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字詞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1—0093—01
課標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字詞給出了細致的路線:“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表達的效果”。編者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教材,就像數學知識系統中的無數個例題,以此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掌握讀文方法,書寫個人情懷。對此,筆者經過二十年的摸索,認為利用關鍵字和詞進行有效教學,將突破閱讀教學“廣種薄收”的局面,能使學生在小學六年的語文學習中步步為營,在積累、運用詞語的同時走上廣泛閱讀之路。
一、巧妙運用字詞,開啟閱讀之窗
1.課前分類自主學習字詞。課堂只有在學生和教師的雙向準備中良性運行,才能漸漸實現有效。所以,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根據字形字音字義的特點,按自己的喜好分類學習字詞。多種方法提前學習字詞,不僅符合課標的指導思想,而且給學生提供了一片思維的空間。因為自主學習的路徑是靠自己的雙手挖掘出來的,而不是按教師的指令簡單機械的抄抄寫寫,它能幫助學生儲備學習動力與學習能量。
2.由詞語巧妙過渡到閱讀感知。有的時候,在一課時中有交流詞語或詞組的教學過程,那么,散布在全文的詞語總有一個或幾個與全文的主旨是相連的。教師在指導書寫或聯系文章推想詞意時,巧妙小結引導過渡到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使這種由字到詞到語句再到整體感知的教學思路,摒棄常態化教學中的課堂流程——學完字詞,突兀地發問“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對本課的詞語做精細化的思考,作為這篇文章翹桿的詞語,引導學生由點(字詞)到面(整體感知)到立體(感悟與寫法)讀文章,形成語文的思維,這樣將字詞與句篇有機聯系,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閱讀中積累詞語、運用詞句、看清篇章結構。
二、讀出字詞意義,品味語言魅力
1.指導學生讀“破”三類字詞,推想文意。在學生學習每篇課文時,不要急于奔向主題與寫法,而是指導學生讀好詞語,讀出其中的味道。應該指導學生讀“破”的三類字詞有:一類是被教師忽略的詞語。如,“盡管……也……”“無論……也……”等連詞;一類是不起眼的詞。如,“輪番”、“稀薄”等并非課時重點的詞;另一類是“姹紫嫣紅”、“花團錦簇”這類與主題緊密相關聯的詞。教師在備課時應將這三類字詞考慮全面,在讀詞中“破解”其意,進而引導學生體會到文句的內涵,并在品味詞語的同時積累這三類詞語的不同用法。
2.在朗讀中辨析,品出語言文字的味道。《白楊》一文中的“清晰”、“渾黃一體”;《草原》一文中的“高歌”、“低吟”等,這些詞語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對,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思辨中琢磨分析,其間語感會悄悄形成。作為教師,常教更要常思,要在教參之內思裁課標尺度,教參之外創思文句氣度,引領學生在思考與忖度之中品出語言文字的味道。
3.通過整理同類型詞語,參悟文章主旨。比如,五年級下冊第7課《祖父的園子》一文中有這樣幾個詞語:胖乎乎、圓滾滾、明晃晃、毛嘟嘟、藍悠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現狀,就其中一個詞所在的句子指導朗讀,而后找出同類詞語所在的其他句子,讀出這幾個詞的味道,從而使祖父的園子如一幅色彩明艷的畫作,永遠嵌在讀者的心里。
三、品出感情色彩,體會表達效果
每篇課文作者都要表達自己的情感,肢解文段尋其意義,不如教師在備課時將詞語“歸案于心”。如,《詹天佑》一文,“要挾、阻撓、笑話、蔑視、還沒出世”等這些詞,在識讀之中就可引導學生體會出詹天佑所要面臨的壓力和工程的艱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品出字詞的感情色彩,使學生高瞻遠矚看篇章,從而體會作者的表達效果,總結出引領學生實現目標的捷徑。
由此可見,字詞句篇絕對是有機的整體,教師不要讓學生沉淪在工具書中肢解有生命的語言文字,而要引導學生用心靈、用情感、用聲音溫熱那些不起眼的字詞,理解其要傳遞給我們的意境,真正錘煉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功夫,讓字詞教學成為閱讀教學的杠桿,這樣語文教起來是簡單的、實效的、高效的。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