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鵬
摘 要 從基礎抓起,抓落實是教師取得理想教學成效的秘訣。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旁征博引,觸類旁通。
關鍵詞 高中 物理 一題多解 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57
Abstract From the basic grasp, grasp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of the secret. Through the multi solution to one problem, training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knowledge, cognitive ability, comprehensive ability, knowledge migr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uly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informative, comprehend by analogy.
Key words high school; physics; one problem multiple solutions; capacity
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生活氣息極為濃厚,應用知識相當豐富,創新空間十分廣闊,知識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過程性及綜合性等顯著特征,是實驗、理論和計算相結合的統一體。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詳細的題型示例,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旁征博引,觸類旁通,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基本功,掌握嫻熟的解題能力,提升綜合素質,是值得每一個物理教師認真思考、研究的課題。
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具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律。因此,在所講例題的設計中,要注重基礎性、針對性及靈活性,給學生多留下聯想與創新的空間,讓習題分析與解答成為疏通知識經絡、激活思維靈性,升華認知水平,提升綜合能力的良藥。
例:汽車從靜止開始以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又以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它一共前進距離最后靜止,求汽車運動的總時間。
小結:(1)運動學中的基本公式在高中物理中既是基礎,又非常重要,無論是力學、電磁學還是原子物理學,無論是宏觀物體的運動還是微觀分子、原子的運動,在研究其運動規律時,都要用運動學的基本規律與基本公式,它有貫穿高中物理學習內容始終的地位,因此必須融會貫通,牢牢掌握。(2)實踐證明,在沒有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是很難靈活掌握所學知識的。要想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必須借助有針對性的典型習題開展練習,教師應在學生練習中予以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在練習中理解所學知識點,在練習中深化認識,在練習中打好基本功。
解法二:利用平均速度求解,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及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小結:(1)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將“平均速度”寬泛的深刻內涵向學生講通、講明、講懂。從數學的角度提煉出勻變速直線運中的平均速度。同時也讓學生弄清變速運動和勻變速運動的區別與聯系,避免亂套公式。(2)運用平均速度求解此題,告訴了學生一個道理,知識既有相對獨立性,也有廣泛聯系性,在條件符合的前提下,抓住知識的相互聯系,有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個性問題,有助于啟迪人的智力,提高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與應用能力。
小結:(1)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是學習物理的必備能力,無論是什么樣的物理計算題,只需應用物理規律列出等量關系,但解題過程都是數學過程,沒有什么區別。由于部分學生數學基礎不好,看到計算題就望而生畏,無所適從,教師要給學生破解這一難點,就必須在平時計算題訓練中側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手段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2)怎樣破解?一是補。補相關的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只有基礎知識豐富了,能力才會隨之增強。二是引。引導學生根據題意,借助物理公式建立相關的等量關系,這個等量關系也就相當于數學中的函數關系,是解題的關鍵,抓住關鍵,突破關鍵,下一步才會更順暢。三是運算。學生普遍較適應具體數字運算,而不太適應代數運算,因此應先讓學生理解字母含義,再多加強練習,形成良好的運算習慣。
教育最根本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發展,從基礎抓起,抓落實,是教師取得理想教學成效的秘訣,突出重點,但又不棄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全方位普遍聯系,尋求規律,讓學生形成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是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