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措朗杰
摘 要:體育教學作為一種群體性的教育活動,是在合作、競爭交織在一起的環境中進行的,體育教學活動有其特殊的教育形式,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合作學習”追求的是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合作”。讓所有學生能夠體驗到合作帶來的成績。體驗到被同學接納、認可和團隊奮斗的快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明確的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那么怎樣才能發揮“合作學習”的最大功效?使我們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合作學習”的受益者呢?
關鍵詞:體育教學;合作學習
體育教學作為一種群體性的教育活動,是在合作、競爭交織在一起的環境中進行的,體育教學活動有其特殊的教育形式,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合作學習”追求的是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合作”。讓所有學生能夠體驗到合作帶來的成績。體驗到被同學接納、認可和團隊奮斗的快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明確的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那么怎樣才能發揮“合作學習”的最大功效?使我們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合作學習”的受益者呢?下面結合我多年的實踐教學經歷談幾點認識。
一、體育教學中明確“合作學習”規則方法
“怎樣合作”是師生明確學習任務后的進一步實施,比如明確任務后應該怎么分工?每個角色應該干什么?合作的原則有哪些?這些都影響著合作的效率、效益及效果,即影響合作的有效性。反之,僅有良好的合作愿望,但缺乏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一樣無法完成目標任務。
1.制定“合作學習”的規則
合作規則包括組織分工及每個學生在組內的職責等。合作學習的課堂管理在于教師要將注意力聚焦在促使小組合作活動富有成效地開展之上。首先要根據學習任務及課的重難點確定分組辦法,讓學生參與討論,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明確分工與職責,要求人人參與,面向廣大學生;再者要規定合作學習的時間,教師可以采用計時、計數、計分或記名次的辦法,要求學生追求合作的效率。
2.探討“合作學習”的方法
在實踐教學中,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情形:有些小組三五成群,各說各的意見,半天還未執行計劃;有些小組成員參與度不高,既不發表意見,又不關心團隊計劃,行動拖沓、懶散,影響整個團隊的和諧與效率;有些小組沒商定好計劃就匆匆行動,導致行動中斷、失敗等。“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也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為此,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鼓勵所有學生都參與,有參與才有交流,有交流才有合作的可能。長此以往學生愿意交流,參與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二是讓所有學生都明白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就像汽車的四個輪胎,一個氣不足都影響到汽車的正常行駛。三是選好骨干及小組長,組長可以起到督促、帶領的作用。四是合理的引導每個學生追求與掌握有效合作的方法與技巧。
二、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防止“合作學習”成為少數學生的避風港
有些“搗蛋”學生趁合作的時候放開嗓門談論一些與課無關的話題。這種情況在實際的教學中時有發生,同時也給我們教師敲了一下警鐘,在進行分組時要搭配好小組成員。
2.防止“合作學習”時教師成為 “隱形人”
一旦教師可有可無,學生處于自由放任的狀態,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偽飾的包裝。這樣的合作效率可想而知。所以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在照顧到全體的同時進行巡視并適當給予點撥。
3.防止“合作學習”成為一種形式
如有的運動技能簡單,多數學生一學就會,教師還讓學生組成小組討論、研究,這對學生的主動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合理安排合作學習。
三、體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
1.在“合作學習”中求主導
“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有效調控。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不可以成為課堂上的“隱形人”,相反應積極發揮以下主導作用: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任務及課的重難點,并清楚地向學生展示學習目標、任務及重難點;課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明確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合作情況提供必要的提示、錯誤動作的糾正、安全問題的預防等等。實踐證明,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充當學生的“管理者”,同時又要當好“顧問”,并且還要成為“合作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主導作用。
2.在“合作學習”中求創新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給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勵學生產生疑問,提出不同見解,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在組內相互研討,尋找答案,從而點燃創新的火花。其次,每個人都有競爭意識,在競爭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和創新熱情,使他們從中找到成就感。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適當創設競爭氛圍,將競爭、比賽引入課堂,這有助于激發學生奮發進取、增強集體榮譽感。再次,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在廣泛民主的氛圍中討論、辯論、相互啟發,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能力漸漸由被動變主動、由依賴過渡到獨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創造性學習提供保證。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形式之一,經過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但也不是所有的體育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活動和娛樂中養成積極思考、互幫互學的良好品質,是當前體育教學值得重視和探討的內容。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深入,爭取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和體育教學的特點更好的結合起來,讓雙方的優勢在我們的教學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學校體育學》,2011.
(作者單位:西藏當雄縣完全小學)