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 張鈺琳 王泠
摘 要 當前,國家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愈發重視,在高校教育中體現最為明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社會環境越發復雜、家庭教育不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欠缺等都成為大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心理已處于亞健康狀態,這樣不僅影響個人的發展,還可能產生嚴重的社會后果。因此,項目組通過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種重要形式——“朋輩心理成長站”,來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朋輩心理成長站的“共進式”發展,幫助學生成長。同時建立大學生幸福成功指數的標準,從而更好的體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
關鍵詞 心理教育 朋輩心理 大學生幸福成功指數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8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untry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people's mental health. I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ith the social environment more complex, improper family education, the lac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the caus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Most of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has been in a state of sub health,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but also may have serious social consequences. Therefore, project group by another important for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peer psychological growth station", to achiev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eer psychological growth station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to help students grow.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ndard of College Students' happiness index is established, which can better reflect th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peer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happiness index
0 引言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由于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的雙重負擔,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在悄然變化。當前我國高校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3%的人有明顯的心理障礙。①這表明有大量的大學生存在負面心理情緒,大學生因心理疾病退學的人數占到退學總人數的50%以上,心理健康危機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個體發展和學校穩定的重要因素。
造成這一狀況的首要因素是師資力量的缺乏。目前,大多高校僅配備1~2名心理輔導老師,有的學校甚至多校區只有一名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任職。這樣的比例分配遠遠顧及不到所有的學生。師資力量的不足,使得專業的心理咨詢老師沒有能力和精力主動了解、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心理輔導。雖然開設了心理輔導課程,但課程內容空洞、說教為主,缺乏針對性、及時性、趣味性,產生不了積極的效果。
其次,學生心理安全意識缺乏。現在大學生的自尊心強,缺乏安全感,即使遇到困難挫折也會礙于面子選擇其他傾訴或者自我發泄的方法,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②
目前,急需更好的方式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而朋輩心理成長站這個設想的提出,正是為了快速了解、及時反應、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健康上的問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更好的發展自己。
1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性
健康,是一個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變化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道德品質良好。”而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人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對于培養健康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③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起步相對較晚,教育基礎理論也是相當薄弱,專業咨詢人員的嚴重匱乏滿足不了實際學生的心理咨詢需求;同時中國應試教育制度也導致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受重視,在只看重成績的社會形態下學生自殺、投毒等新聞頻頻爆出。在高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不同于別的學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科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和自我控制技能的培養,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④依托于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挖掘心理潛能,漸臻自我實現。⑤
2 朋輩心理成長站
朋輩心理輔導起源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1969年,威蘭德發表了她利用受訓的高成就學生在咨詢團體中幫助低成就學生的研究報告,成為朋輩心理輔導領域的第一項研究成果。⑥朋輩心理輔導是指一批志愿從事心理援助工作的非專業人員經過一定短期培訓,在心理輔導基本原則的指導下,自發的在日常生活中開展許多心理知識教育、心理問題研究、心理活動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等活動,對周圍需要幫助的朋友提供及時的幫助或有效的行為示范,這種形式是通過心理輔導功能的影響,推動周圍群體在人際交往方面和心理成長過程中實現“自助式”成長。這種模式因為朋友或者長輩會有相同的感情、生活經歷體驗,在尊重隱私保密的原則下,輔導人員以尊重、真誠的傾訴與交流過程中了解問題的關鍵性與當事人容易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交流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幫助指導。
3 兩種心理健康教育取長補短,尋找切合點“共進式”發展
近幾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發展,主要以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在校任職、組織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來促進學生成長學習過程中積極向上的心理。但是由于高校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學校配備的心理指導老師專業很強但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滿足不了大部分學生的要求導致大學生心理狀況不容樂觀。而“朋輩心理成長站”恰好彌補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做法的不足,它以涉及的學生范圍更加廣泛;發現問題更加及時;輔導操作更加簡單便捷;調節效果更加高效這四個獨特優勢,利用專業心理輔導老師的培訓,通過身邊的朋友、老師和長輩來疏導心理問題。這種“他助—互助—自助”的方式,不僅可以改變學生與學生、長輩之間的人際關系,也可以發揮學生自身的潛能自我調節。兩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共進式”發展,學校專業心理輔導老師與非專業心理輔導模式的結合,相互聯系、相互協作、互為補充,專業心理輔導老師在培訓“朋輩心理成長站”的志愿者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朋輩心理成長站”也緩解了學生對以心理輔導的恐懼和需求廣泛,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更加專業性的、廣泛的指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4 朋輩心理成長站與心理健康教育共進式發展方法
將“朋輩心理成長站”與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和載體,承擔著塑造社會責任、傳承道德文明、倡導主流價值責任,這要求面對問題應該主動預防,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學生尋找求助。通過學校各級部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重視下,取得明顯的效果。
(1)建立學院朋輩心理里成長站:學院作為學生重要的學習環境之一,建立“朋輩心理成長站”,在學院中選拔有能力的輔導員或學生干部,經過專業心理輔導老師的培訓,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對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了解各自學院的學生的心理動態,發現問題及時找學生溝通指導。也可組織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游戲、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活動;運用互聯網建立更加便捷、安全的溝通環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動向,讓學生了解學習更多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和嘗試。
(2)建立宿舍樓的朋輩心理成長站:大部分學生因為心理的問題喜歡獨處,人際交往能力逐漸下降,在沒有傾訴對象的情況下未能及時的正確引導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通過日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上學習、再配合宿舍“朋輩心理成長站”溫馨舒適,可以讓學生完全放松下來,更好地傾聽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
5 高校大學生幸福指數
幸福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社會就業和學業的雙重壓力,生活挫折,感情矛盾都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
項目組主要從四個維度評判高校大學生的幸福成功指數:首先是“成功認可度”,主要包括學生在校的學業水平情況、目標規劃的程度以及四年期間自我能力的提升,占到指數比例的25%。當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所計劃的目標或提高自己的能力時,心理會產生自豪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第二個是“社會認知趨同度”,主要包括在校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性格認同和社會價值的體現,占到指數比例的25%。每個學生都將步入社會,而自我價值的體現更重要,會產生很大影響;第三個是“時間利用率”,學生學習生活的時間規律性、作息安排的科學性和做事的效率,占到指數比例的25%。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是提升自我能力、創造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第四個是“受教育體系的成熟度”,即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已經接受教育面的廣泛度,不僅需要專業課的知識教育還需要人文素養的提高,占到指數比例的25%。我們通過這四個維度設計出自己的幸福成功體系,利用加權的方式評判是否幸福成功。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在高校范圍內找到500名學生了解他們的幸福成功指數,通過調查發現有很多學生心理壓抑、不自信但是從來沒有找過學校心理老師開導,主要靠自己調節。但是這種情況下問題積壓時間長對學生會有很多負面影響。通過“朋輩心理成長站”開展后的效果在幸福成功指數調查中作用尤為明顯。作為一種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朋輩心理成長站”利用它及時性、高效性、廣泛性的優點更好更快地在各大高校建立起來彌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讓更多的學生擺脫負面情緒,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6 結語
當前,國家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愈發重視,高校教育中體現的最為明顯。項目組通過分析在高校大學生中兩種重要教育方法,即“高校心理教育”與“朋輩成長站”,尋找出兩種方法的特點和不足,探索研究二者“共進式”建設發展的方法,幫助高校學生成長與發展。同時,建立大學生幸福成功指數的體系,從而進一步體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結果。
注釋
① 雷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4.29(3):20-24.
② 黎藜.對獨立院校對加強學生心理安全意識培養的探討[J].理論觀察,2014(8):66-68.
③④馬眸眸.新形勢下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學為例[D].河南科技大學,2012(5).
⑤ 孟林,楊慧.心理資本對大學生學習壓力的調節作用——學習壓力對大學生心理焦慮、心理抑郁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52).
⑥ 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