比。
從2003年開始,我國汽車產量占全球汽車產量的比重不斷增加。2003—2008年之間,我國汽車產量雖然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全球范圍內汽車產量增長的背景下,汽車產量占全比率緩慢地增長。在2008—2009年間,我國汽車產量占全球比率大幅增長,增長幅度為9.4%。原因在于這兩年間全球汽車也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產量不增反減。而我國汽車業在經濟政策的強力刺激下,產量大幅增加。在2009年后,世界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全球汽車產量也由于收到中國市場的強勁帶動,也逐漸恢復了增長。此時,我國汽產量占全球比重不斷增加,但增長幅度也都趨于平緩了。
而我國的汽車銷售市場,從2003—2014年十年間,汽車銷售量處于不斷增加中,但汽車銷售增長率卻不斷變化。在2009年,我國汽車銷售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銷量國。下頁圖給出我國從2003—2014年間汽車銷量增長率。
從2003—2014年間,我國汽車銷售市場經歷了兩次汽車銷量井噴,分別是2006年和2009年,這兩次增幅分別達到了25%和45%。2008年受經濟變化的影響,我國汽車銷量較上年增長尚不足10%,在這之后兩年,汽車銷量一直在高速增長。但是進入了2011年,汽車銷量再次進入停滯階段,其銷售量較上年增長尚不足5%。自2011年至今,汽車銷售增長率先上升,在2013年達到頂點之后再次減緩了。
如今我國的汽車業無論從哪方面衡量,其在國民經濟中提供的貢獻都不容小視。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鋼鐵、輪胎、零配件行業等高度依賴汽車業的發展。汽車業形成以點帶面的經濟效果,為我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倘若汽車業的發展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現今,我國經濟正在轉型中,面對汽車業已經出現的縱向限制問題,我們需高度重視,將其產生的危害降低到最小,最終為我國汽車業提供一個競爭良好、政策合理、監管到位的市場環境。
二、中國汽車業縱向限制問題
汽車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對于普通商品消費者可以考慮試用一段時間之后棄用,但對于汽車這樣的耐用品,更多的時候則是體現出汽車不動產的價值屬性。由于消費者對汽車品牌的重視,所以在選擇之時,總會與其他品牌反復比較后做出決定,并且在購買之后很難再去放棄。因此,經銷商在汽車的銷售過程中,如何保證汽車品牌不受損害,并且得到發展,就成了制造商所需要關注的問題。加強對經銷商的控制,或者自己制定經銷方式由經銷商去執行,這樣此類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但是這樣的行為對經銷商來說就顯得不那么公平了,也就產生了縱向限制競爭問題。中國汽車業縱向限制競爭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兩種形式:
(一)縱向價格限制
制造商除了使用縱向非價格行為來加強對經銷商的控制,更經常使用的則是縱向價格控制。汽車業的縱向價格控制是指汽車制造商在將自己的品牌商品交由經銷商進行銷售時,會對該品牌的售出價格做出規定,其最主要的就是維持轉售價格。
維持轉售價格是汽車制造商對經銷商售出自己的產品時,必須按照制造商之前確定好的價格出售,而不能隨意地提高價格或者降低價格。除了在整車環節制定這樣的價格,制造商大部分將此種價格用在售后零配件的維修或者置換服務上。經銷商在售出汽車產品后,還要承擔該汽車使用到報廢之前的售后維修。此前,出現的大部分售后服務價格高昂事件,大部分群眾都將矛頭指向了經銷商,認為經銷商牟取了暴利。其實經銷商自己也有苦難言,制造商給自己提供的零配件產品已經限定了價格,自己只能按此高昂價格進行出售,而不能降低價格或者找其他的替代商品進行替代。在這種情形下,縱向價格限制一方面使經銷商的產品定價權被掠奪,另一方面又使消費者只能付此高價格去購買售后維修服務,而歸根結底受到損害最大的仍然是廣大消費者。
(二)縱向非價格限制
非價格限制顧名思義是區別于價格限制,在限制方式制造商采取與價格不相關手段來迫使經銷商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銷售活動,這些限制方式主要是在地域上和客戶的選擇上。有以下兩種非價格限制方式:
1.劃分地域
汽車制造商由于擁有別人難以生產的汽車品牌資源,在與經銷商進行交易時,這些就成了他們手中最具有吸引力產品,使得這些經銷商想要得到這些品牌資源就得服從制造商的銷售策略。同時,制造商為了保護手中的品牌,也會采取一些措施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會隨經銷商加入而被損害。劃分地域就是一種解決的方法。制造商在經銷商加入自己的品牌銷售時,會給對方劃定一塊區域,在該區域內,經銷商銷售的品牌產品成為這一地區唯一的該品牌產品。這樣經銷商任何想要降低價格增加銷量的做法都不能實現。倘若經銷商想要把自己區域內的品牌產品銷售到其他區域,以獲取更多的利潤,都有可能招致生產商的處罰報復。同樣,在該區域內,其他經銷同一品牌的經銷商也是無法進入的,這樣制造商就把市場化成無數塊相連但不相同的市場,以此來達到自己的戰略利益最大化。
2.劃分客戶
制造商另一種限制經銷商的方式視為經銷商劃定了客戶。在制造商的眼里,自己生產的多種類型的車都需要有一個較好的銷售成績。問題是不同地區的人們由于文化傳統等的影響,對車的類型就有了不同的偏好。這是制造上就會要經銷商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該地區加大對消費者偏好類型車的投放量,減少其他類型車輸入。即使經銷商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銷售有區別于偏好車型時,也因為制造商不提供這種車而只能作罷。雖然在整體上所售車銷量較好,但這部分權益絕大部分是要回制造商手中的,經銷商也只能拿到很少一部分,同時自己的自主經銷權益也因為制造商的限制而喪失殆盡。對于位于該區域的消費者來說,自己的選擇權也在無形之中被剝奪了。
三、中國汽車業縱向限制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縱向價格限制
價格制定在市場競爭中的起著巨大的作用。不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中,汽車生產商對經銷商汽車產品價格的限制同樣限制了經營商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對于價格限制行為的管控已是迫在眉睫。
對于生產商價格限價行為的管控也要采用合理力度,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汽車行業的經銷商在進行競爭中的行為方式還很混亂,在初期的價格制定中,最高轉售價格與推薦價格能夠有效地規避經銷商的盲目競爭行為[1]。因此,這種限價行為在一定范圍內的存在必要性,如何更合理有效地規制縱向限價行為應該注重所采取力度的大小,在合理范圍內實施。而對于如何制定“合理范圍”,則應在大數據時代,收集信息制定一個動態的數據更新系統,再考慮到一般市場價、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承受能力,制定一個初步價格。再與生產商及經銷商提供的成本價進行比較,然后在初步價格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時期階段做出相應的價格變動,不斷形成一個價格波動的幅度范圍,即交易價格圍繞初步價格上下波動形成不同時期即時性的建議價格,以供政府在做出政策規劃有所依據,而且可以作為汽車企業定價是否合理的,依據此價格范圍作為規制的標準。縱向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制是今后行業的發展趨勢,這也是競爭推進的成就。
(二)縱向非價格限制
經銷商經營權的自主性不僅受生產商縱向價格的限制,同時也受有關的非價格的限制。二者在限制上雖然采用不同的手段,但是影響作用都很大。如若假設整個汽車行業中每個汽車品牌從生產到銷售都由生產商控制,則汽車的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都變成了生產商之間的競爭,經銷商在市場中的作用完全消失殆盡,使得汽車行業中自主經銷商的地位受到極大的損害。因為汽車生產商的縱向非價格限制行為規定了經銷商所銷售產品的種類,降低了所銷售汽車的多樣性,長期單一的產品供給市場占主導地位,使得每一位汽車消費者成為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壟斷的市場環境無法實現均衡價格,這必然會提高消費者的消費價格。有一個競爭的價格將會減少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同時一個有著競爭的維修市場也會使得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服務。汽車消費從根本上來講從屬于中高檔消費,在經銷商的選用上存在著一個高標準是有必要的,這樣對消費者售后服務提高了保障水平,但汽車業“零整比”如此之高,顯然需要規制[2]。
結合中國特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有國情,因此,不斷地規范汽車產業中的競爭秩序迫在眉睫,尤其是對縱向價格規制與非價格規制的管制。只有創造了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才能促進市場參與者公平競爭。因此,建議經營商要在滿足生產商要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自主性,生產商對經銷商的限制限制在合理地范圍內,例如經營場地、展示量、售后等。更多地要求或者禁止性規定應該放在特約經銷商,而不是自主經銷商,生產商對二者的要求應該有所區別,但是在配件支持上面不能有歧視性待遇,生產者對不同經銷商態度的偏頗會使得市場的競爭無法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3]。
參考文獻:
[1] 趙全新.價格壟斷與價格違法的區分處理[J].價格與市場,2009,(12):38-39.
[2] 李小明.對反壟斷法規制的壟斷行為的分析與比較[J].河北法學,2008,(3):68-69.
[3] 陸佳歡.汽車行業縱向限制競爭協議的反壟斷規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