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潔
【關鍵詞】 賞識教育;寬容;尊重;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41—01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賞識是溝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梁,讓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還孩子金色的童年。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因而,賞識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激勵。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失敗者找回自信和發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廈,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賞識教育呢?
一、給學生以寬容,尊重學生人格
一位哲人說過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瀚無比。這無疑是對寬容最為生動的注釋。而我要說:教師寬容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優劣,故教育無比崇高。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學生的缺點、錯誤的表現,若是優秀生,教師很容易對他寬容、諒解,給他機會,但對待后進生,教師未必能做到寬容。我有過這樣一個體驗:有一次公開課,教室后面坐滿了聽課的領導與教師,而這時一位平時上課經常睡覺的學生氣喘吁吁地跑進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他,我看著他,只是平常地說了句:“雖然你遲到了,但看你的樣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趕過來的,快去上課吧。”沒想到這節課他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爾后,他經常主動找我談心,說他的苦惱,談他的快樂,而在他面前,我常常只是一個積極的傾聽者,讓他知道老師在乎他說的話,重視他的感受。漸漸地,他進步多了,也開朗了不少。
二、讓學生在自信中進步,走出自卑的陰影
莎士比亞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賞識教育承認差異,允許失敗,是一種行之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教育。其實,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只要他能努力地追趕前面一個人,每次進步一點,學習就會由難變易,就會變成一種快樂的追趕游戲。就如上樓梯一樣,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就能上到樓頂。我們不能總拿后進生與優秀生相比,更不能以他們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這樣比掉的很可能是學生的自信,換回的卻是學生的自卑。學生的表現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還是最后一名,這也是一種進步,我們也要表揚他、鼓勵他,讓學生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自己每一點進步中感到克服困難的愉悅,收獲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定能重拾丟失的自信,從而走出自卑的陰影,擁有正常健康的心態。
三、設置形式多樣的光榮榜
為了鼓勵學生,我曾經在我所帶的班上設立了許多獎項,如功臣獎、勤奮獎、全勤獎,還經常評選“班級之最”,如,“最助人為樂的學生”、“集體榮譽感最強的學生”等等,從不同的方面賞識鼓勵學生。為了呵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我把考試成績看成是學生的一種隱私,只給學生一個“優秀榜”、“進步榜”和“強科榜”。前兩種比較普遍,但對成績下滑和待優生少了些重視和關注。為此,我把這部分學生的最強科成績寫在“強科榜”上,時時刻刻激勵他們,使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就看你會不會運用“賞識教育”這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教學實踐表明,許多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開展活動時都非常投入且充滿自信,好勝心特別強。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地組織各種興趣班,舉辦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如普通話比賽、籃球比賽、書法美術比賽、文藝演出、作文比賽等,讓后進生也能有展現各種能力的機會與舞臺,讓他們也能在集體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集體的溫暖,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自身的潛能。
四、大膽批評,助其健康成長
賞識教育并不是無原則地一味包庇和縱容學生,所以我們要適當地把握賞識的尺度,不同的學生賞識的程度也應不同。如,膽小的學生可以多鼓勵,少批評,頑皮好動的學生要善于捕捉閃光點,及時肯定揚長避短。對于任性的學生既要鼓勵,還要指出不足幫助其克服任性的毛病。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既要適當的賞識,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把學生看作是成長中的小樹,青蔥可愛但枝椏橫出,他們渴望陽光、雨露和空氣。所以,無論學生犯什么樣的錯,都不要諷刺挖苦、高聲呵斥,更不要把話說絕,不要讓任何一名學生在你面前擺出垂頭喪氣、無動于衷、漠然置之的表情。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