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學校體育是體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學校體育最后一環的大學體育課,是他們增強體質、調節生活、蓄養精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掌握運動技能的最后階段。提高體育課的質量對于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大腦負荷能力和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通過高校女生對體育課學習的心理狀況分析,以求為上好女生體育課提供參考。
一、女生上體育課的心理特點
1.學習動機具有不穩定性
目前在校女生年齡一般處于18-21歲之間,她們曾接受過十年以上的義務教育,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對體育課的意義、作用都有較正確的認識,對體育的社會性有較明確的理解,但他們對上體育課的動機卻是多種多樣的。據了解大多數學生認為“體育能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有助于促進完成各科的學習任務”等,也有個別人討厭上體育課。這表現他們既有理想的追求和較為理智的態度,又表現出學習動機的不穩定性。處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加速期的女生,運動后心理疲勞到來過早,對體育課有更大的惰性,他們在體育活動中進取精神稍差,怕失敗的動機往往高于取勝的動機。
2.學習興趣具有間接性
女生上體育課的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興趣產生的基礎有生物性和社會性并和相應的活動愛好相聯系,只有在社會性的需要基礎上產生的興趣才有穩定性和持久性。從總體上看,大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是在中學上課興趣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具有連續性和擴展性的特點。由于中學的體育教學質量差,侵占體育課的現象嚴重,“放羊式”教學現象極為普遍。學生既接觸不到應有的運動項目和設施,也學不到有關體育的知識、技術和技能。這些直接影響到學生在高校階段的運動興趣,尤其是女生的上課興趣更低,給體育教學帶來諸多不利,在系統的體育教學中產生了“斷層”和“不平衡”的現象。要搞好體育教學,必須盡力補接“斷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平衡”而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以保證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3.學習項目具有選擇性
據調查由于女生膽子小,對“冒險”性項目,表現出猶慮、畏懼。對臟累、吃苦和器械性項目自覺參加或感興趣者不多,對中長跑項目最不喜歡,對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喜愛程度較高,尤其對藝術體操、健美操和舞蹈這類動作優美的項目表現明顯的偏愛。產生這種選擇的差異和女生在青春發育期所表現出的愛美、愛清潔、情感豐富以及身體的柔韌性、韻律感、節奏感強有關。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不注意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就有可能動搖她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體育教學質量。
二、體育教學應有針對性
1.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本身要熱愛體育事業,樹立堅定的事業心。其次在教學中講解生動、活潑,給學生產生美感。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時,開展一些學生興趣較高的游戲或喜愛的項目,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第三,女生素質差,體質弱,膽子較小,易失去運動信心,產生膽怯、害怕等心理障礙,不敢鍛煉,要多鼓勵,多示范,多輔導,以此來提高她們的學習興趣。
2.揚長避短,合理安排
針對女生愛美怕苦,自尊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要發揮其有利的方面,克制消極方面,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自尊強,可以促進她們積極學習,以取得優于她人的成績;有時為了表明不比別人差,會再現出超乎尋常的毅力,這對體育教學有著積極作用,教師要善于喚起學生的自尊感,促進體育教學。批評要注意方式,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并根據季節和運動后的清洗條件,安排運動項目。如冬季可安排一些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項目,在夏季可以安排一些器械性和柔韌性等項目。
3.掌握情緒,增加趣味性
運動心理學認為情緒是以特殊形式表現的心理狀態,是對上體育課態度的特殊反映,當學生對練習處于較高的情緒狀況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動作要領掌握的就快;當情緒低落時,就會消極應付,平時可以完成的動作也會受到心理障礙,難以完成。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特別對一些單調重復的練習,在教法上可穿插游戲和競賽的方法進行,以調節學生的情緒。
4.照顧全局,因人施教
高校女生來自不同的地方,她們的身體素質、運動興趣、體育基礎和知識以及性格各不相同,但在接受體育教育時,標準是一樣的,教學中要注意到基礎好和基礎差的學生的。否則也會挫傷基礎好的學生的積極性,基礎差的同學就會失去上體育課的信心。在教學中由于接受能力和運動能力不同,會產生“不平衡”現象,對此應“齊步走”;對素質好,有一定專項才能的,不能放任自流,要提高要求,使其潛力發揮出來;對基礎差,懶動好靜的同學要重點輔導,加強練習,并照顧到其心理的承受能力,少批評,多鼓勵,使她感到有進步,增強運動信心,以此提高自我運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