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憶倫
【摘 要】
本文結合教師的教學方法,基于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提高小學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為教學方法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中年級 識字 寫字
教師在教授學生漢字時,通常選擇讓學生重復書寫的方式來實現學生認識漢字和書寫漢字的目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僅僅是習得漢字認識和書寫的技能,而對于如何通過多種方式運用自己所學的漢字則是比較模糊。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生為本,教授學生學習識字和寫字的思維方式,重視學生自主識字和書寫漢字習慣的培養。故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中年級的漢字識字和寫字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旨在改善小學語文識字寫字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愛識字、愛寫字的行為習慣。
一、教師、學生分別做好課堂準備工作
(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巧妙的教學策略
課前教學準備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教師不僅要對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還要對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以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熟知于心。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前深挖教材內容,明確識字和寫字教學的重點,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設置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得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和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中年級學生語文識字和寫字的學習成效。
(二)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要想提高教師識字和寫字的教學效率,要求學生做好充足的預習工作比不可少,教師不僅要標出預習的重點,還要傳授學生預習的方法,在預習中學生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例如,布置學生預習識字任務,要求學生在文章中標出認識的字以及不認識的字,分別有多少,在寫字的時候,學生感覺哪些字是很難書寫的,總是記不住的等情況都要求學生進行標注,或者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出來,作為上課聽講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書寫困難的漢字,教師要教授學生書寫的技巧,幫助學生解決識字和寫字中的困難,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和負擔,增強學習的自信。
二、提高小學中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運用漢字的組成結構特征進行識字教學
漢字是由不同的結構組成的,有的是上下結構,有的是左右結構,有的是半包圍結構等,而且還有很多的字都是象形字,教師根據漢字的結構組成特征來教授學生進行識字,便于學生進行記憶,調動學生識字記憶的積極性,并能掌握這些記憶的規律。例如,學習“悶”這個字,這是由一個“門”字里面加了一個“心”組成的漢字,教師通過講解它的意思讓學生識記:“心”被關在了“門”里自然就不舒服,就會憋悶,所以看見“門”里有“心”就是“悶”,這樣學生就容易記住了。又如“爪”字,這是一個象形字,就好比是動物的小爪子,尤其是像小雞的爪子,學生通過這樣的對比,看到這個字就能想起動物的腳,從而記住這個字。學習中有很多的象形字出現,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漢字像什么,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學習漢字的方法,提升學生創新思維意識。
(二)將漢字編制成兒歌,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
小學生在三、四年級會學到很多比較復雜難記的漢字,出現時常忘記的情況,或者就干脆讀一個字的一部分,為了避免學生這種情況,教師根據漢字的特征編制成學生感興趣的兒歌,激發學生對識記漢字產生興趣,從而提升學習識字的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學生識記漢字:“磨”的時候,可編制這樣的兒歌:“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兩個樹,長在石頭上”,學生借助這首兒歌很快就記住了這個字,而且還覺得學習識字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提高了學生學習識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學生也可以自己根據對漢字的認識獨自創新的編制自己容易記住的兒歌,增強了對漢字的認識深度。
(三)借助猜字謎激發學生識字的學習動力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也最容易調動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的熱情,教師通過猜字謎的游戲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娛樂中認識漢字,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出字謎:“歲歲除夕,打一字是什么”,很多學生就會猜不出來,當教師揭曉答案時,學生都找到猜字謎的規律,這個答案是“出”。教師又出一字謎:“大字添一筆是什么字?”這個答案可就多了,學生們積極開動自己的小腦筋紛紛得出自己的答案:“犬、太、天、夫”等,這樣學生們通過猜一個謎語能一下子認識四個字,可謂一舉多得。
(四)組織學生進行識字比賽,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想在教師和同學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優秀是學生的普遍心理,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教材學習的范圍,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漢字識別大賽。在學生三、四年級學過的漢字中劃定比賽的內容,要求學生對漢字的拼音識別準確無誤,通過淘汰賽制最終選出前三名,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識字的積極性。在比賽內容的設置上不僅僅是單純的漢字識別,還要設置漢字標注拼音、組詞、造句等項目,來豐富學生比賽的內容,使得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也進行了一次全方面的復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例如,教師讓學生運用“智”字組詞,比較哪一組組出的詞匯最多、最快,從而成為領先的獲勝者。有的組就組出:“智慧、急中生智、智取、足智多謀、智多星”等這樣有些難度的詞匯,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水平。
(五)開展多種課外閱讀,增強學生識字量
小學生的識字教學除了在課堂上的教學外,還要結合課堂之外的學習,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第二課堂,通過學生的閱讀,不僅能鞏固學生已經學過的漢字,還能幫助學生學習新的漢字,學生通過閱讀帶有拼音的文章增加自己的漢字識記量,培養學生通過閱讀自主識字積累的習慣。例如,教師給學生指定小學生讀物《小王子》,這本書是帶有拼音的讀物,不僅有豐富的情節還有很多新的漢字出現,學生通過拼音就能實現識記的目標,積累漢字識記量。此外,小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將自己新認識的漢字記錄在自己的小本上,作為自己時刻復習的知識,這樣就能很快地積累更多的詞匯,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
三、提高小學中年級寫字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教師注重學生書寫技巧的傳授,把握寫字的重點
寫字是為學生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教師在進行漢字書寫的教學時,除了注重筆順,還要注重寫字技能的傳授,讓學生把握住寫好一個漢字的重點,便于學生寫出鏗鏘有力的漢字。例如,教師在教授《放飛蜻蜓》這篇文章中的漢字——“慈”、“愛”這兩個字時,由于這兩個字不好寫,教師通過結構分解的講解讓學生明白自己在書寫時要按照比例把字寫得美觀、均勻,而不是頭重腳輕,歪歪扭扭的。對于學生寫字不規范的地方,教師要給予指點,幫助學生糾正,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書寫,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二)運用描紅法規范學生書寫漢字
為了讓學生在漢字的書寫上更加規范和美觀,避免很多相似的字混淆寫錯,教師首先給學生分析這些漢字的區別在什么地方,并通過解釋漢字的含義來幫助學生進行區分。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荷花》這篇文中的漢字——“蓮、蓬”這兩個字時,就要給學生仔細分析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