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唱練耳作為歌舞表演專業的必修課程,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通過這門音樂基礎課的學習能夠提升歌舞表演專業學生的識譜、唱譜能力和音樂聽覺能力,培養良好的樂感,更好的理解歌曲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本文主要就廣西藝術學院歌舞表演專業學生的特點,從目前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實際情況入手,分析了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以探索適合廣西高校歌舞表演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歌舞表演專業 視唱練耳 教學現狀 對策
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最基礎的一個學科,它既包括理論性,又兼具實踐性。嚴格來說,視唱練耳課程包括視唱和練耳兩個部分,同時貫穿基本樂理。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視唱練耳課的進行須以基本樂理、和聲學和音樂分析課緊密地結合起來,視唱練耳技能的培養必須以一定的音樂支持為基礎?!雹僖虼?,這是一個學科交叉綜合、知識結構滲透的音樂基礎學科。首先它通過音樂聽覺的訓練,培養主題音樂感受力的程度,提高音樂鑒賞力,樹立良好的音樂審美觀;其次,它以強化音樂記憶力為手段從而提高音樂的表達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歌舞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講,視唱練耳這門課程非常重要且技術性很強,決定了其專業的學習深度。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擴展以及學生的現狀,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創新也被提上了日程,如何有效地訓練學生視聽能力、提高此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成為相關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學生對于視唱練耳課程的掌握能力能夠直接體現學生的基本專業素質,關系到歌舞表演專業的整體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作用不容小覷。
一、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基礎整體薄弱且參差不齊
截至目前,廣西藝術學院歌舞表演專業在招生考試中,學生入學考試并不包括視唱練耳和樂理兩門課程,因此歌舞表演專業生源自身的音樂基礎知識較之音樂表演或者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程度淺了很多,特別在綜合了音樂基礎理論和識譜技能的視唱練耳方面的缺陷更加明顯。入校的學生分為以聲樂為主和以舞蹈為主兩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其一,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學習,綜合基礎比較差,僅憑借自身的嗓音或者舞蹈條件和興趣愛好報考,來自于普通高中;其二,經歷過學?;蛏鐣C構的一些專業培訓學習,但不系統,基礎也普遍較淺,來自于普通高中;其三,經歷過比較系統的專業訓練,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主要來自于藝術類高校附中或者藝術學校等職業學校,這部分學生僅占少數,絕大部分屬于前兩種。因此總體上來說,以聲樂為主的學生還稍微有些音樂基礎,但是以舞蹈為主的學生幾乎是音樂白丁,由于這種情況的存在,直接導致專業班級的學生基礎水平不一致的現象,增加了教師施教的難度,實現教學目標難度大,不易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缺乏合理性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教育事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時教學工作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首先,由于學生數量的大量增加導致過去實行的視唱練耳課小班制教學模式難以維系,大班制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難以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程度進行全面了解并予以因材施教,結果必然導致難以提升實際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使得教學的難度大大地增長。其次,各類課程的學習任務過于繁重,專業的非專業的課程排得過滿,學生學習壓力過大,自主練習的時間減少,一方面使得學生對視唱練耳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高,另一方面因為練得不夠,難以體現出量變到質變,即使教師使用強化訓練的方法讓學生聽辨構唱練習和視唱練習,但由于時間的限制,單一的教學形式和豐富的教學內容使本身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消化,不易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二、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一)因人而異、培養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極大程度的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所以,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首先應該提升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情況反饋,目前學生對于視唱練耳學習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由于需要接受難度較高的訓練,學生感到學習壓力較大,興趣度較低。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教學的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結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多媒體教學和游戲教學等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上,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視唱練耳水平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學生作為被動的施教對象,而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感知音樂,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霸⒔逃跇贰笨梢宰鳛橐暢毝慕虒W原則之一,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既避免了枯燥的純技能訓練,又能將音樂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貫穿始終,讓學生獲得音樂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因材施教、調整教法
“因材施教”是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從宏觀上看,視唱練耳是一門涉獵音樂基礎知識較多的課程,包含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讀譜能力的訓練(視唱)和聽覺分析能力的訓練(練耳)。根據歌舞表演專業學生視唱練耳基礎特別薄弱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在聽覺訓練方面適當降低難度要求,更多突出視唱方面的訓練。與此同時,在調式調性訓練的視唱教學中以首調唱名法為主也可能更為合適歌舞表演學生的學習實際。首調概念更有助于學生的聲樂學習,也更方便這類學生(尤其是以舞蹈為主入校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啟發式教學能夠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音樂思維受阻的地方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個教學矛盾,通過啟發式提問、啟發式疏導、啟發式總結等辦法盡可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問題??偟膩碚f,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法要更靈活一些,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求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因地制宜、完善教材
歌舞表演專業為廣西藝術學院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文化藝術市場需求而開設的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專業(方向)。它以歌舞表演基本技能和相關基礎理論、藝術理論、文學修養等課程為主修內容,力求突出我國民族歌舞表演特色,營建中國與東盟民族歌舞的教育與交流機制,培養能歌善舞的綜合型、應用型歌舞表演人才,為廣西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服務,為擴大中國與東盟的文化藝術交流服務。因此,視唱練耳的教學內容除了常規的對中外經典音樂作品的涉獵,還特別增加了廣西民歌和東南亞地區優秀民族音樂的元素,突出了該專業的特色。在教材的使用上,我們不僅采用了音樂院校的常規教材,還增加了以地方民歌和東南亞民歌為主的自編教材,既保證了教材的基礎性、社會性,又兼顧了教材與學校教育、學生特點相適應的原則。
三、結語
視唱練耳是歌舞表演專業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就目前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視唱練耳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著一些急需改革的問題,例如,長期以來視唱練耳更多是以識譜為教學目的的課程,并沒有充分發揮它的音樂基礎的輻射作用,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低于其專業。事實上,國外對視唱練耳的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早就遠遠超越了識譜教學的范疇,而享譽中外的不管是器樂演奏家還是歌唱家們都是擁有視唱練耳的良好功底。被譽為“中國夜鶯”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在多次講學和采訪中都提及到視唱練耳的重要性,只有正視這些問題,針對學生的情況,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視唱練耳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的歌舞表演專業人才。
注釋:
①[俄]奧斯特洛夫斯基:《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法論文集》,孫靜云譯,北京:音樂出版社,1957年,第173頁。
參考文獻:
[1]紀朝麟.高職院校——培養視唱練耳專業技能的搖籃[J].音樂時空,2013,(06).
[2]黃河.三本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現狀與思考[J].音樂時空,2015,(12).
[3]阮中秋.高校視唱練耳教學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1,(24).
作者簡介:
[1]李志雄: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