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吉磊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一直是我國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重點內容。了解和把握未來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需要從價值目標、主體構成、供給過程、技術方法和制度供給這五個方面來進行。
【關鍵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研究
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
在社會科學領域,運行模式大多是人為設計的,既是按照人們的主觀愿望來設置或建立起來的,以人們的制度安排為前提。當一種制度安排被確定后,相應的運行模式也應運而生了。制度安排不同,運行模式中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功能及作用機理也不同。從管理學意義上來說,一種運行模式必然以一定的人性假設、價值理念為前提,并通過構筑相應的主體分析、過程設計、制度框架、選擇合宜有效的方法技術予以實現。
鑒于此,我們可以將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簡界定為:在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價值理念的指引下,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各主體(主要包括政府組織、私人組織、企業、中介組織等)采用相應的方法,在運作過程中所體現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模式。
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行模式的構成要素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在理論與實踐中可以從運行模式上加以把握,即從運行模式的價值目標、主體構成、供給過程機制、技術方法創新和制度供給體系五個方面進行全面探討。價值目標分析是為了把握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運作模式的方向和靈魂;主體構成分析是為了把握運行模式中各合作參與主體的角色特征和行為邏輯;供給過程分析是為了把握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的主要機制與基本規律;技術方法創新是為了了解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的技術細節;制度分析是為了掌握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的政策制度設計和發展概況。
三、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的分析
1.價值理念: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理念契合。價值理念是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研究的基礎,貫穿于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的全過程,體現在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的各個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由此,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尽⒋俟?,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成為當前各地各級文化部門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價值目標,這也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行模式的重要價值導向。
2.主體構成:多元合作的財政投入?,F代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的運作,都在特定的主體。只有進行主體分析,才能闡釋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中的角色特征和各種行為邏輯。
在現代社會,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保證人的文化權利,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國家廣泛介入文化活動并成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
3.供給過程:需求導向下的精準式供給。過程研究是模式研究的核心。因為只有對模式運作過程進行深入探討,才能了解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的基本環節,才能總結和提煉出公共文化服務的運作規律。
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政府應秉持為社會和公眾服務的公共性價值理念,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式供給”,可以靈活把握公共文化服務路線和區域,哪里有需求就去哪里提供服務,符合基層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日益多樣化的現實和不斷變化的發展趨勢,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無縫隙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針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的盲區和死角,為那些因各種客觀條件無法及時享受各類公共文化服務的消費者提供服務,消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的不公平和不均衡,讓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普照到有需求的基層群眾,真正做到無縫隙服務。
4.技術方法: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起來。技術方法是模式研究的內容。因為只有對模式中的技術和方法進行深入探討,才能了解模式中的運行細節和要素。
將“公共文化資源整合”作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上的創新,通過優化、分享、合作、共贏、創新為宗旨,從地域、主題、價值等方面進行體系性組合和配置,以提供一個多價值角度利用的資源體系,實現文化資源的互補和利益共享,并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和管理協調,使地區的文化發展具備了長期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提高了文化服務水平、文化內容先進性和文化資源的利用率。所以,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從形式上看雖然僅僅是供給方式的改變,但這種簡單的方式變革,如果能通過制度加以規范和推動,就有可能破解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領域的很多“頑疾”。
5.制度供給:省、市、縣三級制度框架體系。制度分析是模式研究的關鍵。因為從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模式目標的選擇,到主體之間權責的分配,再到合作活動的組織推進,都需要制度加以指引和明確。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私營部門、村民之間的權、責、利關系,到運行過程中各主體范圍的界定、主體的抉擇激勵、責任追究、爭議協調、評價與監督,都需要制度加以明確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