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
家長經驗談是本欄目新設的一個專題,每期推出一位家長,請其講述在子女留學過程中,自己的心得與體驗,給廣大留學家庭以借鑒。
“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句老話一點也沒錯,自從女兒成功出國,朱彥玲一直心有所系。尤其是這兩天,遠在德國的女兒連連抱怨當地的飲食,讓朱彥玲翻來覆去睡不好覺,一心想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然而這畢竟是她自己也無可奈何的事情,生活、飲食、學業等方面的困難,只有靠女兒自行去解決,逐步適應國外的生活。
女兒不愿出國母親婉轉勸導
朱彥玲的女兒,初中畢業即前往德國,就讀薩克森州的瓦爾登堡高級文理中學,迄今已將近四年時間,即將面臨畢業。每當談論起自己的女兒,朱彥玲的自豪溢于言表。
讓女兒出國,是朱彥玲思前想后做出的慎重決定。“國內的課業比較繁重,有一次我去接孩子放學,接過她的書包時,就像接過來一個石頭,那么的沉重。我有時候在想,孩子每天背著這么重的書包,自己坐地鐵上學,難道不影響她的身體健康,生長發育嗎?這么小小年紀就像個小老太太一樣彎腰駝背,沒有挺拔的形象氣質。”朱彥玲覺得國內的升學壓力太大,讓孩子在本應該保有青少年時期的美好回憶里滿滿都是學習,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一直以來,國內老師提起女兒贊不絕口,作為父母,覺得女兒的心態也比較平和、陽光。“學習成績好只是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心理和思想的成熟度才是未來能走多遠的決定性因素。”女兒良好的綜合素質讓朱彥玲認為出國留學的條件已經成熟,女兒的心理狀態已經足以應對在國外可能發生的問題,解決可能出現的困難。并且初中畢業已經是人生規劃的初期階段,正是出國留學的恰當時機。如果等到大學期間再出國,就會面臨更多的材料準備和語言考試,效果不一定有高中出去好。因此全家人在家庭會議上一致決定讓女兒出國留學。
朱彥玲告訴《留學》記者,希望女兒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識繽紛絢麗的世界,是她一直以來的愿望,然而最開始,女兒并不同意母親的想法。
女兒上初中一年級時,朱彥玲曾經跟女兒提過出國的想法,但是被女兒回絕了,因為對方覺得出國學習是不愛國的表現,她要留在國內報效祖國。“作為家長,我還是希望她能出去看看,于是我跟女兒建議出國學習一些先進的理念和知識,接觸新鮮事物,學成之后,再回來建設自己的國家。”說起女兒當年幼稚卻又偉大的想法,朱彥玲難掩笑意。
朱彥玲明白,一個人的人生道路需要自己去選擇。因此她并沒有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女兒,強迫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規劃未來,而是經常與女兒進行溝通,互相陳述自己的想法。“思想上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孩子而言,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思想認知是其將來順利學習的前提和保障。”朱彥玲認為材料的準備可以在申請后期完成,而思想準備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提早開 始。
朱彥玲有一位好友在德國定居,其夫人是德國人,因此對于德國的情況十分了解。朱彥玲最先接觸德國的低齡留學項目也是由這位好友負責的國際生項目。“這個項目是2000年前后開始的,每年都會有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來中國交流,開辦活動。我關注了很長時間。我覺得如果一個項目能持續這么長時間,那至少說明這個項目是比較可靠的,不是一錘子買賣。”朱彥玲向《留學》記者講述了她當初認可學校的基本過程。
經過與老師和學生的多次接觸,朱彥玲有了直觀的認識,覺得這個項目比較靠譜,因此,在學校又一次來北京交流時,她帶著女兒參加了學校在什剎海開辦的活動。也是這次跟同齡人的直接接觸,讓女兒改變了最初的想法,決定出國念書。
放棄英語系國家選擇留學德國
至于為什么會選擇德國而不是英語語言的主流留學國家,朱彥玲給出的答案十分簡單:“雖然英、美、加、澳的教育非常發達,但這些國家沒有認識并信任的人,所以就沒有考慮,而是直接決定去德國留學。”朱彥玲覺得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遠水救不了近火,有一個熟人在女兒身邊會十分放心。除此之外,德國雖然是小語種國家,但是低齡留學不用提交德語成績,而是到德國后再進行一年的語言學習,這對于國內學業繁忙的學生而言相對減輕了壓力,并且孩子在另一個全新的語言環境下可以更快更好的學習德語。
德國一直以嚴謹細致聞名世界,德國人十分看重公平與客觀,這些特點體現在德國的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德國高中的成績包含了高中以來的所有成績,并且考核方面多種多樣,包含課堂發言成績、作業成績、學期成績、紀律成績、各類考試成績等等,是一個階段性的評價,而不是像國內中、高考,“一把定終身”,因此對于學生的評價是比較客觀的。
正因為評價體系的客觀,含金量較高,所以更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學生掉隊,成績不好,無法通過學校的各項測試,是沒有任何辦法彌補和挽救的。因此留學德國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不是成功出去就一順百順了,還要繼續努力,精神既不能過分緊繃,又不能完全放松。”朱彥玲告訴《留學》記者。
雖然女兒成功留學德國,但是朱彥玲覺得留學德國并不是一條容易的路,首先面臨的就是語言問題,語言是出國學習和生活的基礎,如果語言上有障礙,直接影響的是生活;其次就是學業,聽不懂課堂內容,對于孩子在國外的成長是不利的。朱彥玲覺得,一旦決定留學德國,就一定要下決心學習德語。“家長應該提前與孩子溝通,讓孩子不要反感,不要膽怯,有信心學好德語。部分家長和孩子覺得再學一門語言然后出國會耽誤時間,因此放棄留學德國。還有的是孩子不情愿再學習一門語言,如果是這樣就另當別論了。”朱彥玲告訴《留學》記者。
放手讓小鷹飛
收到女兒在德國學習后的反饋,加之目睹女兒身上發生的變化,朱彥玲十分欣喜。女兒的獨立性有了明顯的提高,生活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出國之前,女兒根本不會做飯,打個雞蛋都是顫顫巍巍,水果都是我給她削好,端到她身邊。現在很多基本的家常菜她都會做了。”朱彥玲感嘆道,孩子還是離開家長成長的最快。
由于接觸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孩子視野開闊,見識增長,考慮問題的方式也逐漸成熟,這一點一滴的變化讓朱彥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當年將她送出國也不是沒有猶豫,畢竟未來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將來會有什么變化,但現在回頭看,我覺得當初的選擇是對的。”朱彥玲告訴《留學》記者她慶幸自己的孩子走上了留學的道路。
孩子成功出國,朱彥玲稍稍松了一口氣,相比孩子在身邊,朱彥玲空出了更多的時間,但是她并沒有過多的松懈。雖然孩子不在身邊,少了很多瑣碎的事情,但是朱彥玲認為所有已經將孩子成功送出國的家長應該和孩子一塊學習,一起成長。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多學習與留學相關的知識,不能止步不前。“現在互聯網很發達,信息量很大,我經常關注留學各方面的知識,也關注了《留學》雜志的微信群,是留學會的忠實粉絲。閑暇時我經常與其他家長互動,聽留學老師的課程。”朱彥玲覺得學無止境,作為家長也應該充實自己,與孩子共同進步,為孩子解決問題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 見。
女兒即將高中畢業,現階段比較重要的就是學校和專業的選擇。朱彥玲決定在今年圣誕節時前往德國,陪女兒實地考察德國的各個學校和各種專業。盡量在人生規劃方面既結合女兒的興趣愛好,又結合社會緊缺急需的專業進行職業規劃。
朱彥玲坦陳道:“總而言之遵循一個法則,就是興趣愛好為主,社會需求為輔。”
要找顧問就找專家級別的顧問
如何選擇留學機構,是很多家長的困惑。對此,朱彥玲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們家孩子出國是由熟人一手操辦,學校和出國方式是早就商量好的,其實是跳過了挑選中介的環節,但是我個人認為尋找中介還是有必要的,并且一定是靠譜的留學機構。”朱彥玲認為,目前留學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這正好說明留學機構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作為家長而言,有時候是需要行業內人士進行指導的。指導家長如何規劃,如何順利度過留學申請階段,如何結合自身狀況選擇學校而不是盲目跟風,如何選擇專業等等。
隔行如隔山,對于留學行業而言家長畢竟是行外人,比較迷茫。留學需要大量信息的匯總,長期的經驗積累,并且需要運用智慧將有效信息和經驗,落實在不同的學生身上,量身定做不同的出國規劃,因此咨詢留學顧問是有必要的。并且依據朱彥玲自身的經驗和看法,一定要選擇資深的留學顧問,她告訴《留學》記者說:“顧問的經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顧問從業時間長,經驗豐富,非常專業。但是有一部分顧問可能剛剛入行,沒什么經驗,向家長介紹的信息也浮于表面。”在朱彥玲看來,要找顧問,就找專家級別的顧問。因為對于家長來說,需要顧問進行精準的指導,避免走彎路。并且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顧問的人脈和資源解決問題,畢竟留學是一個很“神圣”的事情,耽誤不起太多的時間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