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毓民 高明艷

春天是萬物萌生的時節,氣溫由寒冷逐漸轉暖,變化較大。人的機體與春之陽氣相應,代謝旺盛,此時孩子生長發育最快,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進食量增加,營養需求量大。爸爸媽媽要利用這個大好時節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養,使孩子吃得更健康。
孩子春季飲食9原則
原則1:早春天氣仍然寒冷,為御寒,孩子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所以食物還是要以高熱量的為主,除谷類外,應選用豆制品、芝麻、花生、核桃等補充能量。春寒還會使新陳代謝加快,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因此還需補充優質蛋白(如雞蛋、蝦、雞、魚、精肉等)。
原則2:經過一個冬季,孩子外出減少,易缺鈣,加之春季生長發育加速,鈣的需求量增加,所以應給孩子多選用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骨頭湯、魚、蝦、芝麻等,一般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加上其他含鈣食品就能滿足補鈣的需要。如果孩子純牛奶喝膩了,可以改喝酸奶,另外“土豆奶汁清湯”或“奶油磨菇鮮湯”也是不錯的選擇;嫩豆腐含鈣也很豐富;小蝦皮是“儲鈣的倉庫”,可將蝦皮放入湯中或做成菜包子餡,其補鈣的功效也不遜色。
原則3:春季氣候變化大,細菌、病毒又開始繁殖,“蠢蠢欲動”。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讓孩子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特別是維生素A及維生素C具有保護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功能,這些食物包括油菜、菠菜、胡蘿卜、柑橘、紅棗、南瓜等。
原則4:腦組織中含有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是組成大腦的主要成分,如果缺乏將會大大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由于體內不能自行合成這兩種脂肪酸,應從食物中攝取。春天腦發育較快,應給孩子多吃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核桃、茶油、橄欖油、芝麻、兔肉、鮮貝等。魚肉鮮美,含有豐富的“腦黃金”,可清蒸或清燉,但不要油炸,否則腦黃金會喪失殆盡。
原則5:晚春時節氣溫日漸升高,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除了適當進食優質蛋白質類食物外,可吃些綠豆百合湯、赤豆湯、酸梅湯等。
原則6:春季孩子易熱易寒,因此食物的性質以甘平為主,即不寒不熱、不膩不燥,如薏米、麥類、玉米、豆制品、蘑菇、蓮子、山藥、薺菜、馬蘭頭、海產品、蛋類等。
原則7:春天氣溫由冷轉暖,陽氣上升,孩子容易“上火”,要忌食燥熱食物,如羊肉、狗肉,少吃油炸雞、排骨等,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也要少吃;巧克力、果脯是產生“內熱”的源泉,也在忌食之列。
原則8:孩子如果有濕疹、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春天是好發季節,要慎食河鮮、海鮮等富含組氨酸的食品;家族中有“遺傳性紅細胞缺陷”病史的孩子,應禁食蠶豆,否則會發生溶血性黃疸。
原則9:春季多風,氣候干燥,易引發出血癥。維生素C對防止出血有很好的作用,補充維生素C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服用維生素C片,二是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蘋果、西紅柿、獼猴桃、紅棗等,后者較前者效果更好。
6種春季食療方
1.胡蘿卜薏仁山藥粥:取胡蘿卜250克、山藥25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將胡蘿卜及山藥切成小塊,先將粳米、薏仁加水煮粥,半熟時加入胡蘿卜及山藥,再煮成粥。山藥健脾助消化,薏仁健脾利濕,胡蘿卜可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適用于易感冒、舌苔厚、食欲差的孩子。
2.黃芪黨參紅棗粥:取黃芪10克、黨參10克、紅棗15枚、粳米50克。先加水煮黃芪、黨參約半小時,去渣取汁加入紅棗及粳米煮粥,早晚各吃一次。黃芪可提高免疫力,黨參、紅棗養血補血,適合于易感冒、貧血的孩子。
3.太子參麥冬杞子小米粥:取太子參15克、枸杞子12克、麥冬12克、小米50克。太子參、麥冬加水煮30分鐘,去渣取汁加枸杞子及小米煮粥,早晚各吃一次。太子參補氣并可提高免疫力,麥冬養陰補腎,杞子補肝腎,小米養胃。適用于生長發育落后、呼吸道易感染的孩子。
4.蓮子百合羹:取蓮子20克、新鮮百合30克、雞蛋1個。將蓮子與百合加水小火煮至爛,加入雞蛋及糖煮后食用。可補脾肺,寧心安神,適合于經常咳嗽、入睡不佳的孩子。
5.薺菜肉末粥:取薺菜50克、粳米50克、肉末30克,豆油、鹽少許。將薺菜洗凈切碎,肉末用豆油略炒,加入粳米、薺菜、少許鹽及水煮粥,食用。薺菜含有蛋白質及十多種氨基酸、葡萄糖、乳糖等,營養豐富;肉類富有蛋白質,有增強孩子體質、預防春季傳染病的作用。
6.芡實鯽魚山藥湯:取芡實15克、山藥30克、鯽魚1條,食油及鹽少許。將鯽魚去鱗、內臟,用食油煎至淡黃色,加芡實、山藥及水煮1小時,用鹽調味后食用。有補脾腎的作用,適合于食欲不振、遺尿、大便不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