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王俊

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羅丹
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力的雕塑家。在當時學院派盛行的年代,羅丹勇于突破學院派的束縛,善于學習各家雕塑方法并融入到自己的風格,最后成為歐洲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
大師的故事
1840年,羅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從小喜歡畫畫,功課很糟糕。在姐姐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才同意讓他去巴黎美術工藝學校求學。姐姐靠自己打工的微薄收入來供養他讀書,因此羅丹從小就非常愛他的姐姐。
在美術工藝學校求學期間,羅丹常去盧浮宮臨摹大師的名畫,但由于買不起昂貴的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雕塑班并愛上了雕塑。經過3年艱苦的學習,羅丹準備報考巴黎美術學院,可是他連續考了3年都沒有被錄取,得到的評語竟然是:“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屬浪費。”
羅丹被巴黎美術學院拒之門外,不得不開始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奮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當模特。乞丐的丑陋讓羅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損的臉上,有著人類所共有的愁苦和凄涼,同時也讓他想到了那位終生辛苦勞作而孤獨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藝術的美丑有了不同意義。之后的創作,羅丹都竭盡所能將自己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融入作品,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當人們欣賞羅丹作品時,在思想上所感受到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羅丹的雕塑《思想者》。這件《思想者》是群雕里的一座銅雕,后來羅丹及其學生用大理石和石膏重塑了該雕像。這位思想者俯身低頭坐著,深沉的目光以及拳頭觸及嘴唇的姿態,表現出痛苦思索的樣子,其苦悶的心情叫人感同身受。
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
今天,我們也一起來試試看做一個人物雕塑吧!

準備材料:
錫紙、剪刀等。
操作步驟:
1. 裁剪一張長方形錫紙。
2. 在長方形短邊處剪兩刀,平均分成三段。
3. 在長方形的另一端的短邊處剪一刀,平均分成兩段。
4. 將長方形錫紙的兩個長邊分別慢慢地往中間卷。
5. 將錫紙三等分的中間那部分,小心地揉成團,變成人的腦袋。
6. 繼續把錫紙長邊往中間卷,直到相互碰到,再把手臂和腿部的錫紙捏捏緊,就完工了!

溫馨小貼士:
●第一次做人物雕塑未必掌握人的手、腳、頭的比例,可以多嘗試幾次找到最佳比例,也可以后期直接用剪刀剪短手臂和腿,找到合適比例。
●今天我們做的雕塑是苗條版的,細細長長。但別小看它,它可以有百變造型,跑步、射箭、拳擊、跳舞……趕緊和孩子一起來設計,讓我們的人物雕塑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