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蘭
【摘 要】
小學語文教育是學生認知能力的啟蒙階段,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期,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關鍵,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抓住學生的心理 、生理、情感和行為等特點,運用恰當的方法加以引導,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基于當今社會的發展現狀及中國的教育前景,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給出幾點實際的、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創新能力
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靈魂,創新教育是激發提升學生思維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富激發想象和創新思維的學科,在這門課程中,運用良好的教育技巧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最好不過的了,以下就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幾點建議。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足夠的想象空間
興趣是學習的基本,特別是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來看,調動小學生的興趣使其主動學習比教師灌輸式的教育,得到的效率要高很多,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方便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渴望心態,營造出足夠的想象空間,才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里最大可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倘若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學習興趣,那么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教師必要的夸贊與獎勵也可成為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的重要手段,并且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使學生積極努力的學習才能實現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期望,由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今中國的教育條件十分良好,利用多媒體、網絡的教育方式已經開始逐漸的取代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和教師一言堂教學,這或許是現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的一個有效措施。
這里以五年級的《尋隱者不遇》為例,以傳統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是教師對古詩進行翻譯,然后是學生進行理解背誦,這樣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早就不適合這個多資源、多信息的社會,教師不妨可以先以滿足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來進行教學,在課堂伊始為同學播放與古詩相關的短片,讓同學自己來概括短片所講的故事,利用自己的想象為故事添加結局或情節,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然后再帶入古詩進行描述與講解,這樣的方式就將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教師就充當了一個“導演”的角色,實現了創新能力的極大培養。
二、鼓勵學生敢于質疑
根據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是從問題的發現、分析、研究和解決等一系列過程開始的,針對于小學生的特殊地位,在分析、研究、和解決方面的能力都有欠火候,所以教師在給學生授課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提出質疑,將發現問題這一環節充分的融入進課堂當中,從小培養起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與習慣,進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營造自由發揮及自我探索的空間,如此能夠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培養自我創新意識,同時可以培養學生敢于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時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感染其他學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當然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需即時鼓勵,培養學生勤學、善思及好問的優良習慣,在提問和回答的環節善于發現學生創新性的思想與意識,并捕捉有價值、有創新的疑問,使學生思想和意識進一步開闊,做到對問題更為全面地理解,實現對問題深層次地解析,如此則可以促使所有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思考,促進學生創新思考能力的形成,真正做到使學生思想產生內在的、激烈地碰撞和交換,進而產生出創新性的想法、認知。
三、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模式
閱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式,通過文字的閱讀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感情,利用閱讀來提升自己的感悟與理解,積攢越多的閱讀經驗,對于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但是每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閱讀方式,一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更何況是想象力奇大的小學生呢?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統一學生閱讀的思路、方法和思想感情等,要鼓勵其尋找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當然在小學生的閱讀啟蒙過程中,教師要起到一個主導的地位,教師除了要強調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外,還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在讀中思考、感悟,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每一篇課文都是獨特的,要表達的感情和營造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使學生用心去感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讓學生大膽想象和聯想,勇于創新,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比如,對于一篇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然后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并說明理由。這樣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這里還是以《尋隱者不遇》為例,這僅是一個簡單的五言古詩,但是其采用的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我們就可讓學生進行一段情景再現,每個人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可以是童子、師傅、詩人、蒼松,任何符合古詩情景的事物都可以,但是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創新,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愉快的學習更是通過選擇讓學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偏好,促進個性化閱讀,培養創新能力。
【結 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顯著成效的,它是一個需要語文教師持續探索、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及深入研究的過程。教師要做有心人,注重創設民主、愉悅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真正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昌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能力培養【J】.新課程(下),2011(02)
【2】靳計穩.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