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輝
【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有利于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學方法。本文結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的特點,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作用,介紹了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提出了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 案例教學法 應用
一、引入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主要研究國際商品交換具體過程的學科,也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凡國際經貿類專業都把本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針對國際貿易的特點和要求,從實踐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國際貿易適用的有關法律與慣例和國際商品交換過程的各種實際運作,總結國內外實踐經驗和吸收國際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貿易習慣做法,以便掌握從事國際貿易的“生意經”,學會在進出口業務中,既能正確貫徹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和經營意圖,確保最佳經濟效益,又能按國際規范辦事,使我們的貿易做法能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做到同國際接軌[1]。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案例教學法,它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掌握《國際貿易實務》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懂得如何將所學的原理用來解決實際業務問題。
二、案例教學法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案例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一味地教授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課堂比較死板;而案例教學法就打破了這種模式,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入真實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剖析,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和集體研討,使學生思維更加靈活,創新能力得到更進一步提高。這種教學方法創設了一種平等的教學氛圍,師生互動頻繁,使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二)案例教學法可以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提前體驗國際貿易角色,學以致用
《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我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同學以后從事國際貿易工作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是理論不等于實踐,知識也不等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一味地注重理論的灌輸,而不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那么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必然會受到影響,也不利于本課程教學效果的實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提前體驗國際貿易角色,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釋國際貿易實踐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找到問題的癥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業務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要求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對課堂的靈活性要求沒那么高,對教師的要求也僅限于熟悉教材;而引入案例教學后,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到網上、實際生活中搜集第一手資料,并挑選合適的案例到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拓展。
三、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認真備課
為了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認真備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選擇合適的案例,通過網絡和相關書籍,搜集相關的案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深入到外貿公司和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進行調研,搜集一些真實的、典型的、有現實意義的一手資料,進行篩選、加工,整理成教學案例。另外,根據教學進展的需要,選擇與教學內容有內在聯系的案例,教師在上課之前要事先熟悉案例,備好案例課,以便在課堂能靈活地把握。
(二)講授案例
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之后,巧妙地引入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少講多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各抒己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非常活躍,也使學生更輕松地掌握知識點,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解決國際經貿問題沒有最優、唯一的方法,總是存在許多可行的不同的解決方案。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分析和討論中主動、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對問題進行多種解決方法的比較評估,從而選擇最優方案。
(三)教師總結
教師對學生的分析討論做出總的評述,指出其優點和不足,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分歧以及不同的方案予以評述,對案例涉及的核心觀點再進一步做重點講述,加深印象,并進一步提出新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案例教學應該要注意的問題
(一)選擇合適的案例
案例選擇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因而選擇的案例既要與特定的教學內容以及特定的教學環節很好地結合,又要與當前的進出口業務實際聯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難性,給學生開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能夠運用國際貿易專業知識深入分析并解決問題[2]。在選擇案例時,注意它的針對性和典型性,以便能更好地說明問題,能更好地為學生理解。例如,在講述保兌行的責任時可以引入這樣一個案例:某公司接到一份經B銀行保兌的不可撤銷信用證。當該公司按信用證規定辦完裝運手續后,向B銀行提交符合信用證各項要求的單據要求付款時,B銀行卻聲稱:該公司應先要求開證行付款,如果開證行無力償付時,則由它保證付款。這個案例的設計在闡述保兌行的責任上非常典型,它讓學生明白了保兌行一旦加具保兌就承兌跟開證行一樣的責任。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將理論與案例結合在一起,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整個課程的教學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導,案例教學是為理論教學服務的。教師教授案例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對知識點融會貫通,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講授案例之前要以理論知識為鋪墊,沒有理論知識的基礎,學生也無法去解決案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每一個術語風險、責任、費用的劃分問題,如果不進行一定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是很難去解決問題的。例如在講到CIF的象征性交貨時,我們首先要對象征性交貨做一個具體的講解,再適時引入案例進行具體分析,讓學生加深對這個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既很好地掌握了知識點,又能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而且也使整個課堂非常生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理論與案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三)案例注意適時更新,貼合實際
如今是一個網絡信息時代,國際經貿活動日益頻繁,國際經貿活動的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一些國際經貿慣例和規則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如2007年7月1日開始實施《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600號出版物,替代了以前的第500號出版物,國際結算的方式不再單一的以信用證結算方式為主,銀行保函、備用信用證以及與其他的結算方式相結合使用日益受到歡迎。在國際貿易的實際操作中碰到的各種案例層出不窮,這些案例反映著一些新的問題,所以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注意案例的時效性,要適時進行更新,一些過時的案例要淘汰掉,選擇案例時緊跟時代脈搏,要貼合實際,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總之,教學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知識點,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就是一個很成功的方法。案例教學法就是一個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的方法,值得我們去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劉艷.案例教學法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6).
[2]許素清,王雅楠.淺議案例教學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