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芹
【摘要】:我國,美術教育正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美術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其他的學科相互聯系。中學美術課堂中的“設計.應用”模塊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文以新課標為指導提出了“如何在中學美術課堂“設計·應用”模塊中協調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與動手能力”,目的是希望通過研究該模塊使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能真正重視“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合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教師在授課時提高課程理論知識水平,利用不同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創意和設計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論文首先對“學生設計意識”與“學生動手能力”兩種教學方式進行分析,針對“設計·應用”模塊的具體課程對如何協調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出相應的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意識;動手能力;設計.應用模塊
一、中學美術課堂“設計應用”模塊中“設計意識”與動手能力解析
(一)設計意識
1.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中學生設計意識的涵義
通過對“設計”和“意識”的理解,總結出設計意識是經由設計者深化反映的一種感知能力,他不是對設計知識的死記硬背、照搬照套,而是人通過對設計知識的加工內省而產生的一種潛在的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態度。
2.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培養學生設計意識的優點
如今,我們的生活中設計無處不在。所以對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青少年而言,具備一定的設計意識,就可以對生活周邊物品的實用性、美觀性等作出一定的判斷,并運用意識的能動作用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與意見,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備良好的設計意識也能使學生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二)動手能力
1.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具體涵義
在實踐教學中,提到動手能力,大多數教師對他的理解還停留在狹義的字面意思,將動手能力等同于動手制作的能力,這也是導致教師將設計課上成手工課的主要原因。動手能力強調處理物與物之間問題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設計·應用”模塊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應只強調動手制作,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的動手“體驗”。
2.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優點
哲學上講“實踐出真知”。對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學生只有動手參與體驗,才能深入了解點、線、面的性質與表現力;才能切實感受不同材料的屬性,并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運用對比、統一等規律切實體會形式美法則。
二、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的認識不充分
“美術即繪畫”的思想已經扎根于人們的思想里,然而人們對于美術教育仍缺乏了解與重視,在教育的體系內更加缺乏美術課程教育在體系內的作用。從學校到教師都沒有得到重視。
現如今的“設計.應用”模塊的教學主要分為兩塊:1.現代設計基礎,2傳統工藝,傳統工藝的教學融入到該模塊中,與現代教育相互補充。正是因為這種融合使得很多教師觀念上將“工藝”課與“設計應用”課混為一談,設計并不像以前一樣只注重設計的結果,它是學生通過主觀能動性結合自己的動手能力產生的一種新的事物的過程。
2.教師專業化的能力不足
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教學的開展很多,很大程度來自于教師自身的專業化能力不足的制約,它是一門綜合課程,需要培養學生積極地思維能力和提高動手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繪畫方面的專業技能更需要相應的設計理念和制作能力,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多方面并且全面的設計知識技能,而我國中學美術教師的隊伍中大都是繪畫,藝術理論為專業的畢業生。這些教師設計方面的教學理論知識與設計經驗較為薄弱,對美術教育的學習掌握不平衡。
三、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的重要性
(一)“設計·應用”模塊對社會的影響
伴隨著全球化的電子時代和高科技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的生產力都日新月異的發展著,進而促使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物質生產的極大豐富。這些變化使消費者和生產者發生了變化。就消費心理來說,購買書本、衣服、包包、鞋子、被子等,是將包裝作為選擇的重要參考條件,換言之,現在的消費者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商品的使用功能得到滿足后,就產生了審美的需要。
(二)“設計·應用”模塊對個人的影響
早在20世紀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經說過:“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考的可能?!眲撛炝κ莿邮帜芰?、形象思維能力、想象力的綜合體現,它是一種綜合能力。”學生完成“設計·應用”模塊的作業,不僅需要想象力、創造精神,還需要將想象的變為現實。
當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制作變成了現實的作品時,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四、中學美術課程“設計·應用”模塊教學構想
(一)轉型學校美術教育
我國美術教育起步比較晚。九年義務教育的美術課程雖已全面實施,但教學目標不太明確,實施力度也不夠,地方學校只是把美術課作為點綴,形同虛設。美術課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一直處于劣勢,也就是“副科”。被稱為副科,最堂而皇之的原因是:我國的教育觀念在作怪—不是高考考試科目。
(二)優化教師專業結構
美術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不同于美術家,美術教師更重要的任務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但由于美術教學內容設計范圍廣泛,所以任何美術教師都不可能對各個領域精通,所以要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優化教師專業結構。
美術教材內容豐富廣博,涉及四大門類的各個方面,這對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要求較高。我國初中美術老師的培育方式需要改革。因為這些中學的美術師資大多數是來自專業的藝術院校(大多為非師范類專業),部分經過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課程培育出來,大多都不熟悉中學的美術教育現狀,對教育改革的趨勢不甚了解。
五、結語
隨著我國美術新課程的制訂與實施,為美育注入了新的診釋。“設計·應用”模塊的內容,對于完成中學美術教學任務,達到其教學目標,有著十分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為美術教學推進素質教育拓展了創意無限的活力。“設計·應用”模塊是中學美術課程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本人通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探析,了解到“設計·應用”模塊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它能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自主性、探究和創新的積極欲望,以及綜合利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心靈的成長、人格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