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彬 楊美芳
摘 要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農村醫藥人才的培養成為重要工作,為了主動適應新醫改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隊伍建設和能培養,全面提高農村醫藥衛生人才的素質和水平尤為重要。
關鍵詞 農村 醫藥衛生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24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personnel in rural areas become important work,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new medic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mprove rural tertiary health service network,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trengthen team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ne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新醫改推動了醫學教育的發展,為我國醫藥人才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我國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醫藥衛生人才的大批量和高素質培養,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農村醫藥衛生人才更是關鍵點。面對新醫改新型人才培養這一重要發展機遇,研究者通過深入調研,提出相關策略,為醫藥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借鑒參考,對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公享我國醫療衛生改革成果,從而促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設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改善“看病難、看病貴”等現狀具有重要意義。
1 新醫改背景下和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現狀
1.1 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展望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醫療事業快速發展,醫療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醫學教育的發展,為農村醫療輸送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基本醫療服務、完善了大量的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但現在中國廣袤農村的發展不平衡性,導致農村醫療人才隊伍不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現在的醫療需求。并且,農村醫療人才的素質參差不齊,“赤腳醫生”“無證醫生”橫行,許多護士充當醫生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衛生部于2011年頒發了《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提出我國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目標是到 2020 年,造就一支數量規模適宜、素質能力優良、結構分布合理的醫藥衛生人才隊伍。據統計,近兩年我國衛生醫藥人才大專的比例依然高達百分之三十八,本科以上只有百分之二十八,中專更占了百分之三十。醫療素質水平普遍較低。從構成和分布上看,增加的醫療衛生人員主要在基層,尤其在護理、藥劑及全科醫生等專業。
1.2 四川省農村醫藥人才缺口較大
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和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高度重視,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且高等教育護理專業人才培養不能滿足醫療行業需求,中職醫藥專業畢業生中將有50% 進入農村及基層服務機構,從事醫療工作。2014年末,四川省醫療衛生機構80104個,其中醫院1802個,基層及農村醫療衛生場所共有七萬多個,其中婦幼保健機構有202個;床位有40多萬張。此外,農村部分還有鄉鎮衛生院4575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5萬人,注冊護士2.0萬人。按照衛計委醫護比1:2,我省醫藥人才缺口約為40萬,由此可見,而我省基層衛生機構與鄉鎮衛生院醫藥人才缺口較大,加強農村醫藥人才培養及教育建設任重而道遠。
2 農村醫藥人才在模式培養工作中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大有可為的“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醫藥衛生人才培養體系,直接關系到我國健全農村的,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及基層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而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稀缺,急需思維的突破與模式的創新來改善目前農村醫藥衛生資源狀況,以適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
(1)確定目標,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以國家宏觀指導思想為根本,堅持人才培養為核心,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我們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的變革,通過對于人才的培養,適應就業的機制,適應社會公共基礎建設和服務行業的需要,大力實施發展戰略,培養適應農村醫療衛生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服務基層,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基礎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扎根基層工作的一線實用型、技能型醫藥人才。
(2)明確任務,改革人才培養方式。農村醫療衛生有著獨特的實際需要,必須按照組織的要求和先進的精神指導,把農村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擺在學校教育發展規劃的重要地位,形成真正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文獻分析,實證研究,對人才培養的模式等進行相關的策略總結,用創新的思路來形成真正的人才培養模式。
(3)調查清晰,形成宏觀培養體系。我們需要根據當代的醫藥事業的發展要求,形成一個宏觀的衛生人才培養路徑。對于國家的大局,政府必須有一個宏觀把控。我們必須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有所借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一個有著先進理念、符合國家政策的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大局性。衛生體系要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和標準建立。②多層次性。人才培養要以市區衛生人才帶動農村衛生人才,形成一個輻射機制。③可持續性。建立起一個人才培育基地,實現衛生醫藥人才的引進、培訓的長期化和滾動化,為農村醫藥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 農村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思考
3.1 注重核心內涵,緊抓關鍵點
(1)建立農村醫藥衛生人才基地,可持續化機制。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是對醫藥衛生的重要建設。根據農村醫療事業實際情況,順應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重要需求,積極培養在醫療衛生場所工作的人才。首先,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求技能型與職業性并重。其次,嚴格上崗和準入機制,要求人才取得醫藥衛生相關的職業資質,不斷完善法律制度。
(2)加強農村教育工作建設??平膛d國,高等醫學院的培養才能真正強化衛生人員的技術,這樣才能從源頭改善人員的技術水平。農村醫學教育系列的建立任重道遠,通過醫療衛生的實際狀況,開展初級、中級和高級的培訓。如全日制專科的人才培訓主要在護理學層次,全日制本科進行高級醫藥人才培訓,同時對已有的農村醫藥人才進行成人??坪屠^續教育的培養,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規范農村醫藥教育的體系。
(3)政策引領,扎根基層建設。政策永遠是一個行業和領域的高標。農村屬于國家政策的傾向地區,在醫藥衛生方面,必須要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政策。首先在教育領域:招生政策的設立和完善、學費的補助和資助政策、就業的定向和幫扶政策都是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其次,必須扎根基層建設,對于人才的安置方面,要以有效的規章導向,使得人才更好地服務社會,扎根基層。
3.2 貫徹國家大政方針,引導衛生人才合理流動
從地域上來說,我國醫務人員的流動性較差。大多數集中在城市,偏遠和艱苦地區較少。這不僅僅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所導致的,同時還由于我國鄉鎮的醫院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縣鄉醫院醫療人員的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國家應該出臺相應政策,平衡城鄉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醫療衛生人員的流動性。
(1)開辟對口支援農村制度,鼓勵大中型醫療機構定期到農村衛生服務機構指導。繼續執行相應制度,獎勵制度等等,用多種形式組織醫院人員,定點到基層的衛生醫療機構服務。由于農村醫療衛生水平較差,目前需要通過硬性的政策引領人們志愿服務西部和邊遠地區鄉村。例如大中醫院醫師如需要評定職稱,需要通過“計劃”去西部進行培養。同時鼓勵城市中業務能力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或者社區醫療機構進行服務。
(2)建立農村衛生人力保障體系,吸引和留住人才。制定一系列鼓勵畢業生向農村流動的政策,國家必須要給農村醫療衛生建設以政策傾斜,對鄉村衛生人力進行身份轉變,并完善工資、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加強醫藥人才的一個定向培養,要求回到生源地服務1~2年,定向委培能夠有效留住醫藥人才在偏遠地區工作。
(3)加強農村衛生人員的質量提高,在政策制定上要嚴把準入關。醫療服務的質量高低,依賴于高素質的衛生人才。一方面要提高衛生人員的準入標準,另外對于已經在執業的衛生服務人員,需要提高職稱評審制度,鼓勵他們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并進行寬進嚴出的淘汰制,以更好的激勵制度提高醫療人員的服務水平。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大意義。結合四川省地處西部,經濟相對落后,偏遠山區村鎮較多的實際情況,創新型的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是時代背景下,醫改給我們提出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 楊文,祝捷,任強等.中醫藥成人教育培養農村適用型人才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2):135-136.
[2] 常冬梅,王麗萍,楊寧.探索新醫改下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新模式[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4:126-127.
[3] 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文件.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5] 陳衛平.創新醫學高職高專教育機制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21).
[6] 孫萍,周建軍,楊黎.基于適應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茖哟吾t學職業教育改革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5):80-82.
[7] 李朝鵬,申社林等.面向農村和社區培養專科層次醫學人才的教學改革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2-33.
[8] 孫立新,汪海波,曾奇等.創新農村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繼續醫學教育,2015.5(25):17-19.
[9] 湯之明,梁瓊芳,張少華等.基于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崗位需求的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0(4):25-27.
[10] 厲巖,文歷陽.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辦學規模的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11(3):3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