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盼盼
【摘要】:20世紀西方藝術的基本面貌可以概括為表現、抽象和抽象表現三種相互對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傾向。馬蒂斯作為這一時期獨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風格特點較為鮮明,通過自己多方位的學習,經過拋棄與融匯而形成了具有野獸派風格特性的畫風。《舞蹈》作為馬蒂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世界上公認的具有社會傳播效益的優秀作品,整幅作品運用較為強烈的平涂色彩的繪畫手法,以及較為夸張的變形人物,摻雜激烈的情感性的表達,正體現出了鮮明的野獸派風格。通過對馬蒂斯油畫作品《舞蹈》的分析,看出馬蒂斯藝術作品中的賦予色彩以生命的獨特的藝術魅力。而這幅作品也在整個美術史上產生了一定的美學價值和美學意蘊,對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馬蒂斯;野獸派;舞蹈
馬蒂斯這幅《舞蹈》是馬蒂斯最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為俄國收藏家舒金 莫羅佐基金會完成的用于裝飾墻面的大型壁畫,269cm×391cm 現收藏于圣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馬蒂斯的作品雖被譽為野獸派畫風,但實則卻不如字面上的可怕,因為這是20世紀現代繪畫的象征。馬蒂斯將繪畫比作“安樂椅”,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純粹而又寧靜”的藝術,將繪畫中的色彩看作是情感直接表達的一種符號,也是賦予色彩以生命。文中以馬蒂斯的油畫《舞蹈》進行分析,看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筆下的明顯區別于其他野獸派畫家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文中主要通過從簡要分析馬蒂斯本人的生平、《舞蹈》這幅畫的創作背景、畫本身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形式以及所體現的藝術價值這四個方面,看出馬蒂斯《舞蹈》這幅畫中的賦予色彩以生命的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馬蒂斯的生平事跡
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45),出生于法國南部的勒卡多小鎮,早年學習法律,21歲那年因盲腸炎住院,母親為了讓馬蒂斯打發無聊的時間,送給他一盒顏料、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一套畫筆。自此,馬蒂斯開始的他的繪畫道路,先師從布格羅(1825-1905,學院派的畫家),后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師從莫羅,后與野獸派的主要畫家盧奧、馬爾凱等人一起學習[1]。馬蒂斯善于使用鮮艷而大膽的顏色,逐漸摸索出屬于自己的風格,成為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
二、《舞蹈》的創作背景
這一時期的野獸派畫家,是從高更和梵高的藝術經驗出發的,他們都是盡量去強化色彩的表現力,運用的色彩單純,創造的形象也較為夸張,產生出的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視覺沖擊力。這種野獸派的表現畫法的代表人物除了有亨利 馬蒂斯還有風格特意的杜飛和盧奧。他們和馬蒂斯一樣擁有著相類似的屬于野獸派畫法的表現力。例如馬蒂斯《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盧奧的《老國王》和《基督受難》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而這一時期,西方藝術的面貌可以整體概括為表現、抽象和抽象表現三種相互對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傾向。這也是引導當時潮流的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而這三種藝術傾向則都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整個法國都處于一種富強和安詳的狀態,所以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藝術則會擁有較好的表現空間。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會作為一種精神的傳達,馬蒂斯的《舞蹈》也是彰顯了部落人們一種不受環境影響的,自由舒暢的積極青春的向上的活力。
古希臘的裝飾藝術是西方文化發展的一座高峰,但是的古希臘處于亞歐非三洲交界的地中海區域,也是一副戰火紛爭的局面,但古希臘人是智慧和勇敢的,是思想活躍和勇于前進的,這種精神恰恰帶動了古希臘哲學和藝術的發展,是在裝飾藝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后來歐洲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特別是陶器紋飾為后來的歐洲裝飾藝術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因此可以說馬蒂斯的這幅創作于1910年的《舞蹈》,顯然的是受到了古希臘瓶畫的影響,而舞蹈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繪畫和雕塑中最常出現的體裁之一。馬蒂斯說:“我極為喜歡舞蹈,舞蹈是一種驚人的事物:生命與節奏。對我來說,生活中的舞蹈是令人運意的。”這幅畫中只是五個人在跳舞,但總而言之雖沒有具體的情節表現,可是在總體上給人的畫面感是具有精神力度的整體性。整個畫面是用色彩來展現生命,舞蹈也是一種生命的展現。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馬蒂斯的《舞蹈》也恰巧與我們青海省馬家窯文化出土的《舞蹈彩紋陶盆》有著許多令人感到驚奇的相似之處,《舞蹈彩紋陶盆》也是運用簡單的線條,整體的構圖以及色彩的單一性,這和《舞蹈》中所表現的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馬蒂斯的作品是通過這種簡潔的線條,強烈的色彩性,來打動和感染所見到這幅畫的人們,這幅畫中無論是色彩還是線條,都體現出了一種強大的熱情而奔放的彩色生命力。
三、《舞蹈》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形式的分析
1、《舞蹈》中的外在表現
從畫面的大致表面看來,畫中只有紅、藍、綠三種顏色,整體運用了簡單的變形手法,五個線條優美的女性人體在攜手繞圈跳舞,畫面樸實而具有幻想深度。但這幅畫中并沒有具體的情節表現,更多的是傳遞出一種輕松、預約的歡快氣氛。
2、《舞蹈》中的內在形式分析
首先這幅油畫中整體結構運用圓弧狀的構圖模式,包括對于線條的運用也都采用了曲線這一具有優美敢的線條,體現出了整幅畫面的節奏感和運動感。
其次畫面中雖然只是采用了紅、藍、綠三種顏色進行描繪,而這三種顏色中卻又在作者平涂的手法上有著細微的變化,但這種高度的色彩卻產生出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畫面中人物運用感的表現也因為色彩而顯得較為突出。
再次,舞者的頭部、手部都是采用波浪線的形狀繪制,這種形狀也反復出現在了五個不同的人體身上,這種反復出現的波浪線,帶給人們以運動感,仿佛隨著畫面中的舞者我們也不由自主的舞動了起來。畫中的五個舞者手拉著手,動作扭曲而夸張,好像身體跟著一種優美的音樂在律動,整個人都沉浸在美妙的音樂里,而我們也沉浸在他們的舞蹈中。五個舞動的舞者猛然看去都是采用紅色為主色調,但在細微處卻能發現,每個人的身體卻又是有著變化的紅,有深有淺,線條也是有粗有細,這樣能夠避免一種色彩所產生的單調,這種深淺不一的色調變化更有利于畫面中整體節奏感的表達,體現了舞蹈這一主題。
四、《舞蹈》本身體現的藝術價值
馬蒂斯作雖作為一個西方畫家,但卻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之前提到的這幅《舞蹈》和中國的《舞蹈彩紋陶盆》具有異曲同工之處,說明了他的作品也融合了東方的文化元素,還受到了一定的印象派的影響,雖然其藝術風格的形成來源于這些紛繁復雜的外來藝術文化,但馬蒂斯很好的創作和利用了一些適合自己的創作方法,因此而形成了獨具自己特色的形勢強烈、色彩豐富的野獸派風格。
五、總結
文中通過對馬蒂斯本人的生平及《舞蹈》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外在表現、內在形式和其本身所包含體現出的藝術價值問題這幾個方面對馬蒂斯的《舞蹈》這幅經典油畫作品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看出馬蒂斯通過不拘泥于輪廓的線條,不側重形象的色彩,用這種掙脫于傳統的繪畫手法來表達畫家自己內心的更深層次的思想精髓,也使得觀眾除了欣賞畫面還能更多地感受、觸及作品本質的真實。
注釋:
[1]張新詞,《外國美術史》,海燕出版社,2011年版,第197頁
參考文獻:
[1]王洪義.藝術批評原理與寫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4.10.
[2]張新詞.外國美術史[M].鄭州:海燕出版社 ,2011.2.
[3]李倍雷.藝術批評原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4.12.
[4]王秀雄.藝術批評的視野[M].臺灣:新星出版社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