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其中,第三方支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便利、快捷的線上支付手段,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選擇這種快捷的方式,這就使得第三方支付迅速增長。然而,第三方支付在規模迅速增長的同時也向銀行傳統的支付方式發起了挑戰。通過對第三方支付和網上銀行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對比,分析第三方支付給網上銀行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并試圖分析在第三方支付迅猛發展的情況下,網上銀行應該如何面對。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沖擊;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3-0090-03
一、第三方支付與網上銀行發展現狀
(一)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
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與銀行、產品供應商簽約,并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網上交易平臺。國外第三方支付起步較早,1996年全球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美國成立,此后Amazon Payments、Yahoo PayDirect、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相繼涌現。PayPal成立于1998年,于2002年被全球最大的C2C公司eBay全資收購,之后僅一年PayPal就依托eBay強大的市場份額實現了4.4億美元的交易金額。目前,PayPal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之一。
我國第三方支付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自2008年以來,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交易額不斷增加,尤其是2010年達到了10 105億元,2008—2010年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增長了近4倍。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是支付寶和財付通,兩者累計市場份額接近80%,尤其是支付寶在眾多網民中更是“家喻戶曉”。支付寶成立于2004年12月,與國內外180多家銀行以及VISA、MasterCard等國際機構合作,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財服務,包括網絡購物擔保交易、網上支付、轉賬、信用卡還款、水電煤繳費、個人理財等多種服務。截至2014年3月,支付寶的總支付金額達到了6 230億美元,日均支付量達106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二)網上銀行發展現狀
網上銀行最早起源于美國,之后迅速在有互聯網覆蓋的地方普及。美國第五大銀行Wells Fargo被認為是美國網絡銀行業務最成熟的代表,1995年起提供網銀業務,其網銀客戶超過160萬,接受網銀服務的客戶占客戶比重的20%。1996年實現不同賬目間轉賬、線上信用卡賬單等功能,1998年正式開始網絡貸款申請業務。截至2009年末,Wells Fargo已擁有1.3萬億美元的總資產規模。
在國內,中國銀行最早開始發展網上銀行業務,1998年3月我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電子交易成功。目前,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的也已經開始提供網上銀行服務。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下,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也迎來了大好的契機。根據《中國網上銀行市場監測數據報告2014年第二季度》中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網上銀行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到382.7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8.7%,同比增長27.8%,同時,各大銀行的網上銀行交易份額也有很多提高,其中工商銀行以3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以15.3%、14%和10.8%緊隨其后。總體來說,我國網上銀行發展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二、第三方支付與網上銀行的對比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較之網上銀行的優勢
1.第三方支付具有擔保功能,為網上購物提供了擔保。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購大軍中來,網絡購物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特點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網購的買賣雙方無法面對面交易,這就產生了雙方的不信任。與網上銀行相比,第三方支付在交易過程中充當了擔保的角色,消費者在選好要購買的商品并下單后,所付的貨款暫時被存入第三方支付平臺,當收到貨物并檢查無誤后,消費者只需通過互聯網確認收貨,之后第三方支付平臺便會將貨款劃入賣家賬戶。有了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擔保,買家不用擔心付款后收不到貨品,賣家也不再擔心發貨后收不到貨款。第三方支付為虛擬的交易提供了現實的保障。
2.第三方支付方便快捷,適合小額支付。由于網上交易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時間空間上有很大的自由,這就產生了許多小金額的交易,比如手機話費的充值等。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付款,用戶只需在支付時輸入自己的支付密碼即可,不用再像網上銀行支付那樣登陸網上銀行,選擇支付賬號等多道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尤其是在進行小金額的支付時,大家更傾向于選擇第三方支付。
3.第三方支付線上交易成本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通過銀行進行一些資金的流動交易,如轉賬、匯款等,這就會產生一定的手續費,而隨著第三方支付與網上銀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線上交易。以支付寶和工商銀行為例,通過支付寶進行轉賬的客戶在每月的限額交易流量范圍內不收取手續費,這個范圍是實名認證客戶10 000元/月,非實名認證客戶1 000元/月,超過這個范圍的按0.5%收取手續費,最低1元/筆,最高25元/筆。而通過工商銀行網上銀行進行轉賬時的手續費為:同行異地轉賬每筆按0.9%征收,最高45元,最低1.8元;跨行同城轉賬每筆按0.9%征收,最高45元,最低1.8元;跨行異地轉賬每筆按0.9%征收,最高45元,最低1.8元。由此可見,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交易的成本要低于網上銀行。
(二)網上銀行較之第三方支付的優勢
1.客戶對網上銀行的信任度更高。從產生的歷史來看,銀行的產生要早于第三方支付,而網上銀行作為實體銀行的一個分支業務,比第三方支付更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同時,銀行是從事金融服務的專業機構,與第三方支付相比有著十分嚴格的監管制度,信譽更高、資金更多、實力更強。
2.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清算必須通過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依靠金融機構才能完成資金清算。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的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賬戶要由委托銀行托管,且要將自有資金和客戶資金賬戶分開管理。這就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只能進行機構內部賬戶之間的資金清算,當發生跨行的資金往來時,第三方支付就必須依賴銀行進行資金的清算。
三、第三方支付對網上銀行的沖擊
(一)第三方支付減少了網上銀行的客戶
毫無疑問,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資金線上交易的發展,而我國目前市場上存在兩種線上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和各大銀行的網上銀行。但是由于這兩種機構的交易模式存在差異,因此各有優缺。比如,對于喜歡網上購物的客戶在選擇支付平臺時往往會優先考慮第三方支付機構,這是因為第三方支付能夠為客戶提供資金的擔保,使得客戶的資金在網絡虛擬的空間有了保障。更主要的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資金交易時的手續費要低于通過網上銀行進行交易的手續費。由此可以預見,第三方支付不僅滿足了客戶的擔保需求,而且使用起來更為方便且交易成本低等優點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用戶的青睞。
(二)第三方支付給網上銀行帶來的負面影響
1.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減少。近年來,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不斷減小,這就使得中間業務收入逐漸成為銀行獲利的來源。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包括:支付結算、銀行卡、信用證、票據擔保、貸款承諾、代理業務、咨詢業務等,其中又以支付結算為主。然而,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發展,其業務范圍不斷延伸,已經開始擠占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市場份額。以支付寶為例,目前支付寶不僅單純提供購物支付業務,同時還提供了信用卡還款、手機話費充值、水電煤費用的繳納等業務。第三方支付對網上銀行的這種替代效應減少了網上銀行中間業務的收入。
2.網上銀行不注重客戶體驗的缺點被放大。由于銀行發展的歷史由來已久,因此長期以來網上銀行隱隱有“一家獨大”的勢頭,使得網上銀行的業務流程設計過分追求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客戶體驗。當第三方支付出現時,網上銀行不注重客戶體驗的缺點就被放大,而更加方便、快捷、富有人性化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吸引了更多客戶。
3.第三方支付對網上銀行監管提出新要求。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發展迅猛,然而與之相關的法律、監管措施卻相對落后,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趁,不斷尋找縫隙進行非法套現、洗錢等違法行為,增加了銀行的風險。盡管網上銀行相對第三方支付較為安全,但這仍然加大了網上銀行的監管要求。
四、網上銀行應對第三方支付的策略
(一)網上銀行應抓住第三方支付帶來的機遇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客戶習慣于通過第三方支付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如網上購物等,客戶在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同時也會加大對網上銀行的了解,這就給網上銀行帶來了很多潛在客戶,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并開始習慣使用網上銀行進行一些資金業務。這時,銀行就要抓住這個機會,加緊完善網上銀行支付系統,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發展更多新型中間業務,擴寬網上銀行的電子支付范圍,例如加快通過手機、電話和在線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的創新,吸引更多的客戶。
(二)網上銀行應正視第三方支付的競爭效應
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對于網上銀行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這同時也為網上銀行提供了一個競爭的平臺,使得網上銀行不再在電子支付領域中“一枝獨秀”,良性的競爭環境更能促進網上銀行的發展。一是簡化支付流程。網上銀行的操作普遍比較繁復,首先要到銀行柜臺開通網上銀行業務,然后要進行下載證書、安裝U盾、支付密碼等一系列操作,這就使得網上支付過于復雜。而第三方支付在操作方面就比較簡單,客戶僅僅只需要在網絡上注冊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登陸后即可進行支付活動。這為網上銀行的發展提出了一個方向: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簡化支付操作流程,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網上銀行。二是網上銀行應增加支付的擔保功能。第三方支付和網上銀行在交易模式上有很大不同,消費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后,交易資金被暫時存放在第三方,直到完成交易后由消費者確認支付,第三方才將資金劃入賣家賬戶,消費者就無須擔心付款后收不到貨。而在這一點上,網上銀行不能打消消費者的擔憂。因此,針對提供擔保這一方面,網上銀行在支付環節應該借鑒第三方支付的經驗,增加擔保這一環節,充當介于賣家和買家之間中立的、公正的中介角色,為買賣雙方提供信任支持,解決賣家和買家之間的信任問題。
(三)增強網上支付的安全性
就網上支付的安全性而言,網上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相比更具優勢,但是在網上支付安全方面仍然存在漏洞。因此,銀行可以通過增強網上銀行的安全性來吸引更多的客戶。銀行應該加強對網上銀行業務的監管,打擊網上的違法犯罪行為,對可疑的網上資金交易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查、處理。同時,還應該定期更新發布有關利用網上交易進行詐騙的實例,提醒予以客戶注意。加強系統的運行安全建設,如加強系統內部的監管,做好對系統的維護、監測以及防止不法分子對系統的入侵,及時發現潛在危險。完善支付平臺的安全設計,減少支付漏洞。銀行應不斷運用新技術,在方便客戶操作的同時提供支付平臺的安全設計,如網上支付客戶端控件運行時主動關閉計算機的遠程服務,對威脅網上支付的應用進行報警,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遠程控制盜取客戶信息和資金;在客戶端的設計上,應該盡量避免客戶重要資料的經常輸入等。
參考文獻:
[1] 陳月波.我國網上銀行與第三方支付關系研究[J].浙江金融,2008,(6).
[2] 付俊平.第三方支付對網上銀行業務發展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2,(10).
[3] 譚潤沾.銀行支付業務的戰略重要性:基于第三方支付發展的視角[J].南方金融,2010,(1).
[4] 貝為智.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與對策[J].區域金融研究,2011,(1).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