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剛
【摘要】在當今的中國,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已由起基礎作用轉變為起決定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正在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本文試從馬克思商品貨幣理論的視角,對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適用性做出評析,以此闡明馬克思主義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合理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商品貨幣;市場經濟
一、問題的提出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條件的學說,它包含著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主要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不斷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經濟理論更是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領著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正像任何事物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部分人往往以現實社會主義中存在商品生產為依據,認為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已經否定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商品生產的預見。誠然,馬克思的著作中沒有明確使用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他反對社會主義社會保留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主張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
二、商品貨幣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適用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研究是以商品作為出發點的,單個的商品是資本主義社會財富的重要組成形式。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形式,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細胞形式。馬克思商品貨幣理論指出:商品生產從而商品流通也能夠在不同的共同體之間產生,或者在同一共同體機構之間產生。這表明馬克思認為商品和商品生產并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而可能是在多種共同體,即多種經濟形態下共存。
馬克思曾論證商品生產導致資本主義,但是他所批判的是通過商品生產實現勞動者徹底解放的社會主義理論,不是完全否認在爭取勞動者徹底解放的過渡時期存在商品生產。另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說商品生產會導致資本主義,指的是完全由價值規律調節的商品生產。馬克思所指出的是抽象理論,是一般道理,并非指在任何社會條件下,任何商品生產,都會導致資本主義?!吧鐣洕螒B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理論上是利用非公有經濟,利用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是現階段落后國家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框架內對馬克思“兩個決不會”原理的承認和具體運用,不是對馬克思社會主義觀的否定和超越。
另外,我們應該對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社會主義社會”做一個明確的界定。馬克思、恩格斯講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以全社會統一的“社會所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之下,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在邏輯使社會占有成為必然。在馬克思所講的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對全部生產的占有,生產者之間是一種直接聯系的關系,社會計劃解決一切,不需要通過商品來實現,商品生產必然消亡。所以,馬克思、恩格斯一直對在社會主義社會保留商品生產的社會主義理論持批判態度。而我國所處的社會主義,還未達到馬克思恩格斯理想中的社會主義社會,它距消滅了階級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還有一定距離。因此,現實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馬克思講的過渡時期的比較初級的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商品生產實際上是馬克思承認的過渡時期的商品生產,馬克思是承認過渡時期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
三、馬克思經濟理論基于中國的適應性
不容置否的是,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些許共同的東西。但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是在資本主義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的,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借鑒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對中國有用的東西,是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加以改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的綜合產物。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過精辟的論斷:“為什么一談市場就說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呢?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
結語
鑒于以上幾個方面的理解,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符合馬克思經濟理論框架體系的,是有其邏輯依據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遇到些許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思想領域指導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才能在發展過程中更好地借鑒,不斷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2]《〈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柏林敦克爾出版社
[3]《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