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亙熙
摘 要:城市河道對于維持城市景觀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社會的發展下,人們對于城市水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針對城市河道景觀建設工作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總結相關的建設措施。
關鍵詞:城市河道景觀;建設措施;分析
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城市河道水屬于城市環境的重要內容,在社會的發展下,人們對于城市水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保障城市河道的供水、航運、排澇等功能,還要注重城市河道景觀的建設工作,提升水環境質量。
1 城市河道景觀建設工作的常見問題
1.1 河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
在城市化進程的加劇下,城市河流遭到覆蓋,大量的河道被侵占、填埋,自然河道的水流向與形態發生了改變,城市水面積大幅減少,在汛期時,城市雨水調節能力受到了影響。一遇到降水,就很容易出現內澇,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
1.2 河道周邊的環境遭到破壞
為了保證城市的安全性,市政年年會對河堤進行加固與處理,大量設置塊石與鋼筋混凝土,導致河道被渠道化和人工化。久而久之,人們逐漸放棄了親水環境,導致水面與地面完全隔離,自然與人工之間的比例受到影響,城市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河道在失去自凈能力后,會進一步加劇水污染的嚴重程度,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1.3 河道的生態功能受到影響
城市河道多處于城市腹地之中,無論是建筑密度還是河道人口密度方面,都非常高,導致大量的垃圾與污水直接進入到河道,污染也水體,水體受到污染之后又會導致其中的植物種群數量銳減,河底荒漠化問題嚴重,影響了河道景觀,無法與人們的物質生活匹配起來。
2 城市河道景觀建設措施分析
2.1 減輕人類給河道造成的影響
城市河道可以減輕水災對于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關于城市河道景觀的建設,必須要首先保障排澇的作用,保留天然的河床、深潭和河道,體現出河道的美學價值,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河道的自然斷面形態,保持河道的多樣化,在設計方面要有寬有窄,既可以起到調蓄河道的作用,還可以利用河道來開展各類娛樂活動。在保障河道暢通效果的基礎上,還要盡可能的營造出自然的狀態,這不僅是河道自然景觀的表現,并且還可以形成一種淺灘與深潭,為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奠定好基礎。此外,還要打通現有的城市水系網絡,保留好城市內部的湖泊、河流、排水道路,避免任意進行填埋,將死水變成活水,構建出科學的城市水生態系統。
2.2 構建出科學的生態河堤
在建設城市河道景觀的過程中,需要重視相關功能的要求,盡可能應用復式斷面,這不僅可以增加洪水過水斷面,避免河流槽出現淤積,營造出良好的視覺效果。利用生態河堤,可以將河道、水、河畔集合起來,構建出一個植物、水、陽光、土壤、生物、河堤等于一體的生態系統,這融合了現代環境科學、生態學、水利工程學與美學于一體。此外,應用生態河堤,可以發揮出水生植物的凈化作用,提升河道的自凈能力,有效改善河道內部的水環境。在護岸材料的選擇上,建議采用透水性與親水性較好的綠化混凝土、堆石以及干砌塊石,營造出一種自然的感覺,創設出優美的生態環境。
2.3 控制好河流的污染
城市河流生態環境與河流水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城市河道不應該是污水的收集地,在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水污染的控制工作,堅持全流域共同治理的措施,徹底調查河道的污染情況,分析污染原因與污染來源。根據河道規模,設置排污管走向和規模,把小河的排污管和大河的排污管線連接,將所有有可能對河道產生污染的廢水和污水統一排進管線,進行統一處理。三是出臺最嚴厲的河道污染治理及管理辦法和規定,讓污染治理有法可依。治理河流污染要標本兼治,治本為主。只有重視污染源治理,加強截污工程建設力度,才是根本出路。此外,加強水文化建設有助于我國人民加強對人水關系歷史的認識,延續我國悠久而優秀的水文化,能夠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共鳴,并能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城市居民和城市水文化兩者相互作用,必將會推動城市精神文明的大幅度提升,且會為城市建立良好、和諧的人水關系奠定基礎。
3 結語
城市河道景觀的治理屬于新型學科,兼具社會科學和水利科學的特征,關于河道景觀的治理,需要遵循全新的方法、思維和觀念,充分發揮出水系的環境功能、資源功能與生態功能,提升全流域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河道治理既是改造自然,也是保護自然,只有增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氛圍,人類才能真正改造自然,享受自然界賦予的美感,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人文”的城市河道。
參考文獻:
[1] 李慧.基于地域特征的南陽西峽鸛河大道生態廊道規劃設計[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5(06).
[2] 苗曉芳,蔣琳,李乃文,羅蘊晗.聊城市河道型水利風景區規劃之管見[J].山東水利,2006(08).
[3] 王秀麗.城市河道生態景觀設計方法與實踐的研究[J].中國林業產業,2016(10).
[4] 杜菲.五臺山清水河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項目水利設計[J].山西水利科技,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