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奎
一、對大課間活動實際情況的分析與實踐
(一)改變以往單一的“一操一活動”模式,構建新大課間活動模式。“一操一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體育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反映學校體育開展狀況和學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鏡子。所以,在有限的在校時間內快速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永昌七中就如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一操一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實踐。
(二)加強組織領導,為開展特色大課間活動做準備。為了找到一種既具有本校特色,又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大課間活動組織形式,學校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把大課間活動按學生興趣細化為若干個具體可操作的小組,每個小組有專人負責,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報名參與。學校依據大課間活動管理細則、量化考評辦法等規章制度來引領這項活動健康有序地往前走。
1.召開大課間活動專題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為活動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大課間活動。
3.加強組織領導,及時地、積極地為大課間活動出謀劃策。這是一項新生事物,摸著石頭過河,會有一個“亂”和“散”的情況出現,如何盡快地引流歸宗,培育出活動亮點,學校近期在著力破解這一難題。
4.結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和“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關注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對大課間活動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1)增加大課間活動的時間:早上,時間由原來的15分鐘調整為35分鐘;下午,時間由原來的40分鐘調整為50分鐘。
(2)對大課間活動內容進行分解,大課間活動由學校規定內容和以班級為單位自創內容兩部分組成。
(3)學校規定內容:
早上:廣播操之后八年級再加舞蹈“小蘋果”,大約8分鐘。班級自創內容:各個班級可以根據自己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由學生自己創編活動內容(打乒乓球、打籃球、打羽毛球、五項技能測試等)進行活動,時間約為27分鐘。
下午:音樂、美術、體育、文學沙龍、書法、生化地實踐活動、書香校園、民俗、文明禮儀、棋藝等,各人根據自己喜好和學習需求報名參加。
二、搭建體育活動平臺,豐富大課間活動內容
(一)在“思源苑”兩側安裝了32副乒乓球臺和大量的健身器械,可以滿足有這方面愛好學生的活動需求。
(二)充分利用場地資源,在正心路東西、誠意路東西、格物路南北、修身路南北勾畫了大量的供學生活動的模塊,方便學生活動。
(三)學校建設有高標準的生化地實驗室、計算機房、音樂室、繪畫室、圖書館、閱覽室、室內體育館、籃球場、排球場和田徑場地等,為各個班級進行大課間活動培育學校特色、班級亮點提供了優質的場地資源。
(四)學校教學樓前一塊可以同時容納1000多人活動的廣場,正好為開展活動有特色的班級登臺表演和展示班級的創編成果提供了平臺。
(五)校運會進行表演。為了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動大課間活動的持續開展,我校把大課間活動與校運會有效地結合了起來。在每年的校運會上,組織大課間活動中有創編成果或亮點的班級進行表演并進行表彰。與此同時,也豐富了校運會的內容。
三、取得的成績
2015年9月,國家對永昌縣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驗收,為了使永昌縣能順利通過國家驗收,3月,4月,5月,縣、市、省三級人民政府對永昌縣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驗收,不管是哪一級政府的驗收,我校大課間活動均得到了領導們的好評,縣電視臺也專門組織了一次采風活動。
四、對學校大課間活動實際運行情況的思考
(一)傳統觀念重“智”輕“體”。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對創新的教育觀念接受緩慢,總認為學生只要學好文化課,能考上高中就行,大課間活動就是玩,玩得太歡了就影響學習,從而造成了對學校大課間活動理解的偏差。
(二)教研教改觀念淡薄,方法措施陳舊老化。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學歷達標了,就能勝任此項工作,大課間活動教研在學校教學中可有可無,開展大課間活動教研會占用大量的時間,搞得再好,對自己也沒有好處,應該是學校或者上級主管教研部門的事,與己無關,從而導致部分教師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三)瞻前顧后,害怕在課堂上出事。許多安全糾紛致使體育課上很好的內容(山羊、跳箱、滾翻技巧)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簡單、沒危險的運動項目,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成長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四)要勤于對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注入新的血液。學習、反思、積累、創新,是實現大課間教師成長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工作中積極對待,平日里勤奮學習,工作后善于反思,才能不斷積累提高;只有善于學習,善于合作(向前人學習、向同行學習),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大課間活動的理念。
(五)及時積極地在全校范圍內展示班級優秀創編成果并給予適當的獎勵(包括老師和學生),對培育班級特色和學校亮點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
參考文獻:
張燕,仇大勇.農村學校如何有效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J].考試周刊,2012(5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