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詳細研究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異化勞動,闡述了異化勞動的主要內容即異化勞動的四個基本規(guī)定性。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異化勞動的批判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并長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異化現象依然存在。因此,要在認真研究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基礎上,消除異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關鍵詞】異化勞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啟示
一、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
馬克思提出的異化勞動的概念即勞動者生產的出來的勞動產品不僅不為勞動者所擁有,卻反過來成為了壓迫勞動者自身的異己力量。這種異化了的勞動使勞動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成為制約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種異己力量。主要表現在:
1.勞動者同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即物的異化。從馬克思的觀點看,勞動者同其勞動的異化主要表現在:“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這說明勞動者付出勞動越多,生產出來的商品就會越多,可是這并沒有改善勞動者生活水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力量使勞動者的生活更加貧困。這種情況為什么會在資本主私有制條件下會發(fā)生,接下來勞動者同其勞動的異化回答了這個問題。
2.勞動者同其勞動的異化即自我異化。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對工人說來是外在的東西,不屬于他的本質的東西;他在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這種勞動并不是勞動者在自愿的情況下進行的,是一種強制性的勞動,因為如果停止了勞動,勞動者就會面臨饑餓,而且其勞動不是為自己而勞動,而是源源不斷的給資本家勞動。勞動者對于這種不屬于自己的勞動存在排斥,因為他們勞動的并不快樂,可是為了生存,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沒有別的選擇。
3..人同人的異化。“勞動和勞動產品所歸屬的那個異己的存在物,勞動為之服務和勞動產品供其享受的那個存在物,只能是人本身。”“人本身”指的是資本家,勞動者的勞動和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都歸資本家所有,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勞動者用勞動產品和資本家換取工資,但是也改變不了其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更不用說作為人的尊嚴,更改變不了勞動者和資本家的異化關系。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國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現階段,“異化”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勞動者工資低勞動時間長;兩極分化現象的存在;部分勞動者勞動積極性不高等現象的存在。
二、消除異化勞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消除物的異化,堅持共享發(fā)展理念。在我國要消除這種異化現象就必須樹立和堅持共享發(fā)展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fā)展,必須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fā)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共享發(fā)展要求是國家、政府制定實施的各項政策要以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縮小貧富差距,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的“兩個大局”戰(zhàn)略,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消除自我異化,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全體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人們的勞動。要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促進勞動公平、分配公平,提高勞動者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教育人們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人們要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向勞動模范學習,從而使自己在勞動中感到快樂和幸福。
3.消除人與人的異化,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個體是社會中的個體,社會是每個個體的集合,人不可能離開社會而存在,也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孤立的存在而是存在于社會關系中的現實的人。所以,人們之間的人際關系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因此,加強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感動中國”人物、“最美”系列都為人們提供了正確的價值向導。人們也要不斷改善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人際交往也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地學習。只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了,才會形成合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人文環(huán)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單行本劉丕坤,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習近平: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2015-11-04
[5]譚智奇.論馬克思的異化觀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J].梧州學院學報,2008,02
[6]魯凡.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4,18
作者簡介:姓名:盧杰,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