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俐儒
【摘要】漁業的快速發展與過度捕撈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海洋資源的逐漸枯竭,現代漁業的捕撈遠遠高于海洋本身的再生能力,海洋與漁業發展矛盾日益突出。要實現海洋漁業社會的協調發展,就必須樹立生態捕撈理念,合理分配漁業資源,逐漸引導漁民轉業,恢復海洋的再生能力。
【關鍵詞】海洋漁業;過度捕撈;和諧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日常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海鮮產品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與喜愛,最直接結果就是漁業的快速發展與海洋資源的日益枯竭,有專家預測,在未來50年,海洋資源將徹底消耗殆盡。因此,海洋漁業資源合理開發與漁業社會和諧發展成為人們必須重點關注的話題。
一、我國近海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近海漁業資源開發強度逐漸加大,資源的過度利用導致近海漁業資源的日益匱乏,近海傳統的捕撈次數與收獲量成反比,這意味著漁業資源正頻臨危險的邊緣,對海洋的穩定再生造成重大影響。目前,我國主要的近海漁業港口比如渤海、黃海、東海等地的主要經濟魚類已經嚴重衰退,甚至有的魚類已經瀕臨滅絕,近海優質魚類的數量已從20世紀50-60年代的50%左右下降到現在的15%左右。漁業發展的另一個重點情況是傳統漁民的捕撈思想沒有根本上轉變,長期的休漁期使得漁民的經濟來源受到影響,一到開漁期,漁民的群體出動與“集中打殲滅戰”的思想使得休漁期積累的漁業資源迅速消耗殆盡,海洋生態環境進一步受到傷害,由于掠奪式的捕撈,我國海洋漁業捕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強大的捕撈力量與漁業資源衰退的矛盾日益突出,為漁業社會的和諧發展構成重大威脅。
二、促進海洋漁業社會和諧發展的建議
1.合理配置海洋資源,引導漁民轉業
受我國傳統捕撈思想的影響,我國漁業在資源配置上存在人力資源高配置,海洋資源低配置的現象,過度的人力捕撈使得海洋的可再生能力進一步削弱。
休閑漁業集現代漁業、休閑、觀光、娛樂為一體,擁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并對海洋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傳統農業單一型的捕撈作業已經不利于漁民的生存,考慮到現代經濟發展與人類需求的逐漸轉變,要充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構建現代化的漁業發展方式,改變漁民單一的捕撈技能與單一的經濟生產方式,逐漸形成新的經濟產業,有利于漁區的可持續發展與漁業資源的可再生,繁榮漁區經濟。
我國近海資源豐富與海岸線漫長使得發展休閑漁業的前景巨大,能夠逐漸實現近海傳統捕撈到新興產業的轉型,并加快漁民的轉業,隨著現代旅游的愿望逐漸加劇,近海休閑漁業能夠利用這個契機實現漁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實際調查數據顯示,現代休閑漁業的收入達到傳統漁業的3倍,另外,休閑漁業在轉移漁業勞動力、提高海洋再生能力、提高漁民收入等方面也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漁業勞動力轉型方面,休閑漁業吸收大部分傳統漁業勞動力,使得剩下的漁業勞動力與海洋資源能夠實現和諧發展。
2.樹立正確的漁業和諧發展觀念
當前我國的海洋資源已經逐漸衰退,不能滿足現代漁業捕撈力量增長的需求,要逐漸走出這種困境,實現海洋漁業的和諧發展,就必須樹立海洋生態和諧發展理念,逐漸形成海洋環境保護的思想,以此指導現代漁業的發展,促進海洋、漁業的協調穩定發展。
要實現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與環境協調,就必須對海洋資源進行保護,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實現三個重要轉變:
一是實現傳統捕撈作業向近海養殖方向發展;
二是實現近海捕撈逐漸向深海、遠洋漁業發展;
三是實現速度型漁業向效益型漁業發展。
這三個重要轉變的實現,既能夠保證現代漁業捕撈滿足社會的需求,又能增加海洋漁業的經濟效益,并且保護海洋自身的可再生能力,恢復良好的漁業生態環境。
海洋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還體現在現代捕撈作業方式的轉變上,在海洋資源的獲取上,要重視三個方面的控制:
一是對捕撈網眼的控制,傳統的漁業捕撈方式以殲滅戰為主,因此網眼設置較小,一些尚未成長的魚也被捕撈上來,這對海洋的可持續發展不利,因此,在實際捕撈作業中,要控制捕撈網眼的規格,確保大魚入網,小魚繼續生長;
二是近海養殖要控制好數量、養殖品種,防止密度擴大對近海野生魚類生存構成威脅;
三是漁民在一定的時間內要休漁、禁漁,確保魚類繁殖季節不受到干擾,穩定海洋的再生能力,使漁業資源逐漸得以恢復。
結語:
我國是漁業大國,近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要不斷強調海洋漁業和諧發展的重要性,逐漸轉變傳統的捕撈作業,以生態漁業發展帶動漁區的經濟,實現海洋、漁業的協調發展,避免盲目開發造成漁業資源的浪費與破壞。
【參考文獻】
[1]鄭斯思,譚春蘭.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1(01)
[2]許祖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造和諧海洋和諧漁業[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08)
[3]袁文杰.中國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動態綜述[J].知識經濟,2015(11)
[4]王芳.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捕撈策略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