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梅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本文主要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創造力提出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創造力;策略
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是,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仍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行,高中物理教學逐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向向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在物理教學中,要加強實驗教學,重視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一、鼓勵學生要有質疑精神
高宗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改變傳統的老師講的方式,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結合起來,讓學生開拓思維,敢于質疑,創造平等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會對物理學習多思考,有利于培養其創造力。在教學期間,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多進行溝通,讓學生在放松的環境下進行學習、研究、探討。如果學生提出不同于教材的想法時,教師不能直接評價對錯,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實驗,來驗證推理自己的想法和結論是否正確,這樣更能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此同時,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具有針對性,實驗中要讓學生猜測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大膽的質疑,教師及時給予一定的引導。例如,在進行加速度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拋出這樣的問題:“是否加速度一定大于速度嗎?”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去探究速度、加速度之間的關系,進而通過實驗來一步步證實結果,在這個期間,讓學生積極地自主思考,作為學習的主體,更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小組合作法進行探究教學
學生的創造力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發散式思維與自身的創新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實行分小組的集體合作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水平,形成集體榮譽感,能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進行自我開創性學習,增強學生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團隊責任意識,通恰同學關系,同時更快的讓學生學習到物理課本的理論與實踐知識。讓學生自己有獨立思考與動手能力。教師要注重培養每個學生后天的探究精神與創新精神,保證學生擁有高效的學習效率,對知識有更加充分的掌握消化。
例如,在進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DIS實驗來幫助學生一步步的了解掌握機械守恒的規律,通過對學生分小組進行操作,觀察擺錘運動過程中的機械性能的變化,以此分析機械能守恒規律。經過實驗可以讓學生發現:動能與勢能之間是反作用的關系,勢能越小,動能就越大,機械能則一直呈減小的狀態。這個時候學生就會有疑惑“為什么機械能會一直減小?”從而就會有更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分析實驗數據發現,機械能的減小都相當接近零,有學生想到可能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實驗來證明。因為DIS實驗中空氣阻力太小,所以不適合用于研究空氣阻力因素的影響,如果把阻力作用加大,比如讓小車順著粗糙的斜面向下滑動,對整個過程中小車的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變化進行記錄。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在小車滑下的過程中勢能減小,動能增加,機械能也減小,機械能不守恒,表明阻力可減小機械能的猜想是對的。這種探尋答案的過程,很好地展現了物埋學科的探究思想,同時讓學生在動態立體的實驗過程中學習,有助于學生形象化地理解實物理知識,加深記憶,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開拓創新,培養其創造力。
三、開展創新性實驗
在物理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作為主要教學模式應當給予重視,與此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在進行物理實驗時,學生要學會和掌握的不僅僅是實驗的具體流程和步驟,更應該從表到里,對實驗的研究方法進行深入了解,例如,控制變量法、間接測量法等等,幫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在比較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教材中的經典實驗,有效的在課堂上進行應用展示,安排學生作為實驗操作的主題,教師做指導,師生共同進行探究,對實驗進行設計、猜想、操作以及討論,最終得出實驗結果。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采取探究性的實驗方法,例如,對“加速度”的學習中,可以設置:“速度不同,列車內的容器傾斜角度有何變化”,需要準備實驗器材清水、刻度尺以及玻璃盒子等等,讓同學們借助器材,假設分別乘坐的是高鐵和普通列車,在“車輛”啟動和完成路程時,分別觀察測量玻璃盒中水的傾斜角度有何變化以及變化幅度。普通列車盡管比高鐵要慢,但在發車的開始和到站減速時加速度都比較大。相反,高鐵在發車和到站時反而更加的平穩,通過這種對比探究性實驗,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速度、加速度之間的區別,不僅明白了前面提及的問題,還在探究性實驗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四、結語
在高中物理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特別是在實驗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改變傳統的上課模式,加強師生的互動交流,“教”與“學”要有機結合,創新學生的思考模式,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的好習慣,并讓學生主動地去進行實驗探究,從而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的效果,培養了學生創造力的同時,還得到了更好的物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蘇軍.《特級教師呼吁重視原創實驗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作用——不能光在黑板上做實驗》,《文匯報》,2009,11.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研修手冊-物理課程標準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蔡繼樂.《培養創新能力先破應試藩籬》,《中國教育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