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摘要】:地名體現了泰民族的心理特征,是一個民族所特有的,不同的民族其心埋特征是不同的,泰民族的心理特征也通過地名透視出來。本文通過探究泰國姓氏與地域名稱的概況,一方面進一步了解泰國東北部地名的命名方式和來歷,另一方面來研究泰國東北部人們姓氏的的命名方式及來歷。
【關鍵詞】: 東北部;府名縣名;姓氏;命名方式;來歷
一、泰國東北部姓氏與府名縣名的概況
據分析了解到佛歷2456年至佛歷2466年間,泰國東北部府和縣的歷史,及分析了姓氏命名條例實行期間,使用地名作為姓氏的府和縣的情況,得知在東北部地區已使用了22個姓氏[1],即(1)???????(猜也奔)(2)?????????(武里南)(3)?????????(咖拉辛)(4) ???????(酷龕)(5)????????(素林)(6)???????(廊開)(7)??????? (孔敬)(8)???????????(烏汶)(9) ?????????(單坤拓)(10)??????(促猜)(11)???????(磨艾)(12)?????(披邁)(13)????????(北通差)(14)???????(素銀)(15)???????(蒲僑)(16)?????????(巴空差)(17)???????(佛太頌)(18)??????????(素萬那普)(19) ?????????(仰莎瑪)(20)????????(叻武里)(21)??????(普樂)(22)????(那更)。這22個姓氏中,地名會隨著行政等級的提升名稱也跟著改變,其中只有2個地名沒有改變,即(1)???????(素銀)(2)????(那更)。
泰國在公歷1932年以前是封建君主制的國家,有嚴格的封建組織和等級制,王室和貴族作為國家的統治階級,他們有機會被授予一定的爵銜。王室和貴族的爵銜一般是放在姓名的前面,如果不清楚相對應的爵銜,就容易與名字相混淆。
佛歷2524年,??????????????????[2]記載著姓氏的命名的幾種規則:(1)根據祖先名字來命名,例如:?????????? ??????????? ?????????????? (祖父名為Dech,父親名為Kh?m,姓氏便是祖父名+父親名,即Dech+Kh?m=Dechkh?m)等;(2)根據地方名來命名,即:根據家鄉的城鎮地址來命名,例:“??????”;(3)根據職業來命名,即:根據自己或者祖先們養活自己生活的生計來命名,例如:??????(花匠)??????(生意人),等,只能用純正的泰語詞匯,不能翻譯為巴利語或者梵語;(4)根據人種、種族來命名,例如:????????(老撾人,有老撾血統的);(5)根據國籍來命名的,即,將血統種族放在國籍前,例:????????(中國國籍)等。
泰國東北部與???????? 王國(???????????????)彼此有著源遠流長的關系,根據泰國東北部周邊歷史記載,當時的中心在那空拍儂,管轄著湄公河兩岸的區域,從烏隆、廊開、萬象、那空拍儂到烏汶,這些都與瀾滄王國有著密切的聯系。開始執行舊時特薩皮邦制度制之后,中部的省進行了重新的劃分,如下:
(一)呵叻府 于佛歷2436年建立,是暹羅國第一個省會,在初期碧差汶府和羅姆薩府是合在一起的,在佛歷2442年割分為:1.呵叻縣 2.差也奔縣 3.武里南縣
(二)黎逸府 原先是東北部的一部分,建立于佛歷2443年,但之后就被割分為兩個府,即:黎逸府和烏汶府,佛歷2455年,正值曼谷王朝拉瑪六世王統治時期,黎逸府就由1.黎逸縣 2.馬哈沙拉堪縣 3.加拉信縣組成
(三)烏汶府 原先是東北部的一部分,建立于佛歷2443年,但之后就被割分為兩個府,即:黎逸府和烏汶府,佛歷2455年,正值曼谷王朝拉瑪六世王統治時期,烏汶府由1.烏汶縣 2.庫龕縣 3.四色菊縣 4.素銀縣組成
(四)烏隆府 建立于佛歷2442年,由1.烏隆縣 2.孔敬縣 3.萊縣 4.那空拍儂縣 5.廊開縣 6.沙功那空縣組成
二、泰國姓氏的來源
泰國人的名字與其他民族的相同,都是從古至今演變而來的。最初的泰國人是沒有姓氏的,只有父母出生時所取的小名,直到曼谷王朝拉瑪六世瓦棲拉兀王登位時,通過制定相關的姓氏命名條例,明確表明泰國人需要有姓氏,從那時起泰國人才開始有了姓氏。曼谷王朝拉瑪六世王瓦棲拉兀國王認為普及姓氏是國家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并在一篇日記中寫到“……姓或者氏,其他國家皆已具備,而我國尚未擁有……它可以令我們追溯懷念自己的祖先。對于那些值得紀念的名字,應小心維護使之萬古流芳。我輩需謹記,切忌自私自利,對于自己的名聲和國家榮譽,皆需同樣加倍珍惜……”[3]。因此,他在1912年3月22日宣布姓氏命名條例開始生效,規定國民必須申報姓氏,并且由男子作為家庭姓氏的繼承人。并于1913年7月1日開始下令實施。
三、泰國府名縣名得名的由來
泰國府名的由來多種多樣,根據一些資料的研究整理分析,可以把泰國府名命名的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一)選擇含義較好的褒義詞來命名
構詞這類府名的語素有“美麗”“堅固”“偉大”“幸福”等具有美好含義的詞語,例如:曼谷——“天使之城”;信武里府——“勇敢之城”;;沙功那空府——“完整之城”;素可泰府——“幸福之城”;披集府——“美麗之城”;北碧府——“黃金之城”等。
(二)受梵印佛教文化的影響
(1)對印度文化的移植復制
羅摩王的京城,出自于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也就是現在的阿育陀耶——“無敵之城”。
(2)涉及佛教事物
作為泰國古老城市之一的佛統府被稱作“第一城”,也是印度佛教傳入且得以弘揚的地方。被譽為“蓮花之城”的巴吞他尼府,所用來命名的蓮花也是佛教之物。
(三)關于國王至尊
1.有“王者”之意
叻丕府和呵叻府都有“王城”的含義;被譽為 “善(仁)王之城”的洛坤府。
2.由近代皇帝欽賜賦名的地名
根據林光輝《新編泰國七十三府》可得出:“素叻他尼府由拉瑪六世賜名;攀牙府由拉瑪三世賜名等”。[4]
(四)反映泰國歷史
1.古國城邦的歷史
華富里府:“泰國歷史記載,該城887年曾為高棉人的首都,1257年泰人遷至此地”[5]。在大城時期,僅次于大城,也有“軍都之城”的含義。
2.因戰爭歷史而得名
猜納府被譽為“勝利之城”,因其泰文的名稱可意為“勝利府”,在古時,猜納府是素可泰時代的前哨城府,因每次與緬甸軍隊作戰都能大獲全勝,致使成為了該府名的來源。
(五)按地理環境特征來命名
1. ?地形地貌
作為“澤府”的北標府,該府位于泰國低平處,水災事故多,所以才有此名;春武里府被稱作“水城”,在巴利梵語中“Chon”是“水”,而“Buri”是“城市”,所以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水的城市”或“水都”等。
2. 因物產特征得名
原名瀾滄的萊府,直譯是百萬只的象,也就是多象的含義。
3.因河流山川而得名
羅勇府,因羅勇境內有羅勇河流;廊開府,因境內有廊開湖而得名。
小結
地名體現了泰民族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是一個民族所特有的,不同的民族其心埋特征是不同的,泰民族的心理特征也通過地名透視出來。泰國人的姓氏也選擇含義較好的褒義詞來命名。從搜集到的資料可以進一步的了解到人名姓氏和東北部地區府名縣名的命名方式及來歷,可為后面兩者的關系探究提供進一步的資料。
注釋:
[1]從內政部地方行政廳下相關資料,http://www.dopa.go.th/
[2]是泰國曼谷王朝六世的一個較有名的名人志士
[3]金勇:《泰國姓名文化研究》,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第19-20頁
[4](泰)林光輝:《新編泰國七十三府》[M],泰國南美有限公司,1984年版
[5](泰)王洪寶:《暢游泰國七十六府》[M],泰國大同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