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婷
【摘要】公私合營模式是眼下建設基礎設施的優選模式,本文通過介紹公私合營模式,并分析公私合營模式的作用優勢,提供給大家一些在該模式下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經驗。
【關鍵詞】PPP模式;基礎設施建設
一、公私合營模式的概述
公私合營模式大致是指政府與私有企業共同參與運營項目模式,其英文名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簡稱為PPP。公私合營模式市政府與私人組織在建設基礎設施時的一段時期的合作關系,在這種關系下聯系的是二者的各自利益實現。為了利益的實現共同承擔項目的風險。
PPP模式中私人企業主要參與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的投資過程,在公私合營的模式下,私人機構獲得一段時間的運營權來收取自己投資的總成本,并從中獲利,在規定時間過后,該財產的所有權就要交還給政府。例如北京市公園規劃建設中,政府招標,私人企業投資建設,并擁有一段時間的盈利權,從中獲取利益,過期將運營權交還政府。私人企業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從公共設施的使用者手里獲益。而政府主要受益面則是減少了財政資金的損失,分擔了運營的風險。
二、公私合營模式在基礎建設中應用
1.公私合營模式分析。PPP模式的產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是與國家國慶有著很大的聯系,再者主要是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基金流轉問題,當然還有對公共設施的革新方面原因。政府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決定是否用公私合營模式時,應先對項目建設的環境、風險以及項目大小做出評估與調查。
在PPP模式中,私人機構的投資可以減輕政府在城市設施建設時的資金壓力,在節省出來的財政資源,政府可以用來提供社會管理服務。并且,私人機構的參與存在著一個優勢,可以更加貼合大眾的基本需求心里,使項目完成的更加完美。公私合營模式存在的目的是減少財產的浪費,將價值實現最大化,由政府和私人組合共同合作實現雙贏。在這樣的局面下公共組織可以從傳統的觀念下解脫,注入新的活力;私人組織則圍繞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為中心來開發項目,以期實現更大的利益。例如在邯鄲政府規劃城市建設,要在東西南北環建立立交橋,因為建設時期接近,工程巨大耗資量大,承擔的風險也大。所以政府將項目工程承包出去,中鐵十五局四公司承包了東、西立交橋的工程。
2.公私合營模式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公私合營模式在基礎建設中應用范圍也愈來愈廣,其中包括了教育產業、健康機構、休閑娛樂場所、交通運輸業、房地產、體育事業、科技產業甚至政府大樓等都在逐漸涉及。尤其是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更是有著先進的經驗。由此看來公私合營模式在應用中所需要的條件:
(一)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門要保持積極支持的態度,能夠清楚地認識到PPP模式是實現公私雙贏的途徑。
(二)由于我國政府部門習慣了發號施令的相處模式,在公私合作中會阻礙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因此公共組織應當學會合作協調能力,把私人組織當作合作戰略伙伴。
(三)緊密結合公私合營模式下的項目特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并將有關法律制度進行完善。
(四)私人組織在融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時,一定要將當地的市場環境進行徹底的分析,了解項目的規模、貨幣的流通和勞動力市場等等。
(五)在PPP模式下,風險是有公共組織和私有組織共同分擔,這就面臨著分擔不均和不公的問題。所以將風險合理分配給政府與私人機構,可以將風險降到最小,責任分工明確。同樣資金分配、運營費用等都應做出明確分配與記錄。
(六)PPP模式下的項目生存必須以初始目標為方向進行生存運營,確保最終有利益回流,商業價值能夠有所體現。
(七)在開展PPP項目時,公共機構與私人組織都要對項目進行前期調查報表,確認投資的風險、投資利潤的回報以及項目進行的可行性等等。
(八)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要保證專業人才的可靠性。
3.公私合營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優勢。PPP模式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差異,從共同性來說,都有著其經典的投融資模式。并且該模式帶來很多優勢。
(一)保障項目實施時資金與技術的可靠性,降低建設周期。
(二))合理有效的吸收民間資金,彌補政府在投資基礎設施上的資金不足。吸引市場上投資資金,改變項目建設環境。
(三)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將國有財產用于其他建設中去。
(四)提升了項目建設的質量,減低建設成本,使公眾受益。同時改變了項目運營的管理方式,能夠有效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加大利潤的創收。
(五)政府不會在私人組織掌握運營項目時,完全失去對項目的掌控權。私人組織擁有一段時間的運營權,但不擁有其所有權,政府部門可隨時隨地監督項目開展進程。
(六)有利于先進技術與新鮮血液引進和融入。
三、結語
公私合營模式是眼下建設基礎設施的最佳模式,該模式結合了政府部門的城市建設職能和私有機構的資金投資與先進技術人才支持。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分擔了政府財政壓力和風險壓力,同時使二者互利共贏,促進經濟流通發展,最終造福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