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時利 夏以琳 王俊
健康教室·寶貝養生經
*小兒便秘是糞便在腸道內停留過久,導致糞塊干結,大于兩天不排且排便困難的常見兒科病癥。
*據統計,我國城市兒童(12歲以下)便秘者占19.8%,大約每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便秘者。
孩子每天正常大便1~2次,并且便便成形,拉得快,說明有進有出,排泄正常,腸道功能很棒。
遺憾的是,惱人的便秘總是會找上小孩子。日本學者飯野節夫在《兒童飲食與健腦》一書中指出:“兒童便秘會變得‘呆頭呆腦。”2~6歲的孩子如果長期便秘,會發生精神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不愛交朋友。大便通暢之后,他們情緒幾天內就明顯好轉,各種“呆頭呆腦”的反應減輕。
如何讓便便變得正常和通暢呢?日常保健十分重要哦。
說說這個季節的便秘
爸爸媽媽要經常觀察自己孩子的便便——便便是否成形?顏色是什么?氣味如何?孩子每天拉幾次?
關鍵點之一:大便的性狀和孩子攝入的食物成分密切相關
如果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會發生改變,腸內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堿性,變干燥;如果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大便易呈酸性,大便次數多而且便便軟。
冬春季節的便秘,通常是因孩子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發生改變、挑食、營養攝入不均衡等導致的。
關鍵點之二:脾虛所致,而非簡單的積食和上火
孩子便秘的同時口唇干燥、口臭,這種便秘通常被認為是上火。上火往往不是孩子體內真的有實火,可能是脾虛導致的虛火。根本的療法是解決孩子脾胃虛弱的問題。
關鍵點之三:生活不規律極易誘發便秘
如果孩子每日定時排便,便便在結腸內停留時間短,就不會太干,容易排出。如果孩子睡懶覺或貪玩,錯過了排便時間,便便就會變得又干又硬,排便時引起肛裂,而感到疼痛,孩子因怕痛而不敢排便,間隔時間越長,便秘也就越嚴重。
預防便秘的日常保健法則
法則一:少食多餐,補水,補充纖維素
孩子的胃容量不大,又精力旺盛,因此,孩子的日常飲食應堅持少量多餐,每天三頓正餐之外,可以在上午和下午加兩頓“小點心”,提供一些潤腸軟便的食物,像銀耳、杏仁、芝麻羹等,既補給了活力能量,又能解除便秘之苦。
空調和暖氣的房間呆久了人會覺得干,晨起一杯水,白天多喝水(果汁、湯羹除外)對緩解便秘會有幫助。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可以將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1:1的比例,另加適量水混合,用料理機打成美味的果菜露,還可以在正餐中巧妙地加上木耳、杏鮑菇、海苔、海帶等配菜,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促進排便。
法則二:增粗糧,健脾祛濕
平時飲食精細的孩子、脾虛的孩子,尤其需要增加粗糧攝入。
推薦:薏仁山藥芡實粥
功效:有非常好的健脾祛濕、補腎的作用。
做法:取干的薏仁、山藥、芡實,洗凈后浸泡2小時以上,加水煮開后以文火燉煮,可以煮得軟糯一些,口感好些。或者直接將炒熟的食材打成粉(也有賣熟粉的),爸爸媽媽從每種粉里各取一勺,以溫水拌勻,再用開水沖泡即可。
法則三:好習慣,助排便
3~7歲孩子的腹部及盆腔的肌肉正處在發育階段,排便反射的功能尚在成熟和健全之間,爸爸媽媽可以將起床后或者早餐后的半小時或1小時,作為固定的排便時間,提醒孩子每次盡量在10分鐘左右搞定,漸漸地就能養成孩子定時排便的習慣。
法則四:多動動,更健康
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參加多種形式的運動和活動,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主動的運動之外,還有被動的運動。爸爸媽媽可以給容易便秘的孩子做做保健推拿:點按足三里,拍打脾經和胃經,以孩子的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腹部,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在家就能完成的“通便操”
第一節 :伸伸小懶腰
功效:
伴隨著呼吸,讓我們的身體完全舒展開來。
做法:
1.仰面躺在墊子上,吸氣,手臂向頭部的上方用力伸展,雙腿雙腳向下蹬,呼氣,放松,吸氣,伸展全身,再重復一次。
2.仍然躺著,雙手手臂攤開,雙屈膝,吸氣,頭向左轉,胯和膝蓋向右轉,充分地擰轉上半身,呼氣,慢慢地回到中間;再次吸氣,頭向右轉,胯和膝蓋向左轉,完成充分擰轉,呼氣,慢慢地回到中間。重復2次。

第二節 :交替抬腿式
功效:
通過增強小腹部的力量,幫助腸道做運動。
做法:
1.仰臥姿勢,雙手手臂平放在身體兩側,手掌心朝下。
2.吸氣,抬右腿,右腿伸直并與地面成90°,呼氣,放下;吸氣,換左腿上抬90°,呼氣,放下。一左一右為一組,共做30組。

第三節 :抱膝排氣式
功效:
所謂“排氣式”,就是一個躺著也會讓人有便意的練習,很可能會放屁哦。
做法:
接第二節交替抬腿的最后一組動作,雙膝彎曲到胸前,雙手環抱住膝蓋,自然呼吸,放松地躺著。保持2分鐘。

第四節 :骨盆旋轉式
功效:
幫助放松腰胯,按摩后背和腸道。
做法:
1. 接第三節的練習,抱膝,在墊子上前后滾動,按摩脊柱和后背。10次之后,抱膝坐起。
2. 換到簡單的坐姿,雙腿可以簡單地交叉,雙手放在膝蓋上。先是逆時針轉動腰胯,緩慢地轉動,慢慢地將圈畫大,共15次;再換順時針轉動,15次。

第五節 :左右拍打式
功效:
疏經通絡,緩解便秘的癥狀。
做法:
1.用右手拍左手臂,從左肩開始一點一點沿外側,經左肘關節外側、小臂外側往下拍,拍到左手手背、手指為結束,第一遍輕拍,第二遍稍稍用力,第三遍加力拍。接著,換左手拍右手臂,路線和方法相同。重點是小臂的支溝穴。
(支溝穴能幫助通便,位于手腕背部橫紋上3寸處,在尺骨與橈骨之間)
2.坐姿,屈膝或者雙腿向前伸直,用雙手的手掌心同時拍膝蓋的外側,再沿著小腿前自上往下拍,一直拍到腳踝、腳背和腳趾,和拍手臂一樣,第一遍輕拍,第二遍稍稍用力,第三遍加力拍。重點是小腿處的足三里。
(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寸處)
(配圖參考,請美編找作者畫簡圖)(配圖參考,請美編找作者畫簡圖)

溫馨小貼士:
如果孩子經常發生便秘,實踐了以上方法后沒有改善,或者孩子有腹部劇痛、嘔吐、尿量減少等癥狀,且精神狀態不佳,則需要盡快送孩子到醫院診治,以便對癥施治、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