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 張俊麗 李國棟

摘要:企業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兩種成長戰略如何影響企業研發投入,而董事會治理職能發揮能否協調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投入的關系成為攸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文章利用我國滬深兩市經驗數據實證檢驗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以及董事會治理對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企業跨行業的多元化戰略擴張抑制了研發創新資源投入,而以市場競爭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擴張則助推企業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力度,而擴大董事會規模、增加外部獨立董事以及強化董事會成員溝通則有助于正向促進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研究結論對于指導協調平衡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董事會治理
一、 引言
加大研發創新資源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確保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但研發創新投入屬于高投資、長周期、高風險和高失敗率的戰略決策(Holmstrom, 1989),因而現代企業制度下兩權分離使得管理層經常通過縮減研發創新投入來滿足個人效用(Hoskisson & Hitt,1988),從而會嚴重影響和削弱他們對創新的追求(Wright et al.,1996)。而多元化戰略與國際化戰略這兩種成長戰略選擇也反映了管理層戰略管理決策導向,因而兩種成長戰略導向對企業研發創新投入如何影響已成為高層管理者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現代企業制度下,董事會作為協調股東與管理層利益沖突的重要制度設計和安排,董事會治理作用的發揮又是如何影響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創新投入之間關系,也尚有待于進一步理清。因此,本研究將基于代理理論、戰略管理理論以及董事會職能理論,深度探討企業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選擇對于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以及董事會職能發揮對于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投入關系的調節作用。
二、 相關研究假設
目前,國內外較為傾向一致的結論是企業多元化戰略將會抑制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一方面,相比較于多元化戰略能夠實現企業規模快速擴張、構建商業帝國、以及提升管理者威望,研發創新投入活動的長期性和盈利前景的不可預見性,使得管理層更傾向于選擇多元化戰略分散潛在風險,從而會嚴重影響和削弱他們對創新的追求(Hoskisson & Turk,1990)。另一方面,多元化戰略的實施過程必然伴隨著資源分散投資,甚至為了培育和開辟新業務市場而大幅度減少對先前業務發展的資源供給,從而限制了既有業務的研發創新資源投入。國內外學者實證研究結果也表明了多元化戰略的實施抑制了企業研發創新資源的投入。魏鋒和石淦(2008)實證結果表明多元化經營將導致企業減少研發投人。進一步地,張子峰等(2010)研究認為多元化戰略類型是影響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關系的關鍵因素,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企業非相關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負相關,而相關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正相關。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1:企業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負相關。
與企業多元化戰略將更多焦點集中于開辟多業務、多行業市場不同的是,企業國際化戰略擴張更多地是將焦點集中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延伸,甚至是企業專業化戰略在國際市場的探索和實踐,研究表明企業國際化擴張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其現有的技術知識存量(楊震寧等,2010)。而且,國際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激烈性,使得企業必須將研發創新資源投入擺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甚至實現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國際化、全球化。Dunning(1988)研究認為迅速將產品推向市場、最大限度利用全球市場并保持競爭優勢,以及充分挖掘前期研究項目效益是跨國公司創新全球化的重要目標。因此,本研究認為企業國際化戰略擴張將極大地促進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研發創新活動中去,以應對更為復雜的國際競爭,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2: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正相關。
現代企業制度下,董事會治理能力是影響股東與管理層利益一致程度,進而決定企業戰略決策選擇科學性的重要影響因素,而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會會議次數是反映董事會治理能力的重要特征變量。首先,董事會規模是反映董事會監督管理層能力,以及知識結構合理性的重要指標。就董事會規模與企業成長戰略、研發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而言,目前國內外學者尚未達成一致共識。如Zahra等(2000)研究結果表明,董事會規模與企業創新存在顯著的倒U型關系。而劉勝強和劉星(2010)研究結果則顯示董事會規模與企業研發投資之間表現為存在雙門檻值的非線性關系。但本研究認為,相比較于規模較小的董事會,規模較大的董事會由于成員知識結構、背景經歷的多樣性,將更加有助于提高董事會戰略參與的有效性和主動性,從而對于監督和指導管理層科學平衡成長戰略與研發創新投入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獨立董事的外部獨立性以及知識背景的專業性使得獨立董事的存在對于調節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獨立董事監督職能的發揮有助于促使管理層選擇更符合長遠發展的研發創新戰略,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從而有助于平衡企業短期發展與長期戰略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獨立董事良好的專業背景也有助于發現創新機會,促使管理層加大研發創新投入(馮根福和溫軍,2008)。Chung 等(2003)研究發現公司獨立董事比例與研發投入占比正相關。
董事會會議作為反映董事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針對董事會會議的有效性目前尚存在一定爭議。國內外部分學者傾向于認為董事會會議的召開更多企業危機之后的被動應急手段,但本研究認為董事會會議同樣也是企業事前的戰略決策平臺,董事會會議的召開對于協調各方意見商討企業長遠發展戰略仍具有重要意義。如張俊生和曾亞敏(2005)研究發現積極的董事會行為對于監督管理層起到重要作用,董事會會議頻繁有助于更換業績不良的管理者。李維安和唐躍軍(2006)也傾向于支持應該加強董事會運作。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董事會積極履行職能將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協調短期與長期發展之間的平衡,更有助于管理者選擇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決策。因此,本研究有如下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3a:董事會規模對企業多元化程度、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研究假設3b:獨立董事比例對企業多元化程度、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研究假設3c:董事會會議次數對企業多元化程度、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三、 研究設計
1. 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綜合借鑒國外研究有關企業研發創新成果在樣本選擇時的經驗做法,本研究選擇2013年中國滬深兩市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并做如下篩選:(1)剔除相關變量數據難以獲得的樣本企業;(2)剔除研究變量需要自然對數化而變量為負值的樣本企業。最后,本研究共獲得有效樣本1 327家。其中,樣本企業研發投入、銷售收入行業結構、國外銷售收入等數據來自于Wind資訊數據庫,董事會治理變量、企業特征變量來自于CCER數據庫。
2. 研究變量選擇及度量。
(1)研發投入(R&D):綜合借鑒國內外已有相關研究,并結合數據可獲得情況,本研究用企業年報披露的研發支出與銷售收入比值度量研發投入情況,比值越大表明企業研發創新投入越高。
(2)多元化程度(AdjH):本研究選擇企業各行業銷售收入調整赫芬德爾指數作為企業多元化戰略擴張程度的度量指標,具體而言AdjH=1-∑Pi2,其中Pi為企業各行業銷售收入占全部銷售收入的比值。
(3)國際化程度(InterD):企業國外銷售收入(含港澳臺地區)與全部銷售收入之比,比值越大企業國際化程度越高。
(4)董事會治理變量。
①董事會規模(Boardsize):董事會中董事成員人數。
②獨立董事比例(ROID):獨立董事人數與董事會規模之比。
③董事會會議次數(BoardM):董事會年會會議次數,不包括以電話會議形式召開的董事會會議。
(5)控制變量:先前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變量以及企業特征變量也是影響研究結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選擇企業利潤總額(Profit,利潤總額的自然對數)、資產負債率(DA,總負債與總資產比率)、企業規模(Size,企業總資產自然對數)、董事會持股比例(BoardS,董事會成員持有本上市公司股份比例)、管理層持股比例(ManageS,管理層持有本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股權集中度(CR5,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作為控制變量。
四、 研究假設檢驗
1. 研究變量Pearson相關性分析。本研究利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方法對研究變量間的相關性進行初步檢驗和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企業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顯著正相關(r=-0.131,p<0.01),而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之間存在不顯著的正相關關系(r=0.017)。進一步地,研究結果表明董事會規模和獨立董事比例與研發投入相關系數分別為-0.089和0.047,并且分別通過了1%和10%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董事會持股比例、管理層持股比例與研發投入相關系數分別為0.188和0.187,并且一致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表明強化企業高管長期激勵有助于促進企業研發創新投入。
2. 研究假設檢驗結果及分析。本研究利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對相關研究假設進行檢驗,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回歸結果1和回歸結果2對比顯示,與企業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不同的是(α=-0.012,p<0.01),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α=-0.03,p<0.10)。進一步地,回歸結果3則顯示在綜合考慮企業多元化戰略與國際化戰略這兩種成長戰略交互影響時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相比較企業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之間存在并不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多元化戰略與國際化戰略作為企業兩種不同類型的成長戰略對企業研發創新投入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影響效果:一是多元化戰略通過進入多個行業來獲取盈利空間,將分散企業研發創新資源投入,這一研究結果也符合委托代理理論管理層自利假設,即管理層傾向于通過多元化戰略這一“帝國構建”手段來維護個人私利,以及規避研發創新投資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以及由此衍生的個人職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二是對于國際化戰略而言,國外市場的殘酷競爭迫使管理者必須更多地依靠企業研發投入來提高產品競爭力才能贏得市場認可和股東信任。但是,在面對多元化戰略潛在競爭優勢的驅動下,作為理性人的管理者更傾向于選擇國內多元化戰略擴張進入新的業務領域,而非借助國際市場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地位,從而降低了企業研發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回歸結果4表明,除董事會會議次數外,董事會規模和獨立董事比例對于企業多元化程度與研發投入關系具有顯著正向調節作用。這表明,擴大董事會規模、增加外部獨立董事等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董事會約束、監督管理層更加關注企業長遠戰略發展、而非短期規模快速擴張的能力,因而有助于抑制多元化戰略擴張對企業研發創新投入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規模較大且外部獨立董事比例較高的董事會,董事成員豐富的專家背景和更廣闊的信息渠道也能更加有效地的辨析多元化戰略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減少“多元化戰略陷阱”,促進董事會咨詢職能的發揮。
回歸結果5顯示了董事會治理變量對于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研發投入關系的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這說明,對于企業國際化戰略擴張而言,擴大董事會規模、增加外部獨立董事比例以及更為頻繁地召開董事會會議是企業通過增加研發創新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進而將產品市場從國內延伸至國際的重要治理機制保障。
回歸結果6顯示的是探索性地綜合考察董事會治理變量對于企業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與研發投入關系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與董事會治理變量對企業國際化戰略與研發投入關系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不同的是,董事會治理變量對于企業多元化戰略與研發投入關系沒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這說明對于同時選擇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擴張的企業而言:一方面董事會治理效能的發揮有助于抑制多元化戰略對企業研發創新投入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國際化戰略擴張的市場潛力和外在競爭壓力,加之董事會監督職能、咨詢職能乃至資源職能發揮的共同作用,也能有效抑制企業短期多元化戰略擴張對研發創新資源投入的侵占,促使管理層選擇更符合股東和企業長遠發展的投資戰略。
五、 結論與政策建議
隨著中國企業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加劇,加大企業研發創新資源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培育和塑造核心能力,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根本保障。然而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研發創新活動投資回報周期的長期性和盈利前景的不確定性,使得管理層與股東(下轉第108頁)在研發創新資源投入上存在一定的沖突。特別是當企業面臨著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兩種不同導向的成長戰略時,兩種戰略將如何影響企業研發投入,以及董事會治理職能的發揮能否有助于平衡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投入之間的關系成為本研究探討的核心問題。
本研究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企業多元化戰略選擇與實施確實分散和弱化了企業研發創新資源的投入,而國際化戰略的選擇則助推企業加大研發創新以支撐產品市場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延伸。而擴大董事會規模、增加外部獨立董事比例,以及強化以董事會會議為表現形式的董事會溝通機制將有助于約束管理層基于自利動機驅使的研發創新資源投入積極性不足問題,督促其選擇更加符合企業和股東長遠利益的研發創新戰略。相關研究結論對于科學認識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通過強化董事會治理以協調與平衡企業成長戰略與研發創新投入關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魏鋒,石淦.多元化經營、研發投入與公司績效[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11):49-54.
[2] 張子峰等.多元化經營對R&D投入影響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2):19-22.
[3] 楊震寧等.中國企業研發國際化:動因、結構和趨勢[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4):44-55.
[4] 劉勝強,劉星.董事會規模對企業R&D投資行為的影
響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0,28(3):82-86.
[5] 馮根福,溫軍.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與企業技術創新關系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7):91-101.
[6] 張俊生,曾亞敏.董事會特征與總經理特征[J].南開管理評論,2005,8(1):16-20.
[7] 李維安,唐躍軍.公司治理評價、治理指數與公司業績[J].中國工業經濟,2006,(4):98-107.
基金項目:天津市2013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天津市民營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路徑”(項目號:TJGL13-028);中央高校基金項目“中國機場業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多層次評價研究”(項目號:ZXH2012N002)。
作者簡介:金浩(1951-),男,朝鮮族,吉林省延吉市人,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國木浦大學博士,漢城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為企業現代管理決策系統、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張俊麗(1983-)(通訊作者),女,漢族,山西省臨汾市人,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教師,研究方向為戰略管理、公司治理、民航競爭力評價;李國棟(1983-),男,漢族,山東省曹縣人,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天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為公司治理、組織與戰略管理、民航社會經濟貢獻評價。
收稿日期: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