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綏娟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不但要落實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觀念和原則,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自我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立足數學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撰寫數學小論文
撰寫數學小論文的學習方法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認可和推崇,是一種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并將數學學習巧妙融合到實際生活中的一種高效學習途徑。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應該對學生撰寫數學小論文的方式、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和幫助,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落實:
首先,注重數學教學文本的重要性。課本內容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學生數學小論文的撰寫也應該與所學內容息息相關。數學小論文學習法是對所學知識的精細加工,是對數學方法的進一步歸納總結,也是對數學困惑的自主分析和思考的過程。撰寫的數學數學小論文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體現,更加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進而從根本上內化和掌握知識。
其次,撰寫數學數學小論文是一個應該長期堅持的學習習慣。日常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將所學的學習與客觀生活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將生活中體現和應用的數學原理用小論文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不但可以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實用性和實踐價值,而且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學習數學帶來的樂趣和意義。
二、明確數學小論文撰寫要求,書寫數學學習心得感悟
數學小論文的撰寫不但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還應該在寫作之前明確自己的寫作目標和任務,按照一定的寫作要求去完成。小學生在認識和對待客觀事物方面表現為片面性、單一性和感性,在是非、對錯的判斷和辨析方面也很容西出現偏差。如果學生通過寫小論文的方式,將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以數學小論文的形式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行適時地點撥、分析;如果學生通過數學小論文的形式將自己對數學教學實踐的感受或對教師的一些個人看法或小建議在數學小論文中委婉地表達出來,不但有利于教師對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和革新,而且能讓教師及時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勉勵自己不斷提高和完善;另外,學生可以將所學的某一內容以數學小論文的形式進一步深入探究和剖析,展開豐富的聯想,用多方位、多角度的發散思維來對問題進行實質性的認識。
例如,在學習“圓”的教學內容后,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數學小論文中撰寫自己逐步認識“圓”的過程,以加深和鞏固所學內容。第一步,認真回憶課堂教學步驟,教師提問“如何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圓?”隨后,同學們用現有的學習工具(圓形橡皮、圓形水杯蓋、半圓形量角器等)進行輔助畫圓;第二步,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聯想生活中圓形的實物有哪些?“圓”給人以怎樣的空間感;第三步,教師帶領同學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學習工具,叫作“圓規”,并且教給同學們如何用圓規畫圓;第四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圓的“圓心”“半徑”“直徑”進行理論認識和學習。
三、科學安排寫作內容,有效改善數學學習方式
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往往表現出明顯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也表現為良好的動手實踐性,但對于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很容易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倦、逆反的心理。針對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撰寫數學小論文時應該注意恰到好處地把握和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對數學數學小論文的寫作內容進行條理性、系統性、規律性地劃分和安排,讓學生在既定的學習框架中更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數學教師不斷地探究和開發,撰寫數學小論文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預習型數學小論文。采用課堂直接講授的方式,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教學質量上也會大打折扣。如果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撰寫數學小論文的方式將預習功課的心得和感悟記錄下來,就會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和定位,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交流型數學小論文。學生可以通過數學小論文將自己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與小組其他成員的交流和溝通記錄下來,對他人提出的觀點和意見進行推敲和分析,同時對自己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
其三,創新型數學小論文。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對新知識的學習應該有多種思考方式,在數學小論文中可以記錄自己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理解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勇于嘗試新的新方法、新主張、新觀點。
數學小論文的撰寫,是學生真實想法的表達,也是學生真實學習情感的流露。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撰寫數學小論文的能力,尊重和認可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學生的基本學習訴求為立足點,為學生提供更多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平臺。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