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姚海麗,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免疫過敏科、兒保科副主任醫師。曾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兒童醫院進修免疫與過敏性疾病。擅長診治兒童過敏、免疫力低下、營養素缺乏、佝僂病、發育遲緩、多動癥、自閉癥、高危兒(早產、低體重等)生長監測指導。
“我家孩子是不是過敏體質啊?”“我對海鮮過敏,是不是孩子也會過敏呢?”“我有過敏性鼻炎,會遺傳給孩子嗎?”“我和孩子爸都不是過敏體質,為什么孩子這么容易過敏呢?”……門診中,常有父母著急地問起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不要急,雖然過敏總是突如其來地發生,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便于我們做好防護。
什么是過敏、過敏體質?
過敏是指機體免疫系統對某些物質(大多為蛋白質成分)產生不同程度的超敏反應。比如,給孩子吃雞蛋,或給孩子的小臉蛋涂上某種潤膚霜,或帶著孩子欣賞春天里各種盛開的花朵等,這些原本能帶來愉快體驗的東西,卻使人體產生了特殊的抗體,導致異常反應的發生。
當前醫學上還沒有“過敏體質”的明確定義,因為很難去定性或定量。大家常說的“過敏體質”可以理解為容易過敏。
小知識:過敏與免疫
過敏與免疫息息相關,本來我們的免疫系統不應對環境中的某種物質產生反應,但卻出現了超敏反應。比如同樣是拉肚子,有的孩子是因細菌感染造成的;有的是因體內缺乏乳糖酶,喝了牛奶引起的;有的卻是因過敏,免疫系統產生了一個超敏反應。
容易過敏,不代表有過敏性疾病
孩子容易過敏不等于就有過敏性疾病,只能說容易過敏的孩子將來患上過敏性疾病的概率會大一些。世界上有很多人容易過敏,但有的人終身都沒有出現過敏表現;有的人生下來容易過敏,但不代表生下來就有過敏性疾病。雖然有學者研究提出“過敏進程”,但父母不用過分擔心,因為這不是說每個孩子到了某個年齡段就會出現某種過敏性疾病,也不是某種過敏性疾病出現后就會反復發作。過敏進程幫助我們提高警惕,尤其是留意發病率較高的食物過敏、濕疹、呼吸道過敏等。
小知識:過敏進程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過敏的呈現也是不同的。有學者將此稱為“過敏進程”,從出生到嬰幼兒時期,是以食物過敏引起的消化系統疾病、特異性皮炎(濕疹)最為常見,當孩子逐漸長大,過敏性哮喘、鼻炎、結膜炎及其他過敏性疾病也會增多。
那么,孩子為什么容易過敏呢?這和遺傳有很大關聯,若父母雙方或一方容易過敏,孩子過敏的概率會高一些。但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都不容易過敏,也沒有過敏性疾病的發病史,但孩子卻容易過敏。這是因為過敏不只與是否容易過敏有關,還與孩子生活、學習、玩耍環境中的各種過敏原有關。例如,父母當年的成長環境和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很不一樣,環境中的過敏原種類、數量也大不相同。所以,容易過敏的孩子,在平時接觸到的過敏原越多,量越大,就越容易引起相關過敏性疾病。
紛繁復雜的過敏原和過敏表現
過敏原也稱為致敏原、變應原等,是指能引起人過敏的物質。但每個人對各種過敏原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對這個人容易過敏的過敏原,對另一個人可能并不會引起過敏。即使對同一種過敏原有反應,引起反應的程度和累及到的器官也不一定相同。
過敏原的種類非常繁多,分類方法也很多。在各種分類中,一個過敏原也可以同時列在不同的分類中,比如塵螨、動物的毛屑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也可以接觸皮膚產生反應;又如有的過敏原在春季或秋季都存在,在室內和室外都存在等。從過敏原進入人體的方式,可以將過敏原大致分為三大類。
1.食入性過敏原:常見的如花生、堅果、麥麩、蕎麥、雞蛋、牛奶、魚、蝦、蟹等。
大多數孩子的過敏都是以食物過敏為首發的,嬰幼兒時絕大多數是食物過敏。引起食物過敏的過敏原種類、何時好轉等,每個人也都不同。如有的孩子對雞蛋過敏,但到一兩歲就好了。而像花生等引起的食物過敏,有的人會持續終身。
食物過敏引起消化道過敏,常見的表現:若反應部位在消化道上端的食管,表現為反酸、吐奶、嘔吐、惡心;若在中間的胃腸部,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若在最下面的直腸部位,表現為大便里有血絲等。有的情況下,腸道多部位出現反應,則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吸入性過敏原:常見的如花粉、塵螨、霉菌、動物的皮屑等。
比較常見的是累及呼吸道的反應,出現鼻子癢、眼睛癢、咳嗽等癥狀,每個孩子累及的器官、過敏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有的孩子如果對腰果過敏,他即使沒有吃腰果,只要聞到腰果的氣味也會有不舒服的表現。
3.接觸性過敏原:常見的如護膚品、洗滌用品、動物的毛皮等。
比如表現在皮膚上,常見的濕疹(或叫特異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如舌舔皮炎、馬桶皮炎、芒果皮炎、丘疹性蕁麻疹、藥疹等),表現為皮膚瘙癢、紅腫、起疙瘩或小水泡等各種不適反應。
重要提示:全身性過敏反應是很嚴重的,表現為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休克,這種情況需立即送急診。全身性過敏大多由食物引起,建議父母平時留意孩子的飲食,特別是接觸一種新食物時,一次不要吃太多,并記錄孩子的飲食情況。若不確定孩子是否會對某種食物過敏,也可到醫院進行過敏測試。這樣即使孩子外出就餐,也會有所防備。
父母學幾招,孩子少過敏
1.改善容易過敏的情況。當前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孩子在不斷增加,醫學研究雖未發展到能讓過敏兒容易過敏的情況全部消退,但通過良好的營養、鍛煉和睡眠,可以幫助孩子增強免疫力,改善容易過敏的情況。
2.減少過敏原。我們無法短時間內改善室外的環境,但可以先從整理室內的居家環境開始,為孩子營造一個低過敏原的環境。盡量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數量、種類,對預防或減輕過敏性疾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Tips ?防止過度清潔
有學者提出“衛生假說”,實驗中將一只剛生下來的裸鼠放在一個無菌環境,它的免疫系統就逐漸萎縮了,等它長大了,回到自然環境中就活不長。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打掃衛生時,消毒劑、清潔劑也不要過分反復使用,也不要什么都不讓孩子摸、碰。因為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接觸到細菌,他的免疫系統就不能得到正常發展,也更容易過敏。
3.讓孩子主動地接觸一些益生菌。我們的腸道中有非常多的益生菌,雖然現在有很多學者還在研究腸道菌群是否和過敏有關,但已有科學家證明,適當口服一些有益菌,對腸道有益,比如酸奶中的雙歧桿菌,對減少過敏反應可能有效。
4. 提倡母乳喂養,注意輔食添加的時間和順序。母乳對孩子生長所需營養、腸道菌群維護都是最好的。當然,也不否認母乳喂養的孩子也會出現過敏。但是我們首先要提倡母乳喂養。關于輔食添加,有的父母問,延遲一點添加輔食是否能減少過敏的發生?這也是被當前的研究否定的,提倡4~6個月之間開始給孩子添加輔食。
對于準備生二孩的父母來說,如果第一個孩子容易過敏,第二個孩子容易過敏的情況也會比較常見。所以母親應從懷孕和喂養時就作一些準備,這對于孩子改善容易過敏的情況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