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紅
【關鍵詞】 地理教學;自主學習;實施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1—0120—01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僅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是當前亟需探討的一大問題。為此,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實施策略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議,以期能給高中地理教學提供幫助。
一、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并且對自身的學習成績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只需在此基礎上有效指導學生,并幫助其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同時,明確學習任務之后,教師可為學生制定一個月或半個學期的學習任務,以及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與能力制訂相關學習計劃。通過制訂學習計劃,使得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而在學習中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往后的課程學習奠定有力的基礎。
例如《地球的運動》,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明白該章節的學習目標,其次要求學生做到計劃內容明確、目標的合理性、知識延伸等方面。如,地球自轉的方向、晝夜的產生、地方時與區時的區別等各方面的學習計劃。另外,為了從整體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形成,教師應當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若發現脫離實際的學習計劃,應對其進行針對性指導,以此幫助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總的來說,在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作為“領導者”,在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后,應從各方面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 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在《地球上的水》這一章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將家庭用水、日常生活用水的知識導入課堂,水資源的使用學生并不感到陌生,因而會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了解水資源的概念,以及當前水資源的利用危機。在講解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并且明白水資源在人類生產與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以此使得本節知識更加立體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還能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產生較多的親切感,促進學生樹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并在生活中做到合理利用水資源。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可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利用提問教學方式,增強學生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人口的數量變化》這一章節學習中,教師可拋出幾個探究式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類似“人口數量的變化與農業發展有什么關系”“在農業革命期間,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發生率有什么變化”等問題。在學生帶著疑問的時候,教師可從人口增長變化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以便讓學生帶著疑問尋找正確的答案。待學生較為熟悉本節重點和難點知識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印象,此時教師可提出深層次的計算題,如“某地某年有15萬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則這一年會增加多少人口?其他條件保持不變,8年后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若降至1.6%,則那時一年會增加多少人口?”緊接著,學生便會對此類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通過提問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激發,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教學指的是小組成員之間利用正確的學習資源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繼而促進教學質量得到良好提升的一種教學形式。同時,利用合作教學,不僅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拓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發揮合作教學的作用,進而從多角度、多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這一教學過程中,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并讓每個小組就“影響城市住房區位選擇的關鍵因素”這一話題進行探究。同時,指導學生利用網絡查詢、進圖書館等途徑尋找相關資料,最后將討論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通過話題引導學生共同進行探究和學習,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除此之外,通過合作探究,還能讓學生體驗收獲知識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