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曄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爆發期,隨著公務出行社會化、市場化改革走向深入,一場公務新能源風暴正在形成
在高頻度利好政策刺激之下,新能源汽車在2015年由導入期進入快速增長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34.05萬輛和33.11萬輛,同比增長了3.3倍和3.4倍。
然而相對于2459.76萬輛的總銷量,新能源汽車僅僅占到了1%強。距離2020年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的目標仍有不小的距離。
為破解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的困局,各市場參與方各顯神通,百舸爭流。其中,以公務以及公務員私人用車為核心目標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正在形成相對閉合的生態鏈,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前景。
一片藍海
自2014年7月份起,我國公務車改革全面開啟。到目前為止,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140個參改部門公車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參改公務人員49355人,取消車輛3868輛。中央垂直管理系統車改已經啟動,中央企業和事業單位車改方案即將出臺。目前,29個省區市已上報車改方案,其中27個省區市已經得到批復。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公務員已達1000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00萬人,目前還在繼續增加。
在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之后,除了機關改革所釋放的巨大的公務員購車需求,中央企事業單位車改也將催生可觀的市場空間。據報道,中央企事業單位車改涉及一級預算的中央直屬事業單位10余家,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所屬的各級事業單位1萬家左右,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100多家,還有數十家中央金融企業及各部委管理的中央企業。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令人振奮、令人垂涎的市場。“公務用車在2014年的時候,統計的數字超過200萬輛,按照國家對公務用車壓縮40%?60%的比例來看,大約有100萬輛將被收繳。但剛性需求是存在的,公務車市場中包括20萬?30萬輛的剛性需求。”北京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卜紅升在參加由新華網舉辦的第二屆公務車論壇時作出了上述預測。
率先垂范
2014年6月,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了《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16年政府購新能源車占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公務用車的新能源化改革,將充分發揮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的帶頭示范作用,既能夠推進綠色出行,又能夠控制公務用車的支出費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在第二屆公務車論壇上表示,政府部門、公務員、領導個人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作用、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公務人員的用車,尤其是私人買電動汽車的拉動作用比真正公務用車的社會效益還大。
此外,他還指出,鼓勵公務員親自體驗、體會新能源汽車使用中碰到的一些小的困難,在未來的政策制定過程中,會更加有針對性地突破問題,在政策上的出臺和法律法規方面都會對新能源汽車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特點也比較適合公務領域。公務用車主要在轄區內工作時使用,因此,公務新能源汽車能夠完全保證公務人員在自己轄區內執行公務。越是小型的城市或者級別小的單位,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可能性就越大。
華晨寶馬之諾項目實施副總裁朱彤認為,對于政府機關單位來講,有一個非常好的場地方面的優勢,能夠比較方便地安裝充電樁,解決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方面的難題,為公務員使用新能源車提供便利。
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在公務車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的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車歷經一年多的規模推廣之后,逐漸在公務領域摸索出一條共享、共智的商業化、市場化推廣之路。
近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明確2016年至2020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安排資金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給予獎補,并明確規定,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車)在各省(區、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要具備一定數量規模并切實得到應用。
對于各級政府來說,通過加強新能源汽車在公務以及公務員私人市場的推廣,不僅可以解決高效、綠色出行問題,而且對于完成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任務、獲得國家的獎勵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公務新能源車化不僅可以提升市場保有量,所帶來的示范效應等也將大幅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我們是最早在國內推進公務用車分時租賃的企業,目前也是做到規模最大的企業,在北京和中央政府目前開通的各部委和北京市局委辦超過100個,投入的電樁,快充超過500個,慢充超過1600個。現在按照小時、半天、一天,包括上下班的夜租、周末租和節日租,費用是正常租賃公司的50%,或者更低。目前我們并沒有過多地去關注盈利情況,而是希望帶來一種體驗,提升品牌形象。”卜紅升說。
作為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充電設施企業,目前也在積極探索與新能源車企以及政府聯動的創新模式。在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看來,目前新能源汽車公車改革逐漸加速,但充電樁瓶頸需要突破。充電樁建設資金投入量較大,從用戶使用來看也面臨接入難的問題。充電樁建設只能滿足汽車充電的基本需求,而充電網建設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充電網、車聯網、互聯網的三網聯合將會形成更加深遠的影響。
“我們公司旗下的特來電‘公務綠色出行分時租賃項目在青島市落地,實現了市級黨政機關辦公地點微循環、市級機關與各區(市)黨政機關‘公務綠色出行循環、全社會共享“綠色出行循環等創新模式。”
無論是中央國家機關積極推動試點運行的分時租賃模式,還是汽車企業、充電運營企業、汽車租賃服務商等多方共同探尋合作的智慧城市發展模式,都在催生一種注重用戶體驗、提供多價值鏈共享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方式,尤其以公務員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形成從點到面、橫縱交叉的多元化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