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時代變遷,日新月異,幾乎任何一樣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先進科學技術的保障。作為國家武裝力量,森林武警部隊必須時刻做好準備以應對森林火災的威脅。因此,先進的裝備與充分完備的保障體系就成為森林武警部隊發展的重要課題,這也是今后武警森林部隊建設所需要創新和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森林部隊;科技;裝備;保障;創新
引言
武警森林部隊擔負著國家森林資源防火滅火任務,任務艱巨而危險,在火場上官兵奮不顧身進行滅火戰斗,卻時常受限于裝備的故障或技術和保障措施的落后而無法快速安全地完成任務,甚至因此威脅到武警官兵的生命安全。
以2010年12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發生的火災為例,道孚縣位于高原,植被面積遼闊,地勢險惡,交通極為不便,且沒有現代化的滅火工具,183位參與滅火的軍民只能沿用原始方法滅火。撲火人員正在處理余火時突起大風,導致火災加劇,由于滅火裝備落后和后勤保障力量薄弱,致使15名戰士、5名群眾、2名林業職工等共22人遇難。因此,提高裝備力量和完善后勤保障成為武警部隊改革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森林武警部隊滅火裝備與后勤保障現狀的不足
1.滅火裝備缺陷。組建于1948年的森林部隊,最初的身份是武裝護林隊,1999年正式成立森林指揮部。從森林部隊的單兵滅火裝備來看,一般配備有風力滅火機、二號工具、水槍、油鋸、點火器等,這些裝備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和實踐檢驗,在不斷的改進中逐漸趨于成熟。然而這些裝備并不能完全滿足實際滅火作戰的需要,當火勢較迅猛時這些裝備難以有效滅火。
(一)基層部隊滅火裝備落后
基層部隊的滅火設備存在產品更新慢、零部件老化、保養不善等問題,例如風力滅火機,使用年限為12年,但在基層部隊中,有些風機壽命比新兵年齡都大。1987年國務院在《關于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的匯報(1987年)》的工作匯報提出:“林區防火基礎設施必須相應加強。對這個問題,林業部門要注意,有關部門也應考慮給予應有的支持。”
(二)專業性技術人員匱乏
裝備日常需要保養和維修,這要求基層官兵普遍具有扎實功底和豐富的經驗。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裝備訓練時常流于形式,存在新兵對設備維護不熟悉的情況,理論不扎實,操作不熟練的情況。
2.保障系統缺陷。森林部隊目前的保障能力仍然不能完全滿足官兵的需求,在實際的滅火工作中體現為后勤保障不及時、不到位、保障體系單一等。
在撲救大型森林火災時,前期的保障很多時候是依靠官兵進行自我保障,無法充分利用地方的資源。同時,在滅火作戰中,燒傷后的人體皮膚組織極易被細菌感染,但由于醫護人員資源分配不齊,急救藥品無法完全滿足火場上的需求,導致被嚴重燒傷的戰士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
二、森林部隊裝備與保障的未來發展趨勢
1.滅火裝備發展趨勢。武警部隊的裝備創新需要與國際接軌,要和世界先進水平相連接。國外一些國家擁有相對先進的滅火裝備和聯防聯控體系,例如德國投入使用的Fire-Watch System森林火災自動預警系統就是一種應用數碼攝像技術的森林火災自動預警系統,該系統能夠及時識別與定位森林火災,有效解決實際中提前預防的問題。隨著武警部隊國際視野的開拓,將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滅火裝備和聯防聯控系統,并且大力培養部隊中的科技創新人才,
2.保障系統發展趨勢。“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后勤保障的戰斗是不可能打贏的。近期武警部隊開展了“后勤大練兵,崗位大比武”活動,深度錘煉官兵撲救高山林區火場“吃、住、行、醫”等方面的能力,可見,“裝備科技化,醫療全面化,保障體系化”在今后一個時期將是森林部隊主要發展方向。2015年11月27日,武警森林部隊軍民融合首批10個重點項目在北京簽約,其中創新驅動成為一大特色,這意味著森林部隊的后勤保障正在邁向聯合和創新的新階段。
總結
裝備與后勤保障關系到森林部隊的長足發展和官兵自身安全,在當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研究還應該更深入,創新還應該更全面,制度完善還應該更徹底,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在上個世界就已經發展起了以預警系統和空中偵察系統為手段的立體森防體系,而我國在這方面才剛剛起步,應該大力投入科技研發,與國際接軌,與時代接軌,為森林部隊裝備與保障更好更快的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玉林.《森林防火與防火機械》,[M].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5年.
[2]胡志東.《森林防火》,[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
[3]魏國良,游瑋.GPS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展望[J].陜西林業科技,2009,(1):121—123.
[4]張志,金文斌.森林防火信息化應用[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9.9.
[5]孫亞強,孫平巖.森林火險預警響應與火災預防[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9.9.
[6]國務院,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于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的匯報[M].北京: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