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風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前概念與化學概念的差別,找到有利于教學的方法。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是整個中學化學知識的基礎,加強概念教學對學生學習其他化學知識十分重要,對培養學生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如何做好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成為我們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就是我對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前概念”在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在生活實踐過程中會形成一些對事物的認知,這些就是“前概念”。前概念的形成有些會與化學概念有沖突,有些則對化學概念有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前概念的特點,做好應對。
例如,在還沒學化學時,學生對“鹽”這個名詞已經很熟悉,他們認為生活中的鹽指的是食鹽(氯化鈉),而化學中的鹽指的是一類成分中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這樣使前概念與化學概念產生了偏差。但是,我們通過對比可以使學生克服錯誤的前概念,正確理解化學概念。又如,酸和堿的概念教學,學生對生活中的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有一定的認識,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加強學生對酸堿性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酸堿的概念。而傳統酸堿的概念是從電離的角度引入概念。
二、注重化學概念教學中“導入”的應用
有些化學概念比較抽象,在教學中如果過分注重學科知識的嚴謹性,在導入概念時學生往往會感到困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元素、化合價等概念是初中化學中比較抽象的概念,是化學概念教學的難點。對于元素的教學,課本中的元素從緒言就開始出現,此時元素僅作為名詞,用來說明物質組成,學生對元素的概念有初步印象即可。第三單元組成這一課題中,學生可以通過水的組成以及單質、化合物的概念進一步加強對元素的認識,知道元素是世間萬物的基本組成要素,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有些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有些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等到學習原子結構時,學生對元素的概念理解就簡單多了。對于化合價教學在引入時應淡化概念,注重其應用。
三、注重探究性教學在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知識來自于生活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化學實驗教學也是概念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探究性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采用探究性教學則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教學中主要以學生探究為主,過程如下:(1)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有沒有變化。(2)提出假設,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看法:A總質量不變,B總質量變少,C總質量變大,D其他假設。(3)學生實驗探究,方案一,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方案二,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方案三,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學生分幾組實驗并記錄數據現象,實驗后交流討論。(4)歸納分析得出結論,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不變。(5)反思、評價得失。
通過探究實驗,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概念,也是客觀事實,促進了學生化學概念的形成。
四、注重概念圖在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新教材中,受課本編排特點影響,許多學生學習的化學知識缺乏聯系,缺乏系統性,知識掌握得不扎實,認為學習化學就是多記憶、多背誦教材上的規律、化學方程式等。概念圖的應用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概念圖的建立可以使學生建立概念間的聯系,促進其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使零散的知識結構化、條理化、系統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
五、注重化學概念的具體應用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用知識,應用是化學概念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應用化學概念,學生對化學概念會有進一步理解,從而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新課程中主要把化學概念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使化學概念教學與課題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更加強調化學概念與具體化學知識的聯系。突出了化學與生活、社會和技術的密切聯系,強化了學生對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改善人類生活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認識。在教學中,對于有些化學用語類的概念,教材已經弱化了這類概念的定義,更注重這些概念的理解及應用。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相對原子質量等,在教學中應注重化學用語的書寫、意義和應用。再如,在燃燒的概念教學中,教學重點不再是燃燒的定義,而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會使燃料燃燒得更充分,更有利于節約能源,如何利用燃燒的條件進行滅火。
總之,化學概念的教學是一個復雜問題,既涉及教材的編排和處理,又牽涉到教學傳統和教學方法等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概念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認真學習和研究新課標,找出符合新教材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化學概念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孟麗萍.化學前概念及其處理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15-16.
[2]韓斌.新課程初中化學概念及理論教學的幾種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5):35-37.
[3]王春.概念圖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6):7-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