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國內博物館信息化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觀眾對博物館的展出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資金的不到位,技術的不成熟帶來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方便游客的參觀游覽,更好的豐富游客的參觀體驗,許多新興的技術手段也應用到了博物館的參觀中,目前在其他領域運用的越來越廣的二維碼也是其中之一,筆者現結合二維碼在國家博物館中的應用對二維碼在現代數字展覽陳列的作用及地位加以思考和陳述。
一、二維碼在博物館中的應用簡述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教育事業重視程度的增加,人民對文化產業的興趣也逐年增加,博物館業也是如此,每年接待的游客都有逐年上漲的趨勢,但許多問題也逐漸浮現了出來,比如因為參觀時間的有限,許多觀眾不能參觀完整個博物館中的所有展廳,看完博物館中的所有展品。比如在旅游黃金周時期,博物館的講解員在面對飽和的人流量并不能顧及到每一位觀眾。而博物館配置給觀眾的耳機遠遠達不到參觀人數的需求。那么,觀眾參觀博物館的效果就要受到影響。
二、二維碼簡介
那么,我們所說的二維碼究竟是什么呢?二維碼技術是在一維碼技術的基礎上誕生的一項衍生技術。我們常見的條形碼就是一維碼的一種,比如我們在超市購物,每件商品上都有自己的條形碼。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條碼技術在零售等行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行業希望能夠采用條碼進行物品管理,在這些應用中,人們希望條碼能夠承載更多的數據量,能夠標識數字之外的ASCII字符、日文,能夠支持加密等更多的功能。二維碼最初發明于日本20世紀70年代,最初發明的目的是追溯零件的源頭。由于面陣圖像采集技術(CCD)的成熟,人們開發了用模塊進行信息承載,用攝像頭讀取的矩陣式二維碼,如Vericode、Data Matrix碼等。與此同時,隨著二維碼技術中引入了糾錯技術,污損的二維碼內的信息也能夠通過糾錯技術恢復,二維碼技術逐步成熟起來。國外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并迅速在歐美日等國的物流、軍事、證照、電子、制造業信息化管理等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進入上世紀90年代,二維碼技術發展快速,在物流、單證管理、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實現了大規模應用,并形成了一系列行業應用標準。到2000年左右歐美日等國開發了幾十種二維碼碼制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二維碼技術與一維碼技術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條碼的技術體系,滿足了多種行業多種應用對條碼技術的不同需求。
三、二維碼原理
在我們印象中,二維碼都是一個個黑白像素組成的矩形圖形,但是其本身也分為許多類型,如PDF417二維條碼、Datamatrix二維條碼、Maxicode二維條碼、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等,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QR碼。QR碼共有 40種規格,分別為版本1,版本2直到版本40,版本1的規格為21模塊*21模塊,版本2的規格為25模塊*25模塊,以此類推,每一版本比前一版本每一邊增加4個模塊,直到版本40.其規格為177*177模塊。不同的版本可以包含不同的信息量。
四、國家博物館二維碼系統構架
以國家博物館的二維碼系統為例,系統主要分為三層構架:表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接口層,其中表示層是用戶所直接看到的展品展示頁面,主要由HTML和CSS實現,業務邏輯層負責處理手機等移動設備發送過來的查詢請求,數據接口層負責與數據庫進行交互工作。整個系統又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子系統:
1.硬件系統。硬件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存儲服務器,二維碼生成服務器,二維碼調用服務器;存儲服務器主要負責存儲二維碼數據庫,還有一臺備份數據服務器與其相連,防止出現意外。二維碼生成服務器其上運行了一套專門的二維碼內容制作軟件,負責對整個二維碼展品的內容進行制作,這三臺服務器都運行在內網環境中,不連入外網。二維碼調用服務器與外網相連,游客所掃描的二維碼地址訪問就是這臺服務器,通過這臺服務器再調用數據服務器中的內容,為了安全起見,整個系統中只有二維碼調用服務器與外網相連,其他服務器全部運行在內網之中。
2.軟件系統。軟件系統由兩部分系統組成,內容發布管理系統和內容展示管理系統,其中,內容展示系統是面向觀眾的,內容發布系統是面向內部管理員的,兩套系統的通過互通的數據庫來相互通信連接。舉例來說,管理員在內容發布管理系統上要生成一個二維碼,首先要把資源上傳到數據庫,經過系統格式化和美化在數據庫中建立一個條目,同時在內容展示管理系統中對應該條目生成一個對應的二維碼,觀眾只要掃描該二維碼就能看到管理員在內容管理系統數據庫上發布的資源。
五、展示效果簡述
目前國家博物館二維碼系統已能展示展覽相關展品的圖片,介紹文字,說明,相關視頻,音頻,連接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關注中國國家博物館微博,意見反饋等幾大功能,已能基本實現原先所設想的展覽展示內容。
可以看到,目前雖然有了一些基本的功能,但是還是有很多需要修改和充實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其上所能添加的內容和能實現的功能也會日漸增多,日漸豐滿,這樣才能更好的充實展覽的效果,更好的為觀眾參觀展覽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顧秋凡,二維碼科技博物館的信息化標簽
[2]陳濤,何時才能把博物館掃回家
[3]康玨,淺議二維碼技術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和發展
作者簡介:李軒(1989-),男,北京人,漢族,本科學歷,助理館員,信息網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