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然
摘要:涼山彝族是我國主要的少數民族之一,當地人民有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與傳統,顯示出來極大的民族特色。涼山彝族音樂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也有著其獨特的特點。涼山彝族的月琴音樂是其音樂發展歷史中的一個重要特色。因此,對涼山彝族月琴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文章就涼山彝族月琴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方面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涼山彝族 ? 月琴音樂 ? 傳承 ? 發展
涼山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的民族融合,在民族融合的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涼山彝族音樂文化在民族融合與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彝族音樂有著其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其中,月琴音樂已經成為涼山彝族人民的重要音樂代表,月琴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對涼山彝族音樂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主要特色
(一)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節奏性較強
月琴這個樂器是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常見的月琴中,四聲和五聲的音階比較普遍和廣泛。月琴中也會常常使用到偏音。涼山彝族月琴音樂是具有節奏的,節奏型主要分為“密集型”和“語言型”。語言型的節奏是音樂的一種自然狀態,彝族語言中,經常出現謂語和賓語倒置的現象,或者是將形容詞放在后面。彝族語言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后置”,在這種語言特色的基礎上,也就形成了其獨特的音樂“后附點”節奏型的特點。密集型的節奏型,主要指的是月琴本身的發展空間。月琴的密集型節奏的表達方式,恰恰增強了月琴的發展空間。
(二)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同音反復特點
在涼山彝族人民演奏月琴的過程中,采用“同音反復”的手法來增強月琴音樂的旋律十分常見,也比較廣泛。例如:在《快樂的諾蘇》中,開始就采用了大量的同音反復,這種同音反復的小節構成了樂曲的主題,并對涼山彝族地區人民的喜慶場面進行了描繪,增強了曲目的感染力。同音反復在月琴演奏中的應用,不僅會在樂曲的開頭部分有所體現,同時也會出現在樂曲的結尾部分,這是月琴演奏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貫穿在樂曲演奏的始終。
(三)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旋律具有下趨特點
涼山彝族人民在民歌演唱的過程中,會出現旋律線條向下的傾向,即無論歌曲的起始音是高音還是低音,最后的結束音都是落在低音上的。這也是涼山彝族月琴音樂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這種特點與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感情之間是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的。涼山彝族人的音樂,往往都呈現出一種深沉痛苦的感情,這種感情在長時間的壓抑下,會得到釋放,這就是月琴音樂或者歌曲中的高潮部分,但是當地人們心中的這種壓抑最終還是會屈服于社會的壓迫,進而使曲調下降直到結束。
二、涼山彝族音樂的傳統功能的演變過程
近年來,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涼山彝族音樂的傳統功能也有一些轉變。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涼山彝族音樂工程的轉變,使得彝族音樂逐漸由娛樂性向審美文化功能轉變。涼山彝族音樂中所體現出來的社會精神面貌與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之間是有著一定關系的。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地位的轉變對其民族音樂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彝族人民音樂的變化,體現了彝族人民自信心的強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彝族民族音樂的發展并沒有產生巨大的影響,彝族人民的音樂仍然保留著其原有的特征。其中,彝族的月琴音樂已經成為彝族文化的重要代表,音樂能夠與民族傳統節日相融合,是一個民族社會發展過程的縮影。
三、現階段涼山彝族月琴的傳承和發展研究
(一)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傳承
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傳承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現階段,涼山彝族月琴的傳承過程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1.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開展的民主革命之前,東南地區的彝族奴隸主控制了涼山彝族地區,這一階段,月琴音樂得到了顯著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初期,月琴在當地非常流行,而月琴的演奏者也有很多,當地人民每天都能夠聽到幽美的月琴音樂的聲音,月琴演奏者們利用月琴進行比賽。同時,葬禮上面的哀樂也可以通過月琴進行演奏。
2.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破四舊運動”波及到了月琴音樂和月琴手,大部分月琴手不是遭到迫害,就是不敢再演奏月琴,使得月琴演奏幾近失傳,涼山彝族月琴音樂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3.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使得月琴音樂又重新發展和流行起來。這個時期的月琴演奏雖然不能夠與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態勢相比較,但是也使得月琴音樂得到了傳承。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當地人民勞動時間逐漸加長,使得集體聚會的時間嚴重縮短,這個時期的月琴手逐漸減少,使得月琴音樂步入了衰落時期。90年代月琴音樂更是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斷層,老一代月琴手的去世和離開,使得月琴演奏幾乎失傳。
4.新時期,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在這個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涼山彝族地區的月琴文化重新回到當地人的事業中,一些民間藝人也有了演奏的場地和經費。同時,當地政府也將月琴音樂當作是一種文化遺產來進行保護,使得涼山彝族月琴音樂得到了有效的傳承。
(二)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發展措施
1.有效提高涼山彝族月琴手的地位
新的形勢下,要對涼山彝族月琴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就需要提高月琴手的社會地位,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由于現階段涼山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使得月琴手的生存環境的演奏場景都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當地政府部門能夠在當地各大慶典和活動中,鼓勵月琴演奏手上臺表演,并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月琴大賽,讓當地人們重新認識月琴,也讓月琴手的社會地位有了一定的上升,這樣就有利于月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加強對月琴音樂的教育
月琴音樂是涼山彝族人民的民族音樂,想要讓這一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就需要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對這一形式的音樂文化有所了解。因此,要將月琴音樂引入課堂當中,當地的各大、中、小學要聘請一些擅長月琴演奏和通曉民族知識的音樂教師。教育部門也要重視對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承,在音樂特長生的考核中,要加大對民族音樂生的加分力度。這樣就有效的提高了人們對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對月琴學習的熱情,進而促進月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3.發揚大眾傳媒的重要作用
在對涼山彝族月琴音樂進行傳承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大眾媒體的傳播作用。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可以在家領略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因此,要將涼山彝族的月琴音樂文化利用網絡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都能夠了解涼山彝族人們的音樂文化歷史,激發他們對月琴音樂文化的興趣,使得涼山彝族的月琴音樂文化能夠逐漸為全國甚至是全世界所接受,讓月琴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特有瑰寶,促進涼山彝族月琴音樂進一步的成熟與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當地群眾與政府的共同努力。文章對月琴音樂的傳承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筆者希望當地政府能夠加強對涼山彝族月琴音樂的保護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歡月琴音樂,讓月琴音樂成為我們國家文化傳承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得中華民族的瑰寶能夠代代相傳,永不停歇。
參考文獻:
[1]楊毓兵.涼山彝族月琴音樂及其傳承與發展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2]范晉玲.涼山彝族建筑文脈表達及其在現代城市中的傳承與發展[D].重慶:重慶大學,2012年.
[3]祝修理.四川彝族地區小學教師幸福感調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李怡璇.涼山彝族原創流行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以吉杰和莫西子詩的歌曲為例[J].邢臺學院學報,2015,(03).
[5]孫俊橋,范晉玲.少數民族建筑文脈表達及其在現代城市中的傳承與發展——以涼山彝族為例[J].大眾文藝,2012,(02).
[6]顧爾伙.彝族“克智”傳承機制及其教育學意義[D].重慶:西南大學,2011年.
[7]賈力娜.三官寨彝族喪葬儀式音樂及教育功能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