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進
【摘要】三維立體打印屬于一種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術,是一種由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數據通過成型設備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實物模型的技術。這一過程不再需要傳統的刀具、夾具和機床就可以打造出任意形狀,它可以自動、快速、直接和精確地將計算機中的設計轉化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從而有效的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并縮減生產成本。
【關鍵詞】三維打印;數字雕刻;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
一、什么是三維打印技術
三維打印機在過去通常又被稱為“快速成型機”。它通過對電腦中三維軟件的識別,進行STL(三角網格格式)轉換,再結合切層軟件確定擺放方位和切層路徑,并進行切層工作和相關支撐材料的構造。最后使用噴頭將固態的線型成型材料加熱成半熔融狀態之后擠出來,和支撐材料自下而上,一次一層的構鑄成最終實體。它的工作步驟是這樣的:使用CAD軟件來創建物品,然后通過SD卡或者USB傳輸到3D打印機中,進行打印設置后,打印機就可以把它們打印出來,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和傳統打印機基本一樣,都是由控制組件、機械組件、打印頭、耗材和介質等架構組成的,打印原理是一樣的。3D打印機主要是在打印前在電腦上設計了一個完整的三維立體模型,然后在進行打印輸出。它的工作步驟是這樣的:使用CAD軟件來創建物品,如果你有現成的模型也可以,比如動物模型、人物、或者微縮建筑等等。然后通過SD卡或者USB優盤把它拷貝到3D打印機中,進行打印設置后,打印機就可以把它們打印出來,其工作結構分解圖如下。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和傳統打印機基本一樣,都是由控制組件、機械組件、打印頭、耗材和介質等架構組成的,打印原理是一樣的。3D打印機主要是在打印前在電腦上設計了一個完整的三維立體模型,然后在進行打印輸出。
二、三維打印技術的工作方式
1..激光燒結法。使用大功率激光束把粉末加熱到“燒結溫度”,從而把它與基體燒結在一起。最終完成零件的成型過程。目前工業應用此法成型的材料有熱塑料,聚合碳化物、尼龍、蠟等等。
2.噴射微粒法。使用噴咀,噴射出小熔滴,小熔滴射到基體上,冷卻后就形成新的一層材料,如此一層層噴射,一層層增長,最終形成所需的形狀。噴射微粒制造現在已有兩家公司制造出了這種設備,美國的preceptionsystem Inc公司所生產的原型機,可以噴射蠟微滴,以制作精密蠟模。
3..三維噴射粘結法。此法綜合了“選擇性激光燒結”及“噴射微滴”這兩種三維打印法的特點。微型噴頭噴射粘有粘結劑的微粒到需要粘結的地方,逐層噴射直到整個零件坯完成為止。這樣的零件坯還要在120℃的溫度下熱處理2h,取出后去掉未粘結的粉末,還要在1000~1500℃的溫度下焙燒以保證零件達到足夠的機械及耐熱強度。這種方法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開發的,主要用于制造陶瓷鑄模,鑄芯(用于失蠟鑄造)及多孔陶瓷坯(再用液態金屬滲浸后形成金屬陶瓷復合物零件)。
4.熔化沉積法。這種方法是通過XY控制的加熱頭來送出熔化的材料于基體或已固化的材料上,由于底層材料較冷,從而使熔化的材料沉積固化。這樣逐層,逐帶生成出所需要的零件。采用的材料可以是熱塑性材料,也可以是金屬帶或絲。
三、三維打印技術的材料
1.金屬粉末3DP快速成形。金屬粉末三維打印成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形工藝參數控制與優化、制件后處理強化工藝改進等方面,其目的是解決制件的精度和強度偏低問題。
2.陶瓷粉末3DP快速成形。新型陶瓷結構材料由于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腐蝕、耐高溫等優異性能而被廣泛使用,但是其本身硬而脆的特性使其普通加工成形異常困難。
3.型砂3DP快速鑄型。目前鑄造技術及設備的柔性相對較差,通常需要采用多種工藝流程,使用多種裝置、工具、模具和夾具,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來制造鑄型或零件原型。鑄件的結構和尺寸的改變將會直接影響鑄型的設計、制造、裝配等長而復雜的工藝過程。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鑄造企業必須掌握靈活性強、市場響應速度快、可小批量生產而不明顯增加產品成本的砂型近凈成形技術。因此,3DP快速成形工藝在鑄造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四、三維打印的應用領域
1.有助于設計成品的驗證。三維打印技術,能在設計過程中將樣件或模型制造出來,評審就一目了然,比圖形更清楚,更直觀。這樣可在早期發現設計差錯,避免由于設計差錯而造成制造工藝裝備的浪費。
2.有利于并行工程的應用。三維打印技術從CAD到CAM可以直接連線或通過簡單的接口就能實現。各個生產部門和生產過程可以共享信息,并行進行。工藝規程和工序設計都降低到最小程度,不需要決定工序的先后次序及復雜的加工路線,從而為并行工程創造了最好條件。
3.模具制造領域的應用。與數控加工技術相比,三維打印技術能更快,更容易地設計并制造出各種復雜的模具,并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4.適合于小批量或復雜形狀的工件生產。只要提供CAD模型,就可以制造出相應的原型,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制造很小或很薄的零件。正是由于它具有這種快速、高效和多能的特點,這項技術才成為90年代人們關注的焦點,并正迅速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繼全,三維打印設計與制造科學出版社,2015年4月
[2]王飛躍,3D打印三維智能數字化創造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