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采用2005年~2013年間廣東省相關數據,實證研究了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分析了高技術產業對GDP、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和五大行業對高技術產業增速的貢獻率,在此基礎上,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提出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建議,以更好地發揮其在推動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高技術產業;經濟增長;關聯度分析
一、 引言
1. 理論依據。近些年,學術界越來越關注、重視高技術產業發展等問題。在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結構改變,且已成為國家競爭的戰略高點。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經濟發展不可能再延續粗放型模式,發展集約型模式迫在眉睫。在產業轉型過程中,我國高技術產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國內外學者對于高技術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競爭力、創新能力評價、產業關聯以及產業集聚等方面,而針對高技術產業發展及其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所得出的結論也有所不同。
(1)國外學者相關研究。John E.Merchant(2003)剖析了美國的經濟政策,研究結果表明,制定配套的經濟政策對于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是十分必要的。Byung-Rok Choi(2006)以發達國家為研究樣本,研究了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并指出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有逐步擴大的趨勢。Raab、Raym(2006)等采用DEA方法,對美國的高技術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指出有一些州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高技術產業的發展。Ellis Connolly等(2006)以澳大利亞的高技術產業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技術投入與生產率具有正相關關系。Christ Opoulos等采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計量方法,指出金融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具有單向格蘭杰因果關系。Cyriac采用同樣方法,以亞洲國家金融一體化水平為分析樣本,指出相對于中等收入國家而言,高等收入的國家金融一體化程度更高。
(2)國內學者相關研究。史丹、李曉斌(2004)剖析我國高技術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蔡鋒偉(2008)研究結果顯示經濟增長對高技術產業的貢獻率接近70%,兩者具有高度的相互關系。楊志江、羅掌華(2010);陳新國、肖新新等(2011)運用協整方法檢驗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表明兩者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的增長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陳思、陳鐵山(2012)運用灰色關聯性分析方法,以吉林省高技術產業為研究對象,研究其與經濟增長間的互動關系,實證結果表明高技術產業對吉林省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帶動作用,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張華平(2013)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方法,指出經濟的增長不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原因。李洪偉、任娜(2013),運用東、中、西部面板數據,從區域視角出發進行,實證結果表明在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的增長是高技術產業發展格蘭杰檢驗的原因,東部地區經濟的增長卻不是。
2. 高技術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互動關系分析。
(1)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的增長具有促進作用。索洛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指出,在落后的地區通過加速積累和引進外資會實現經濟的有效增長;在發達地區資本積累到達一定限度后,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性變量是技術進步率。內生增長理論也認為知識和R&D投入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二者也是高技術產業不可或缺的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經濟增長,對其拉動效益日漸明顯;(2)高技術產業能夠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并對第一、二產業的發展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促使產業結構優化;(3)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技術進步、創新;(4)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的制度創新。
(2)經濟的增長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高技術產業一般是指具有知識技術密集、資源能源消耗低和研發投資大等特點的產業,主要包括新材料、新技術和生物工程等領域。高技術產業最主要的特征是技術的進步與創新,而技術的進步與創新離不開資金、技術、人才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制度政策的支持,經濟增長可以為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經濟、人才等基本保障。所以,經濟的增長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表現為以下幾點:(1)經濟增長是基礎,為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人才、技術等支持;(2)經濟的不斷增長促進高技術產業的不斷創新,更好地滿足新的市場需求;(3)經濟的增長能夠不斷拓寬市場范圍,加快高技術研究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進程。
3.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現狀分析。筆者手工搜集廣東省高技術產業中各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2003年~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表現出穩定的增長趨勢,2012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為2003年的3.95倍。從行業角度來看: 航空航天制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最快,發展速度尤為突出,2003僅為6.76億元,2012年增長至68.5億元,增長了10.13倍。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明顯,且呈現出平穩的上升趨勢;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迅速。2007年之前增速明顯,但2008年和2009年其主營業務收入出現負增長,2009年達到最低值。醫藥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2003年的209.6億元、89.12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966.7億元、617.7億元,分別增長了4.61倍和6.93倍,增長速度明顯且呈現出上升趨勢。
固定資產投資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在2008年~2009年間出現了較大波動,之后呈現出較強的上升趨勢;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航空航天、醫藥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四個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這支撐了我國高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
二、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華中理工大學的鄧聚龍老師于1980年初首次提出了灰色系統理論,灰色關聯性是該理論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運用灰色關聯度方法分析數據時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數據的預處理、篩選參考數列和計算關聯系數的兩級差、關聯度系數。本文采用了國家統計局2002年頒發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的通知》分類方法,包括:航空航天、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電子及通信設備以及醫藥等制造業。本文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廣東省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年鑒》。
三、 模型建立
本文用Y1k、Y2k、Y3k、Y4k、Y5k分別代表第一產業、工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結合廣東省2005至2013年間地區生產總值和上述各產業數據,構建灰色關聯模型,在此基礎上計算出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系數。通過比較分析出廣東省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1. 數據的預處理:因為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發展速度快于地區生產總值的,若直接將Yik(i=1,2,…,5)與GDPk(k=1,2,…,9)建立灰色關聯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反。所以,筆者將各年的Yik除以當年廣東省的GDPk以下記為Gk,即得到Yik/Gk,以保證各因素數值具有等效性。
2. 無量綱處理:文中采用各年各產業增加值與GDP的比值除以2005年各產業增加值與GDP,如公式(1)所示:
Yi=(yik/Gk)/(yi1/G1)(1)
3. 挑選參考數列:Y0k為比較數列Yik中各K時點的最大值,即最優狀態下的數列,可以表示為:Y0k=max(Yik)。
參考數列:Y0k={Y01,Y02,…,Y09},{Y0k=maxYik}(2)
比較數列:Yik={Yi1,Yi2,…,Yi9}(3)
第K年的灰色關聯系數如公式(4):
?姿ik=■(4)
其中,■|Y0k-Yik|是一級最小差,該指標代表在第Yi曲線上尋找與Y0最小差的點,■■|Y0k-Yik|為二級最小差,該公式代表在一級最小差點的基礎上,按照i=1,2,…,6找出所有曲線Y0中的最小差,求解灰色關聯系數?姿ik,進而計算出各產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系數。本文分辨系數?籽=0.5,其值越小代表分辨力越大,取值區間一般為(0,1),當?籽﹤0.546 3時,分辨力最好。灰色關聯度則為各年度的?姿ik平均值,在本文中該指標計算公式為?撞?姿ik/9。
四、 實證分析
1. 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分析。由表3我們可以看出,GDP增長與各產業的關聯度依次為:第三產業、工業、高技術產業、第一產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排名第一,高技術產業排名第三。由此可見,高技術產業與廣東省經濟增長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2. 高技術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析。貢獻率通常指,某一指標的貢獻量除以總貢獻量,該指標能夠較好地衡量經濟增長情況,通過該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對兩者的貢獻率,從圖1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在2008年~2010年,由于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等國內外因素的影響,致使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較低,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現象,在2009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對 GDP、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均達到了最低值,之后其貢獻率呈現上升的趨勢,但具有較大的波動。
3. 各行業對高技術產業增長貢獻率分析。依據貢獻率的求解方法,同樣可以求出各行業對高技術產業增長的貢獻率,從圖2可以看出,2009年前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對高技術制造業增速的貢獻是較大的,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對高技術產業的貢獻值最高,具有明顯優勢,但其在2009年~2010年其貢獻率有所下降,隨后又出現了上升態勢;其次是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在2009年對高技術制造業增速的貢獻最低,并出現了負值。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和航空航天對高技術產業的貢獻率比較低,但走勢比較平穩。
五、 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文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采用廣東省2005年~2013年間高技術產業、第一產業、工業、建筑業、第三產業和地區生產總值的數據,剖析了各產業與經濟增長間的相互關系,結果表明廣東省經濟的增長與第三產業關聯系數最強,其次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對GDP和工業的貢獻率較大,但也有較大的波動,分別在2005年和2009年出現了最高值和最低值。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拉動作用,但其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廣東省可以從宏觀層面——政府和微觀層面——企業兩個層面提出相關政策,促使高技術產業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實現跨越式發展。
1. 發揮政府支持引導作用。首先,廣東省政府要結合本地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配套相關政策,優化高技術產業內部結構,合理配置科技資源,給予高技術產業政策及稅收等方面傾斜,促使其持續健康的發展。其次,政府建立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積極引導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政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共享交流平臺,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進而實現產業服務的專業化、平臺化、市場化、產業化,提高技術創新水平;最后,政府要大力鼓勵社會資本與先進的技術投入到高技術產業領域,完善高技術產業投資融資環境。
2. 企業應該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引進和提高技術研發、轉化能力。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吸引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技術,特別要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與人才引進、培養是密不可分的;其次企業應該逐步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對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標準的研發,進而帶動相關產品生產的高端化。最后,企業要加大科技知識的轉化效率,在繼續增加研發投入的基礎上,構建知識交流與共享平臺,避免出現高技術企業重引進輕消化現象。
參考文獻:
[1] 陳鐵山,陳思,邵宏.吉林省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關聯性的實證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39-45.
[2] 史丹,李曉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數據檢驗[J].中國工業經濟,2004,(12):32-39.
[3] 蔡鋒偉.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相互關系的實證分析[D].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學位論文,2008.
[4] 楊志江,羅掌華.我國科技經費投入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10,(4):98-101.
[5] 陳新國,肖新新,等.我國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的協整研究[J].技術經濟,2011,(12):58-63.
[6] 張華平.高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10):115-117.
[7] 鄧聚龍,灰色預測與決策[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6.
[8] 周浩.遼寧省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計量分析[J].區域營銷,2014,(39):60-6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7126101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13XMZ079;14XMZ054);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支持(項目號:NMGIT1405)。
作者簡介:趙淑芳(1981-),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司金融及產業發展。
收稿日期: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