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摘 要】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個人隱私、信息安全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用戶的隱私觀念相對淡薄,再加上運營商對利益的追逐及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更加劇了用戶的個人隱私安全威脅。基于此,本文將從現代社會網絡大環境入手,探討個人信息及隱私的保護問題。
【關鍵詞】網絡社會 隱私保護 原則
微時代自媒體技術的應用,對于個人隱私的保護問題提出了挑戰。特別是網絡環境下個人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更高,數以兆計的網絡信息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信息資源一方面拓寬了我們的信息獲取渠道,滿足了我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為個人隱私保護帶來了難題。根據CNNIC2014年網民安全信息研究報告顯示,約有74.5%的網民曾遭遇過信息安全問題,也有近九成的網民表示在受到個人信息安全威脅后沒有任何辦法去應對。可見,作為傳統隱私認知方面的保護規范,在互聯網新媒介環境下受到威脅。是什么因素導致個人隱私保護遭遇困境?應該如何建立隱私保護原則?
一、構成個人隱私暴露的因素分析
(一)現代網絡的連接性
從我們所處的社會媒體環境來看,網絡無處不在,尤其是社交網絡平臺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更大。如某些社交網站采用好友推薦的方式,對生活中交往頻率很低的用戶進行推薦,維系這種人際關系的依據是擁有用戶數據信息的社交網絡軟件,以讀取網絡信息或讀取手機通訊錄等方式來判定兩者的關系度。固然,這種通過海量數據來判定社交關系的方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穎和多彩,用戶所留下的狀態、信息、留言、點贊等也就構成了虛擬網絡與現實網絡的連接。然而,廣大用戶的隱私保護觀念不強,其在朋友圈中所留下的各類信息就存在被暴露的潛在威脅。據統計,有半數以上的用戶表示自己個人資料是通過好友推薦泄露的。
(二)運營商受商業利益的驅使
廣大用戶在日常網絡使用中所留下的記錄信息,特別是軟件Cookies中記錄的用戶瀏覽痕跡,很可能造成個人隱私的泄露。運營商掌握著大量用戶的信息、通話記錄等。這些信息,依照規定是不允許推送給廣告營銷商的,但由于運營商監管不力,或者未能履行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私自對用戶信息進行轉讓,以牟取商業利益。這些被出賣的用戶信息很容易被非法使用,損及用戶利益。
(三)公共權力因素
運營商對用戶信息存儲保留一定期限是滿足政府執法的需求,特別是對一些原始數據進行保留。這雖然屬于公共權力,但運營商不可濫用,需要政府對運營商加強監管。尤其在當前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安全威脅尤為突出,對于公民的網絡通信信息所包含的隱私數據,更需要進行嚴格監管和防范,確保個人隱私的安全性。
二、構建個人隱私保護的原則和思路
對于自媒體環境下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特別是對于數據的保存、使用問題,需要進行立法規范。個人隱私保護需要遵循如下原則:
(一)目的確定原則
所謂目的確定原則,是指主要從個人隱私信息的明確使用范圍上進行合理規定,不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改變個人信息的使用目的。面對網絡環境下大數據時代的沖擊,各運營商及機構要明確個人信息數據使用的特定性要求,從軟件設計、制度規范上對用戶信息使用要求進行明確,不可濫用用戶信息,造成用戶信息泄露。
(二)質量保證原則
所謂質量保證原則,就是從信息管理者視角,對個人信息資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進行規范。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分別與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等多家單位進行協同,將建立個人信息保護的內控機制及個人隱私安全狀況、保護措施進行明確,并交由相關評測機構進行評測和監管。其中,對于個人信息的處理中出現的泄露、篡改、丟失、不當使用等問題進行了預案制定,對于個人用戶信息遭遇丟失、泄露、篡改者,要從補救措施上加以應對,避免事件影響的蔓延和擴大;同時對用戶進行告知,并及時向個人信息保護管理部門進行通報。
(三)個人參與原則
個人參與原則,就是個人有權決定自己的數據是否被收集,有權知道自己的數據將用于某事或對自身的數據進行確認,并有權進行修改和刪除。從《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中的相關規定來看,個人信息通常包括一般信息和敏感信息兩類,其中,敏感信息的定義為“一旦遭遇泄露或修改,會對標識的個人信息主體帶來不良影響的個人信息”,如我們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政治觀點、種族信息、指紋等;而對于一般信息,在獲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授權后可以進行默許管理。
三、結語
個人信息受到國家的保護,對于新媒體時代下個人信息的管理與使用,依照互聯網管理中心對個人隱私問題的規定,對于用戶信息的收集需要告知個人信息主體,并在由客戶同意授權后來使用這些數據。對于新網絡時代下的個人隱私數據保護,還需要多加宣傳,增強用戶隱私保護意識;對于商業機構,要完善立法,加強監督,督促其履行好自身社會責任,嚴格保護好用戶信息,并對濫用個人隱私信息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參考文獻】
[1]張慧子.新媒體時代公民隱私的侵害與保護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2]蘭麗輝,鞠時光,金華,等.數據發布中的隱私保護研究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08).
[3]王利明.論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以個人信息權與隱私權的界分為中心[J].現代法學,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