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
【摘要】:江津區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要把發展富硒綠色產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提高農業附加值的有效途徑、促進農民增收的最大抓手”的戰略任務。本文在通過分析江津區富硒農產品銷售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推進富硒農產品營銷的五點建議,以期更好地推進江津區現代農業發展。
【關鍵詞】:富硒產品;銷售宣傳;江津;對策
一、江津區富硒農產品銷售存在的問題
一是組織機構力量薄弱,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行業協會或商會不健全,行業帶動力差。二是營銷手段不多,線下和線上銷售未均衡發展。三是富硒農產品企業或業主缺乏主動銷售、特別是線上銷售意識,存在“等”、“靠”思想。四是富硒農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合格產品產量不高,名牌產品少,入駐大型超市難;五是區域發展、錯位發展意識不強,呈現遍地開花局面,導致物流配送成本過高。六是宣傳形式單一,宣傳載體不夠,消費者認同度不高。
二、加快推進富硒農產品營銷的五點建議
(一)充實領導力量,加強政策支持
一是進一步充實富硒產業發展辦公室力量,從相關職能部門抽調專人,專門負責富硒農產品的生產、銷售、配送、檢測以及宣傳工作,重點是指導業主自主創新發展,幫助企業搭建發展平臺,以“招商精神”抓好抓實全區富硒產業發展。富硒農產品集中或有基地的鎮街成立富硒產業辦公室。落實待遇和經費,定人、定職從事此項工作。二是成立富硒農產品協會或商會。將目前全區已成立的養蜂協會、養豬協會、蔬菜協會等農產品協會吸納為副會長單位,統籌協調政府與富硒農產品企業及市場的關系,幫助會員貸款、指導會員產業發展、促進產品銷售、指導業務培訓等。三是出臺富硒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依據富硒農產品企業生產量和銷售額,從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調動企業特別是部分龍頭企業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生產、主動銷售,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致富,促進相關配套產業發展。
(二)轉變銷售模式,齊頭并進發展
一是加大培育富硒產業的連鎖經營。鼓勵錦程實業、津科農業等龍頭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引導他們通過開設連鎖店、社區直銷店等形式,不斷壯大營銷網絡,將更多的富硒產品推向本地市場。二是引導增設富硒專賣店。在重慶主城,江津高速路下道口如刁家、先鋒等,部分鎮街特別是旅游產業較好的鎮街開設專賣店。三是加強富硒農產品三級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在雙福國際農貿城建設富硒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輻射主城及周邊的富硒產品銷售點。再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在主城內建物流配送點,形成物流配送網絡,及時供應主城連鎖店和超市的產品。選擇富硒產業發展好的鎮街作試點,依托當地富硒企業的資源建立二級配送服務站。同時在富硒產業發展較好社區和村建立物流服務點,實現網訂店取,農產品的收集發運。政府鼓勵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改造完善倉儲、轉運設施和運輸工具、以及集配中心、服務站點的建設。不斷提升富硒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四是拓寬富硒農產品網上銷售渠道。支持雙福富硒農產品集配中心利用市商委在京東商城開設重慶特色館的契機,力爭將江津富硒農產品每一批“搬”進館,同時爭取設立江津特色館,將富硒農產品重磅推出。鼓勵企業利用天貓、淘寶等知名平臺開設富硒農產品旗艦店;部分鮮活富硒農產品企業要進入香滿園、味派園、鮮立達、智慧餐桌、畜產品交易網等重慶本土電子商務平臺,這既節約物流成本,也帶動銷售。鼓勵規模不大的富硒農產品企業充分利用微信、開辦會員卡、網店等多形式開展網上銷售,做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產銷結合。五是組織好富硒農產品的農網對接活動。通過商務部組織舉辦的網商采購大會等農網對接活動,根據不同產品、季節、時段適時組織對接活動。利用新農村商網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組織全區富硒農產品龍頭企業參加網上購銷對接會,并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企業提供網上交易數據分析指導,幫助企業實現按需種植、定制化生產。六是建立“商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商業企業 +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基地”、產供銷一條龍等銷售合作模式,同時將農產品生產與冷藏、加工、物流有機結合,這樣既方便配送、節約物流成本,又提高企業效益。
(三)轉變經營理念,注重技能培訓
把發展富硒農業產業新型經營主體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是一個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系統性工程,抓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就是抓富硒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的牛鼻子。制定富硒特色效益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出臺加快培育富硒特色效益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意見,落實政策措施。一是幫助富硒農產品業主培養主動銷售、特別是網絡銷售意識。目前,我區大多數業主存在等、靠意識,多數對二維碼、微信等認知度相對滯后。富硒產業協會要通過開展培訓、開設專家講座、到特色產品較好地區實地考察等形式轉變觀念,讓他們變被動銷售為主動銷售。二是幫助企業組織一支強有力的富硒產品專職營銷隊伍。從富硒農產品企業中篩選一部分有電商基礎、市場營銷能力的富硒農產品電商帶頭人,對其進行包裝、營銷、網購操作、網上開店技巧和特色產品信息采集發布的培訓,幫助企業開展營銷工作。
(四)創新市場占領形式,全民宣傳
一是創新宣傳載體。在做好主流媒體宣傳的同時,將富硒農產品宣傳與文廣新局推出的“文化下鄉”有機結合,將硒知識同長壽,富硒產品推廣等內容編排成群眾喜聞樂見的快板、小品、舞蹈等作品,讓群眾在豐富生活的同時,也成為硒的宣傳者。二是引導富硒鮮活農產品業主利用農產品可追溯體系開展宣傳。鼓勵業主將豬、羊、魚等動物的生長過程及雞的下蛋情況制作成視頻,讓消費者能了解每樣產品的來源,買得放心、吃得放心。三是開展錯位宣傳、重點宣傳。根據各農產品收獲的不同季節,開展賞花、采果等農村休閑體驗式宣傳;針對各鎮街富硒產業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如富硒大米宣傳,應集中在南部山區;對西瓜開展宣傳,集中在蔡家鎮的富硒貓山西瓜和黃金西瓜;如宣傳花椒就集中在先鋒鎮等等。四是繼續做好富硒農產品展銷工作。利用各種展會平臺,繼續組織好我區的富硒農產品企業到全國各地展銷,提高我區富硒農產品的知名度。如利用5月份的渝洽會在重慶會展中心展示江津富硒農產品;利用港澳主流媒體高層人士重慶參訪周江津行活動,在江津恒大酒店向港澳媒體充分展示江津富硒農產品;6月份將帶一部分富硒農產品走出國門,到臺灣參展。五是繼續辦好富硒餐飲大賽。在今年富硒餐飲大賽的基礎上,引導餐飲企業從特色、保健、精品上下功夫,繼續做好富硒特色菜品的研發和推廣,今年主推5個家喻戶曉的江津富硒名菜,讓富硒品牌從生產走上餐桌。
(五)加強行業監管,保障產品質量
一是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由政府統一機構對全區富硒農產品進行檢測。認定合格的富硒農產品,貼統一的標識;不達標的農產品堅決不予認定,不出具檢測報告、并一律淘汰出富硒專賣店。二是企業主動送檢與政府隨時抽檢相結合。對以劣充好、以假充真的行為,堅決予以處罰,拒不整改的,加入“黑名單”,切實保障江津富硒品牌。
參考文獻:
[1]胡平江,楊洪安.壯大富硒綠色產業推進特色農業發展.黨政干部論壇,2013(11).
[2]何建平.江津區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思考.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2(4).
[3]劉濤.重慶市農業優勢產業選擇與布局研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