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定。因此,教會學生正確閱讀的方法是當下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閱讀 興趣 積累
從一年級教到五年級,我發現每一年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都在減少。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寫作業上,而沒有時間和興趣去開展課外閱讀了。可是每次在分析試卷時又發現,學生往往在課外閱讀上失分很大。那么如何才能正確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呢?
一、培養興趣——師生共讀一本書
曾經在《給孩子讀書的父親》這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所以,老師必須做好這個引導者,要用書中那有趣的精彩的故事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怎樣讓學生盡快喜歡上讀書呢?俗語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給學生創設“朱”的讀書環境,是培養讀書興趣的第一步。比如,我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教室里也可創立“圖書角”,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充足的資源。讓“圖書角”成為一眼不斷流動汩汩清泉的水源,長久地保持住學生鮮活的閱讀興趣,漸漸形成熱愛閱讀的書慣。
有了好的氛圍之后,引導者就要領導好這群孩子一起來閱讀。我用了“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方法”來加速他們愛閱讀的興趣。學期剛開始,我推薦了《格列弗游記》。接著,每周會抽出一節課的時間作為閱讀課。第一堂課的時候,我繪聲繪色的給學生介紹了故事的簡介,并讀了第一章內容。當讀到格列佛來到小人國時,發現學生們個個嘴角上揚,聽得入迷,他們非常喜歡老師這樣的上課形式,一下課有書的同學紛紛拿出書來自己迫不及待地讀起后面的故事了,頓時課間的吵鬧聲換成了安靜的閱讀,教室里面充斥著愛讀書的正能量。然后,我就點名幾位同學下一周的閱讀課讓他們來給我們講接下來的故事,學生的興趣更是高漲,回家以后認真準備,在閱讀課上精彩的講故事,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經過幾堂“有聲”的閱讀課后,我就讓學生試著一起來上“無聲”的閱讀課,大家一起安靜地看《格列佛游記》,利用下課前10分鐘來交流你讀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學生們的發言比課堂上積極多了。
特級教師支玉恒說:“教師不讀書,對學生是災難性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的文化底蘊漸漸地豐厚起來,思維逐漸地活躍起來。學生與教師共同閱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也便于教師進行及時引導。
二、隨時引導——我來推薦一本書
《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定。在平時教育教學時,老師們努力倡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甚至布置了一些讀書任務,然而卻時常遭遇尷尬,“老師,我家有許多書可看。”“老師,我不知道買什么書好。”——凡此種種,一學期下來,推脫課外閱讀的理由積累了一大筐,而能堅持課外閱讀的學生屈指可數。所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好書也是老師必須要做的。
那么該如何推薦呢?我覺得可以在課堂上,吊足學生的胃口,為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書籍。就如五年級上學期的語文書上就有好幾本好書值得推薦。
比如教學第三單元時,課文都是成語和寓言故事,在教學那個單元的幾周里面,我每節語文課前都會給學生講一個成語或者寓言故事,學生們非常喜歡聽。學完這個單元,我突然不講了,學生們很不習慣,要求我繼續講。我就告訴學生我的故事都是出自《伊索寓言》這本書的,學生們自然就會愿意去看,甚至還能代替我在課堂上講故事。
可見,想加強小學生的課內外閱讀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的能力,必須把這種能力落實到課堂上。
三、傳授方法——教你怎么來讀書
現在我們正處在信息社會,信息量大,因此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相當重要。信息高速公路的開辟提醒我們: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閱讀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學習“精讀、略讀、瀏覽”這三種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1.精讀摘錄法
要求學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閱讀讀邊思考,并把優美的句子或段落抄錄錄在筆記本上,熟讀成誦、積累語言并靈活運用。只有在課外閱讀中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知識才會內化。
2.泛讀瀏覽法
這是我們多數人平時閱讀的方法,拿到一本書,從序言、目錄、正文到后記從頭到尾地瀏覽,力求迅速準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脈絡和主旨,明確主要內容。
3.批注閱讀法
老師可以教給學生批注的一般符號,邊讀邊注,提出不懂的問題,注上對文中語言的感悟、內容的理解,加深閱讀的印象,幫助更好地記憶。
四、提高能力——不動筆墨不讀書
1.教會學生做摘抄本
此項工作要持之以恒,讓學生像蜜蜂一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斷、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從中年級開始就摘錄好詞好句,高年級可以摘錄好的段落。有了積累,對學生們日后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2.教會學生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
閱讀后用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出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3.定期組織交流會
有了閱讀的興趣,教會了閱讀的方法,有了豐富的摘錄,那么一定要定期在班上組織交流會,讓學生通過展示課外閱讀成果,激發學習的動力,進一步增強自主閱讀的意識。同時,老師要鼓勵學生向廣播站和報刊投稿,組織開展讀書辦報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得到成功的機會與喜悅。
總而言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再加上老師正確的引導,在頭腦中樹立強烈的課外閱讀意識,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外書籍,才能輕松快樂地步入知識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